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丨大明余晖(58)烂透了的官场

《连载丨大明余晖(58)烂透了的官场》,对,你要找的就是这篇文章啦,傻大方资讯小编为了帮你找到这篇文章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


正文开始:

连载丨大明余晖(58)烂透了的官场

连载丨大明余晖(58)烂透了的官场

是什么造成崇祯的不幸?即“溃烂而莫可救”,笔者以为是十六、十七世纪之交,支撑中华帝国的士人政治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个政治困局,当时的皇帝和文官集团都没法破解,即使是唐宗宋祖再世,也难力挽狂澜。

《财经》新媒体重磅推出十年砍柴所著历史传记《大明余晖:1573—1644》,关注公众号“财经”(ID:mycaijing),自2017年7月18日起,每周二、周四、周六更新。

烂透了的官场

 

崇祯帝依靠的是一支贪腐透顶的官僚队伍,来治理这个庞大的帝国。这样的官僚队伍,不要说不能保障民生,他们所起的作用只能是驱民为盗。对此,皇帝本人也有清醒的认识,他说:“

今日吏治民生夷情边备,事事堪忧。

”而这些问题的根子是官员队伍的腐败。

官僚们贪腐到何等地步?就说中央六部所管辖的六大行政系统,官员们各自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贪腐。

吏部是第一大部,权力最大,管的是官员的遴选、提拔,他们要贪腐最容易,卖官就行,在帝制时代,官爵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商品。督抚、府道、州县以及朝廷科道官的选拔,无一不靠金钱开路,而且根据官制的级别、差事的肥瘠,基本上有一种买卖者都比较明晰的价格。

吏部卖文官,兵部则卖武官。

而各边镇的武官,自己要向兵部,向管辖自己的督抚等文官塞钱,堤外损失堤内补,则向基层武官勒索,或者吃空饷,或者虚报战功。

户部管辖全国的钱粮

,自然就更不用说了,各级官员请款、报销等等,不打点好堂官、司官和书吏,就会举步维艰。

工部的官员则从重大工程上做文章

。崇祯二年,刚履新的工部尚书张凤翔,新官上任三把火,上疏向皇帝禀报工部的陈弊:每项工程经办官员层层收取回扣,工部拔出一千两银子,到了承包商手中只剩下三四百两。商人还要挣钱,那么民夫所得到的工钱以及工程的质量可想而知。——设想一下,这个工部尚书如果当的时间再久一点,还会自揭家丑么?也许利益均沾,早被下面的官员堵住了口。

刑部以及东厂、锦衣卫则靠审判、侦缉案件捞钱

。据李清《三垣笔记》载,崇祯十一年皇帝谕示总督东厂的王之心,说负责侦缉的校尉之腐败:“彼卑官小民,以衙门为活计,惟知嗜利,罔有良心,是以有钱者放,无钱者方来呈禀。所以真者不胜其狼狈,诬者即使放去,亦家财尽矣。甚至张冠李戴,增少为多,或久禁暗刑,或苦打屈服,可恶情状,令人一见辄怒。”同书还记载了一件趣事,兵部尚书傅宗龙得罪皇帝下狱,一进门就被狱卒索钱,还没到自己的监房,钱用干净了,只好派家人回去取。兵部侍郎谢启光也被关进牢房,管监狱的官吏索钱,他不给,被打了几大巴掌。

礼部似乎是个清水衙门,可他们照样能利用一切机会生财

。比如说皇家宗室人员的起名、婚嫁由礼部管。到了明末,皇室人员繁衍过快,除了继承爵位的长房外,许多旁支已经很贫寒了,而且根据朱元璋的旨意他们又不能应科举出仕。按当时的礼法,宗室出生的人必须禀报礼部给起名,没有名字连结婚都不行。如果不给礼部办事的官员送钱,宗室新生儿请求起名的报告就是不批,有些宗室人员到了五十岁两鬓斑白时,依然没有正式的名字,还是老光棍一条。或者礼部给不送钱的宗室人员故意起一个很不雅的名字。

明朝的监察制度很完备,中央六部有给事中,地方各省有御史监察,怎么他们不起作用呢?这些

监察官员打着反腐败的旗号进行腐败更加厉害。

崇祯二年户部给事中韩一良在向皇帝的奏疏中说县官是行贿之首,而科道官是受贿之魁。不给监察官员送钱,他们就会找你的麻烦,所以时人将监察官员称为“抹布”,意思是“

只管他人干净,不管自己污名。

而太监们则利用居住在宫内的优势,为外官打探消息、传递奏章而索贿。

朝廷官员都如此,下面的地方官能不贪腐么?

用现在的话来说,明末已是制度性腐败、结构性腐败。可崇祯皇帝反腐败,依然只能采取老祖宗太祖高皇帝的办法:

教育加惩罚。一方面苦口婆心地道德教化,另一方面则用严刑峻法办几个典型案件。对于大面积官场腐败,这样的办法连治标都不可能,遑论治本了。

 

最恨被人欺的崇祯让大大地骗了

 

万历和天启朝党争剧烈,大臣们假公济私,各立门户给崇祯很深的刺激。他不想重蹈祖父和兄长的覆辙,担心自己被欺骗。——文官们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伎俩他太熟悉了。

害怕被臣下蒙骗的皇帝有什么法子对付呢?

一是勤政,凡事都要过问;二是心细,好猜忌,多留心眼。

他的爷爷万历帝也很了解文臣们的德性,但多数是消极抵抗,不理睬不见面,揣着明白装糊涂,而崇祯帝正相反,生怕臣子们不知道他明察秋毫。《三垣笔记》载:“上(崇祯)每阅章疏,必召皇太子同观,且语之曰‘凡阅科道疏,必观其立意,或荐剡市恩,或救解任德,此立意处。若铺张题面,娓娓纸上者,借耳,无为所欺也。’”也就是说,

他看透了科道官员冠冕堂皇的言词下面,掩藏的私心,即想办法拿公家的利益给自己做人情。不但自己不被这些动听的话欺骗,且教育太子别上当。

他经常在阁臣和部院、科道大臣的奏疏上改错别字,甚至对一些小事如刑部上报的案件处理意见,也大段大段地给修改,搞得写奏章的很没面子。如此做无非告诉大臣:

你们别在我面前耍花招,朕不是那么好骗的。

这种办事方式是一个技术官僚的作风,做统领一个大国的皇帝显然不合适。

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民间也有“不瞎不聋,做不了当家翁”的说法。这盲聋是装出来的,

如果事事都要搞得那么清楚,一个家、一个国反而会更加乱套。

御史陕嗣宗为此上疏批评皇帝“日涉于猜疑而不自知”,说皇帝“不患不明察,患有人乘明察而花言巧语中伤善类;不患不振刷,患有人借振刷而小忠小信希市主恩;不患不惩贪诈而捕影含沙阴肆如簧。”崇祯二年顺天府尹——首都的市长刘宗周即大儒黄宗羲的恩师也表达了相同的意见,说天下哪是一个人能治理的?陛下想单靠自己的聪明和英断,而使臣下不得不尽忠尽责是很难做到的。——这些看法点出了崇祯最大的毛病,

不信任几乎所有的大臣

,可一个人再能干,哪能控制整个已经烂透了的文官集团?

果然,崇祯登基后差不多近十年,就被首辅大臣温体仁长时间地欺骗而不自知。尽管他平反了东林诸人的冤案,对这些正人君子的品行也是相信的。但这只是他收拾人心的政治手腕,对东林这类人士因志同道合结成一种群体,他是深为忌讳的,不论这些人的道德品质如何。温体仁正是抓住皇帝这一特点,设了一个局让皇帝一步步走进去。

崇祯在清洗掉内阁中魏忠贤的旧人后,着手补充新的阁臣。

他让吏部列出一个备选名单,才名满天下的礼部侍郎钱谦益在其中,而温体仁和周延儒不在名单里。温和周便联手起来,将万历三十六年钱谦益任浙江乡试主考官的一件旧案扯出来,一步步设计圈套,让钱谦益和皇帝都钻了进去。崇祯帝怀疑钱谦益在朝廷内树党,而温体仁饱受各科道官的攻击,正是不拉帮结派的表现。所以,将钱谦益贬斥回老家,而让温体仁、周延儒入阁。钱谦益回乡后当然很郁闷,后来娶了名妓柳如是,那颗被官场倾轧伤透了的心略略得到抚慰。但差半步之遥而没能入阁为相,是一个在官本位文化中长大的士人最大的心结,钱谦益后来在南明小朝廷不顾晚节和马士英同流合污,原因实在此。

温体仁受到重用,进了内阁,又用同样的方式赶走了原来的盟军周延儒,后来还做到了首相,将不依附自己的大臣想办法陷害排挤,为此舆论哗然。刻薄的北京人编了个段子讽刺。《明季北略》说:“

初,崇祯三年,温体仁相,京师童谣云:‘崇皇帝,温阁老。’七年,为首相,京师又有谣云:‘崇祯皇帝被温了。’皆取温、瘟同音之义,俱不吉兆。由是用人不当,流寇猖獗。

前情回顾:

连载丨大明余晖(57)离间计奏效的土壤

作者简介:

连载丨大明余晖(58)烂透了的官场

关注公众号“财经”(ID:mycaijing),《大明余晖:1573—1644》自2017年7月18日起,每周二、周四、周六更新。

其他用户正在看

《财经》封面 | 中国药业大震荡:1/3药厂将被淘汰,国人吃上好药需多久 今天,马云、马化腾、刘强东齐聚这场盛会,但库克的一句话让人警醒…

《财经》年会 | 任志强:房价离合理水平还差很远

 

为什么你们觉得高

《财经》年会 | 希拉里:目前美国经济改善都是奥巴马八年的成就

监制  |  李勇    责编  | 刘岩

连载丨大明余晖(58)烂透了的官场

连载丨大明余晖(58)烂透了的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