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写西读 | 茨威格:永远留在昨日世界的小说家

哈哈

每周二晚九点

与你不见不散

东写西读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Vierzehn historische Miniaturen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斯蒂芬·茨威格

听说音频和阅读更配哦

主播 | 海大之声 极寒

投稿 | 高展华

东写西读 | 茨威格:永远留在昨日世界的小说家

简介

书籍

在一个民族内部,总是需要有几百万人,才能产生一个天才;同样,总是需要有无数的光阴无谓地流逝,才能等到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

这种命运攸关的时刻充满戏剧性,在个人的一生及历史的进程中都是难得出现的;这种时刻可能集中在某一天、某一时,甚至常常发生在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是超越时间的。我把它们称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因为在这个人类难以企及不朽的时间黑夜里,它们宛若星辰,刺破了黑暗,放射出永恒的光芒!

在这里我想从极其不同的时代和地区来回顾这些群星闪耀的时刻。但我丝毫不想通过自己的虚构去渲染或夸大这一系列外在或内在事件的真实性,因为在那些崇高的时刻,历史本身的设计就非常完美,无须任何后来的帮手。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作家都不得妄想超过它。

东写西读 | 茨威格:永远留在昨日世界的小说家

斯蒂芬·茨威格(1881一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被罗曼·罗兰誉为“人类灵魂的猎手”,他出生在维也纳一个犹太富裕商人的家庭里。

1934年,他由于犹太人的身份而被迫流亡伦敦,而他的书在德国遭到了毁禁,无法以他的母语德语出版,只能先发行英文版。茨威格选择了离开维尔纳,在列车越过边界的时刻,茨威格这样描述他的心情:“我像圣经中的老祖宗罗得一样,知道我身后的一切都是尘土与灰烬,一切都凝结成了像盐一样苦涩的历史。”

茨威格所言的罗得,是一位犹太人,他遭到浩劫不得不离开故乡时,深情地回头凝望故乡,结果变成盐柱。这是《圣经》中记载的一个苦涩味十足的故事,这也是犹太人在法西斯分子即将开始的排犹活动中必然遭到劫难的缩影。

茨威格肯定自由理念和人道情怀,抨击思想禁锢和专制独裁,而作为一个和平主义者、泛欧主义者,人道主义者,他被迫远离故土、流亡海外,无比悲怆,1940年,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他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深感绝望。

1942年2月22日,他和妻子一起为了向法西斯表示强烈的抗议,自杀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家里。临死之前,他在遗书上刻骨铭心地写下了这样的话:“在我清醒地自愿同这个世界诀别之前,我该去完成最后一项义务——向这个美丽的国家巴西表示我衷心的感激。我向所有的友人致意!愿他们度过漫长的黑夜之后能见到曙光!而我,一个格外焦急的人,先他们而去了。”

他的自传《昨日的世界》更是一份详细的绝命书,是一份控诉书。他在回顾一生时描写了那个昨天的世界,而他自己就属于这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作为作家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触动人们的感情。而在这现实世界里,他感到无能为力。

茨威格在异国巴西自杀,永远留在了“昨日的世界”,而未能迎来1945年战争结束时的曙光。

尽管如此,他的作品里闪烁的人性的光辉从未泯灭。

历史在他笔下不是道德的铺陈,而是诗性的穿越。

  抄

  随 

东写西读 | 茨威格:永远留在昨日世界的小说家

“富有生命力的东西最终总会战胜没有生命力的东西……”

——《一夜天才》

东写西读 | 茨威格:永远留在昨日世界的小说家

创作革命的不朽歌曲的作者最终被送交于国民的制裁,他曾以平凡之躯登入艺术的殿堂,却又在须臾之间落入尘埃。尽管如此,他仍愿将他的心毫无保留地献给“珍贵的自由”,而命运却无法原谅他的抗争,将他抛掷在残酷与忘却的孤独里。

直至长眠在失意的国土中,他仅被冠名一夜的诗人。

“他的灵魂没有留在绝望的坟墓里,留在束手待毙的地狱里,而是再次唤醒他肩负给人们带来欢乐的使命。”

     ——《亨德尔的复活》

东写西读 | 茨威格:永远留在昨日世界的小说家

使艺术永生不朽的不是上帝及其他神灵之力,而是灵魂最澎湃的追求。坚定的意志与神圣的欢乐使得垂死的亨德尔超越极限,献身于音乐生涯,更为人类的艺术留下华章。

“他们要在自身中感觉到永恒和无限,把人间世界抛在一边。他们既不要学会生活,也不要征服生活。他们只需要感觉到生活是赤裸裸的,只需要感觉到生活是存在的极度兴奋。”

——《英雄的时刻》

东写西读 | 茨威格:永远留在昨日世界的小说家

死亡与生命进行狂吻的一个无限的瞬间里,28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从文坛新星跌入无底深渊。



从那时起,他的一生不再止于个人的世界,而是超越自身的无限。他将为了无尽的受难去爱生活,去聆听世间无穷的苦难之音。

 

这位19世纪俄罗斯文学大师,一个自愿堕入痛苦的地狱来拯救世人的孤独者,为在现实面前呻吟、苦苦挣扎的人们所揭示出可怕的无奈与无常。他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他对这充满“恐惧与颤栗”的世界的深刻的爱,对在这个世上生生息息的人们的爱。

“我特别感谢您最后说的一席话:您对我的祝福,正是我从30年前开始就渴望的——与上帝和全人类同在,平静地死去。”

——《逃向上苍》

东写西读 | 茨威格:永远留在昨日世界的小说家

这部短剧的副标题是:“为列夫·托尔斯泰的未完成剧本《光在黑暗中发亮》补写的尾声”,托尔斯泰生前在这部未完成的作品里,用最隐晦的方式指述自己家中的悲剧、内心的彷徨与痛苦。而他却用自己的生活完成了结尾。

1910年,他逃离贵族与平凡家庭的桎梏,在人来人往的车站长眠,在静穆中奠祭了自己一生的命运。

这也不禁使人想起,他的坟墓脱离一切文明的粉饰,在静谧的林间与自然融为一体,被称为“世间最美的坟墓。”托尔斯泰的灵魂终于不受打扰,与人类永在。

本期话题

纵观浩瀚的人类历史,群星闪耀,哪位历史人物让你感受到过人性的光辉?

愿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小趣味

晚安,海大

晚安,海大人

喜欢东写西读栏目请分享给更多小伙伴

海大通讯社

欢迎各位海大人积极投稿

投稿请点击东写西读 | 茨威格:永远留在昨日世界的小说家
东写西读 | 茨威格:永远留在昨日世界的小说家
东写西读 | 茨威格:永远留在昨日世界的小说家

东写西读 | 我们继续着“分享与福利”

主播丨海大之声 极寒

投稿丨高展华

编辑丨陈楚梦

审核丨于光磊

策划丨上海海洋大学党委宣传部 海纳网络文化工作室

投稿邮箱丨shou_gw@163.com

东写西读 | 茨威格:永远留在昨日世界的小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