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失子、怀孕 女子跑272次医院终于诞下男婴

765天,就诊272次,算下来,每3天就去一次医院!对刚当上妈妈半个月的小李来说,儿子来得实在太不容易了。

两年时间里,她的一连串遭遇令人唏嘘。

猝死、失子、怀孕 女子跑272次医院终于诞下男婴

-----------这是傻大方资讯的优美分界线----------------

上厕所时突然晕倒

口吐白沫、四肢抽搐

小李第一次到医院,是被120救护车紧急送来的,当时整个人神智不清、陷入昏迷。那是2015年10月15日,她已怀孕6个月。

小李做文职,出事前,像往常一样在下沙的单位里上班。因为感觉左下肢酸胀、抽筋,到了中午,她便在办公室休息,等着同事给她带饭。

午休时,她起身上厕所,突然“哐当”一声,晕厥倒地,头直愣愣地撞在了水泥地上,头破血流,还口吐白沫、四肢抽搐。

随后,小李被同事紧急送到附近的医院。此时,她已心跳骤停,处于猝死状态。

应可净教授清楚记得当时抢救的场景,一边是急诊医生立即为小李做心肺复苏,另一边,监护室、呼吸内科医生都赶了过来,进行多学科团队会诊。B超发现,小李左下肢有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压力也比标准高了一点。应可净教授当机立断,患者很可能是大面积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又叫肺栓塞。

据了解,并发心脏骤停的肺栓塞,经抢救后的生存率不到5%~10%。

调查表明,中国妊娠合并肺栓塞,居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

孕产妇是肺栓塞高危人群

警惕孕期单侧下肢肿胀

两天后,小李苏醒了。她只记得自己在厕所摔了一跤,其他记忆一片空白。

应可净教授说,肺栓塞70%~95%是由于位于身体各处的深静脉血栓脱落后,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的。“孕妇因为子宫增大压迫血管,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是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高危人群。”她解释,如果孕产妇发现小腿单侧肿胀、疼痛,要当心这条小腿里有静脉血栓了。

小李这才回忆起来,出事前半个月,她感觉自己左下肢酸痛、肿胀,当时以为自己缺钙,多补补钙就好了,也没有重视。没想到,这其实是肺栓塞发病前的“信号”。

再加上她是做文职的,平时走动少,吃的都是高脂高蛋白的食物,血液粘稠度更会增加。

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王云丹也是当妈妈的人,她说:“(小李)一醒来,人躺在ICU病房,再知道孩子没了,很可能心就死了。”

怎么办呢?医院精神卫生科医生为小李进行心理调节,医护人员们也尽力宽慰她。

这个1米7的高个子姑娘,也有颗强大的内心,她感谢每个帮助自己的人,慢慢重拾了笑容。出院时,她对着镜头比起了“耶”。

再怀孕,全程接受抗凝治疗

孕产妇不宜久坐久站久卧

出院后,小李漫长的复诊之路也开始了。

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她在呼吸内科找应可净教授复诊。摔倒时,前额和后脑勺留下了两个长长的伤口,需要皮肤科医生的帮助。

医院造口及疑难伤口专科副主任护师胡宏鸯说,因长期用药的影响,以及血液本身不容易凝结,小李的伤口反复溃疡,治疗了一年多,最后才痊愈。

在胡护士眼中,小李很坚强,总是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你们可能无法理解,伤口反复发作有多痛苦,睡觉时甚至都无法平躺,一碰到很容易磨破,她却从不抱怨。”

对小李来说,自己最大的心愿,还是想当妈妈。今年三月初,她再次怀孕。

得知消息的应可净教授,又高兴又担心。经历过肺栓塞再次怀孕的人群风险更高,很可能再次面对生死关卡。

“说实话,如果是我女儿,可能都不建议她怀孕。”应可净教授说,面对小李殷切的恳求,她找来产科梁峰冰医生,共同保驾护航。

每隔三天,小李就要到医院来一次。抗凝治疗从药物改为注射,每天上午、晚上各一针,手上、肚皮上到处都是针孔,最后甚至下不了针。

应可净教授和梁峰冰医生,为她写下了仔细的注意事项。两位专家也想给广大孕产妇提个醒,避免肺栓塞的发生,注意以下几点——

孕产妇不宜久坐、久站及久卧,每保持一个姿势一段时间,应该适当运动下,或抬高双下肢,或适度走动。不要过分摄入脂肪、糖份、食盐,降低血液粘稠度。

如果下肢肿胀、疼痛,及时到呼吸内科或血管外科就医。曾有下肢静脉曲张和深静脉血栓病史的孕产妇,要孕期或孕前期评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高危病人需要预防性药物抗凝。

对于医生的建议,小李言听计从。什么该吃或什么不让吃,全部用心记下来,回去照做,也很注意运动,每天饭后散步半个小时。

今年11月20日,小李顺产生下6.4斤重的健康男婴。

小李很感谢医护人员,连孩子的名字都让应可净教授帮忙起。回忆起一路艰辛,她对钱报采访人员(记者)说,“看到宝宝就觉得一切值了。”

应可净教授也很激动,“对医生来说,不仅要救她的命,还要救她失子之痛的心,更要给她生命的希望。她是一个伟大的妈妈。”

(原标题:猝死、失子、怀孕 女子跑272次医院产下男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