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记清华校友、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记清华校友、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陈鹤琴抱着两位可爱的孩子

编者按

1914年,赴美留学的他在心里许下一个志愿:为人类服务,为国家尽瘁,将自己一生都献身中国的教育事业。1920年,他开始观察自己的孩子并记下他的一言一行,为日后撰写幼教巨著积累素材。1923年,他在自家的客厅里办起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1982年底,已经病重不能说话的他写下了九个字——「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他,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奠基人:陈鹤琴。

早年求学清华 赴美学习儿童教育

1892年,陈鹤琴出生于浙江上虞县百官镇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虽然家境贫苦,但他从小热爱读书,后考入清华学堂高等科。当时的清华还没有改为全学制的大学,而是一个初级大学(Junior College),等于大学三年的程度,于是陈鹤琴就在清华读了三年。陈鹤琴后来回忆到,「这三年书总算不是白读的。我得着了不少有用的知识,认识了许多知己的朋友,还获得了一点服务社会的经验,立下了爱国爱人的坚强基础。

1914年,陈鹤琴与陶行知一起,考取奖学金赴美留学。原本想学医,但经过反复思考,他觉得要挽救贫穷的祖国,必须从教育人做起,而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

从此,他许下了一个宏大的志愿,那就是:为人类服务,为国家尽瘁,将自己一生都献身中国的教育事业。

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记清华校友、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在清华学习时的陈鹤琴

在美国,陈鹤琴先是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求学,后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专门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和心理学。

1919年,陈鹤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和教师资格证书,他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踏上了归国的邮轮。之后,他进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担任教育心理学、儿童教育学教授。

把儿子作为实验对象 深入观察808天

陈鹤琴特别重视实验精神,强调要实地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学习以及成长过程中的一切变化,使儿童教育科学化。

1920年12月26日,陈鹤琴的长子陈一鸣出生,初为人父的他来不及兴奋,却拿起照相机,对着襁褓中已经熟睡的婴儿连连拍照,然后用钢笔在本子上记录下婴儿从诞生时一刻起的每一个反应:

「出生后2秒,开始大哭,延续10分钟,以后间接地哭,45分钟后哭声停止;连续打呵欠6次,渐渐入睡;10个小时候,儿子拉了人生第一泡屎…… 」

从那时起,他以自己的儿子为实验与研究儿童心理的对象,对其从出生起的身心发展进行了长达808天的连续跟踪观察,并作了文字和摄影记录,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动作发展、感觉、情绪模仿、好奇心、惧怕、美感等心理活动以及言语、学习、游戏、绘画等各方面作了系统研究。

对于陈鹤琴而言,他的实验室就是他的家;他的妻子和母亲是他的两位最得力助手;他的儿子则是他工作的「对象」、「成果」与实验中心。

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记清华校友、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陈鹤琴与家人合影

他将观察、实验结果分类记载,文字和照片积累了十余本,从中总结出儿童心理的特点与规律,撰写了《儿童研究纲要》一书,在课堂上讲授儿童心理学课程。有时,他还会将儿子抱来课堂作示范,使单调的心理学课程生动有趣。

陈鹤琴随后又写出《儿童心理之研究》与《家庭教育》两本书,前者是我国儿童心理学的第一本开拓性著作,为儿童教育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后者提出了儿童家庭教育的101条原则。他主张: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欲教育好儿童,先要学会做父母。

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记清华校友、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陈鹤琴著《家庭教育》封面

他还指出:幼稚期(0—7岁)是人生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均在此阶段打下一个基础,如果基础打得不牢,那儿童健全的人格便无法形成。父母的责任十分重要,父母不但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而且要为儿童打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如阅读环境、游戏环境、劳动环境、艺术环境和科学环境等。这本书先后再版十余次,被陶行知认为是「近今中国出版教育专著中最有价值之著作」,「愿天下父母共读之」。

放弃大学教授职位 在客厅办幼稚园教育

深受杜威思想影响的陈鹤琴不仅注重儿童心理学理论的研究,更是身体力行地将各种理论转化为实践,在实践中深化研究。

儿子3岁那年,陈鹤琴开始为儿子选择幼儿园,可当时南京都是西化的教会幼儿园,他感到很气愤:为什么我们中国人自己,就不能办一所中国式幼儿园呢?

就这样,1923年秋,陈鹤琴在自家的客厅里办起了中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这也是我国的第一个中国化、科学化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心。他连大学教授的任职也不要了,亲自担任园长,12个流浪儿童就在这里跟他学习识字、唱歌。2年后,新园舍落成,他事事亲力亲为:布置园地,种植花卉,订制课桌椅,添置秋千、摇船、摇马、积木、沙盘等运动器具。园地布置成草坪,四周种上冬青,俨然是个小公园。

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记清华校友、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陈鹤琴看望鼓楼幼稚园的孩子们

有人在背后议论:「一个留学生,堂堂大学教授,搞娃娃教育有何出息?」他回答道:「我就是要从小孩教起。」在他看来: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因为它的对象早于学龄儿童,它的功用,正如培植苗木,实在关系于儿童终身的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于国家社会。

陈鹤琴曾看见有些教师,不管儿童愿意唱不愿意唱,总要他们一齐唱,又比方游戏,不管儿童喜欢玩不喜欢玩,总叫他们一起玩。他认为,不必事事随着成人的意思去做,团体教授不应用得太多太滥。

他时常和幼稚园的老师们说:我们办幼稚园究竟为什么?我们教育儿童究竟要教养到什么地步?什么技能,什么习惯儿童应当养成的?什么知识,什么做人态度儿童应当学得的?以上这几种问题,如果办幼稚园的都不去想过,或想过而不去研究。那么结果就只能是,幼儿教师们天天虽忙忙碌碌,却没什么成效,儿童也没有什么进步。而一般做父母的也不去督察督察。这种无方针无目标的幼稚园,哪里能够真正教育好孩子呢?

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记清华校友、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陈鹤琴与孩子们

当时的中国幼儿教育存在三种病: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1926年2月,陈鹤琴发表文章指出:幼稚园必须符合中国国情、幼儿心理、教育原理、社会现状。他和陶行知、张宗麟一同发起中国,最早的儿童教育团体幼稚教育研究会,提出办好幼儿园的15条主张:

1.幼稚园要适应国情

2.儿童教育是幼稚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

3.凡儿童能学、应当学的,都应教他

4.课程以自然、社会为中心

5.课程可先拟定,但临时可变更

6.第一注意儿童健康

7.幼稚园使儿童养成良好习惯

8.特别注重音乐

9.有充分适当的设备

10.采用游戏式教学法

11.户外生活要多

12.采取小团体教学法

13.教师是儿童的朋友

14.教师应当有充分训练

15.应当有种种标准

他还受当时的教育部委托起草了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标准课程规范:《幼稚园课程标准》,创建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儿童教育学术团体——中华儿童教育社。

创办中国第一所幼师学校 培养幼师队伍

陈鹤琴意识到,想推动中国化的现代幼儿教育发展,必须加快培养现代化的幼儿教师队伍。在抗日战争纷飞的战火里,他却排除万难,在江西泰和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国立公办幼儿师范学校——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他深知教师这个职业有多神圣,因此他亲自教育学生。

1950年,陈鹤琴发表《怎样做幼稚园教师》一文, 其中有对于幼儿教师素质培养的论述。他认为,作为一名幼稚园教师,在业务修养方面,要认识儿童教养的重要、认识幼稚园的作用,要了解和精通幼教业务,还要了解教师本身的品质之于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他说,「教师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无形之中都会深刻地影响儿童的」,强调幼小儿童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好模仿」。只有当教师自己能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爱戴和尊重。所以,做一个好的教师一定要具有优良的品质,这样才能养成儿童良好的品质。

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记清华校友、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正在学习中的陈鹤琴

陈鹤琴还主张:「一个优良的教师一定要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继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业务,全心全意为儿童谋幸福。」他认为要对儿童热爱和尊重,幼儿教师要具有「爱满天下」的情怀,要热爱、了解和研究儿童,教育他们使之胜过千人。

他曾不无深情地在课堂上说:「我们要有活教师、活儿童,集中力量改进环境,创造活社会,建设新国家。他的幼儿教育思想,也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拥趸,多年后,该校学生楼鸣燕在回忆时说:「我们校长是伟大的,他目光远得很,他在这样困难的时候,就想到我们将来抗日战争胜利了,国家是要建设的,建设是要人才的,这个人才是从小的时候培养起的。」

1952年院系调整,61岁的陈鹤琴担任新成立的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前身)的首任院长并兼任幼教系主任,他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幼教系为基础,整合全国多个高校的儿童教育和福利专业,正式建立中国第一个幼儿教育系。

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记清华校友、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

1982年底,陈鹤琴病重, 友人潘菽、高觉敷等来探视时,他已不能说话了,但还是要来了笔。在场的人认出他写出的九个字——「我爱儿童,儿童也爱我。

这句话大概是对这位世界最优秀高等学府高材生在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里为中国的幼儿教育鞠躬尽瘁的戎马一生最好的诠释。反观今日和平年代、盛世中国,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附:陈鹤琴名言

1.  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

2.  教导儿童服从真理、服从集体,养成儿童自觉的纪律性,这是儿童道德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3.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4.  做父母的,当小孩子做错了事情的时候,应当重责其事,轻责其人。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

5.  幼稚园这种教育机关,在中国本来是没有的。现在我们既然来创办这件事,就应当先自己问一问,用种什么目标,怎样的办法。倘是一些主张都没有,仍旧像中国初办教育时候,今日抄袭日本,明日抄袭美国,抄来抄去,到底弄不出什么好的教育来。

6.  我们每一个人要有做一座灯塔的信心,发放光明,照见自己的前途,同时又照耀他人,照耀社会,造成光明的世界。

7.  你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你一定要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中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初看看与你所教的没有关系,仔细研究研究看,也可以变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呢!

 

资料来源:

陈鹤琴《我的半生》山边社出版 1990年12月

陈鹤琴《陈鹤琴全集》,江苏教育出版社

蒋昕捷:《陈鹤琴:一生为童稚》,中国青年报2009-1-14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1/14/content_2508226.htm

柯小卫:《陈鹤琴: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网易教育频道http://edu.163.com/11/1103/15/7HUP4FLL00294KOF.html

微信公众号:德国优才计划、国家人文历史

文字|岚怡

编辑|舒波

责编|恰比

儿童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记清华校友、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