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香港读的历史,只到1911年”

点击上方香港传真一键获取港澳资讯

香港资讯·本期导读

当王裕佳以为暂时无功而还之际,张纯如同年发表《The Rape of Nanking》一书令事情峰回路转。王医生随即邀请张纯如到加拿大出席南京大屠杀60周年纪念音乐会,2000本书一下子便卖光。

将届70岁的王裕佳医生见尽无数痛苦和死别,也不会对尸体陌生,但说到手上那本描述南京大屠杀的书,就如很多人一样都看不下去,“我看十多页已‘顶唔顺’(受不了)。”

“我在香港读的历史,只到1911年”

奔波20年,王裕佳终成功促使加拿大安大略省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但这对他来说仍然未够。(香港01/余俊亮摄)

这个加拿大“香港仔”立志要为30万死难者寻求公义,在10月终于促成安大略省设立中国以外的全球首个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不过他仍认为不足,现正筹备在加拿大设立亚太和平纪念馆及教育中心,目的并非要挑起仇恨日本,而是要警惕世人勿让屠杀重演。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当时日本军队的残忍法,愈看愈伤心,同时很伤心,为何人类会如此残忍。我最记得是(书中提及)日军将初生婴儿抛起,用刺刀刺死,怎会有人类这样做,这不是人做的!”

王医生所看的,是已故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著作《The Rape of Nanking—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II》(中文译作《被遗亡的大屠杀──1937南京浩劫》)。

书中第四章“恐怖的六星期”,描述30万死难者中一些个案,文字呈现出来的血腥,令人感受到受害者的无助与惶恐。这本书,成为王裕佳推动西方正视日军二战暴行的转折点。

日军对南京人民施加的凌虐,

几乎超过人类所能理解的范围。

——美籍华裔作家张纯如

犹太人纪念大屠杀生启示

王裕佳于1948年在香港出生,19岁时到加拿大升学并定居。他之所以与推动纪念南京大屠杀扯上关系,是70年代到美国修读医科时,看到宿舍对面的犹太教堂,在每年犹太人大屠杀纪念周,都有大批学生出席活动,了解纳粹德军屠杀600万犹太人的经过,王裕佳于是也跟着去了解,

“听纳粹屠杀幸存者讲遭遇、全家如何死剩自己一个。幸存者给我的影响很大,犹太社区动用他们的所有资源,令到世界不会忘记他们的痛苦。”

反观身为华人,“我在香港读的历史,只到1911年。”因为看到犹太人坚持保护他们民族的历史,让王裕佳深受感动。

“我在香港读的历史,只到1911年”

名为山崎妙圆的日本学生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留下的信件。(视觉中国)

国民政府弃守首都南京后,日军在1937年12月13日入城,投降的九万国军,连同50万未离开的民众,以为会获善待,怎料日军却拿起屠刀,做尽灭绝人性的杀戮。

在前后42日的大屠杀中,遇害人数统计未有结论,少的估计有22.7万人,多则达46万人,现时倾向认为有至少30万人被杀,较广岛和长崎两次原子弹死难人数21万为多;而且有别于大部分原爆死难者是瞬间失去生命,南京的死难者是在恐惧中受尽日军折磨才死去。日本侵华期间,最少1900万中国人死于战争。

“同一时期的亚洲战场,我们没有同样的伤痛(纪念),这令我很震撼,究竟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的生命,是否Cheap(卑贱)些、不宝贵?我觉得不公平,公义没有伸张。”

在1970年代,他已决心要为被无视的遇难同胞做点事。至1997年,他成立多伦多亚洲二战历史史实维护会(史维会)并担任主席,先争取将亚洲历史带入加拿大的学校,让学生知道二战期间亚洲人的苦难。

不过当地华人社会却对王裕佳的努力反应冷淡,“当地华人会说:过了数十年,还搞来做什么;向前望吧,不要向后看;更加严重是,会问我是否想煽起仇恨、憎恨日本人?”

张纯如著作带来转机

“我在香港读的历史,只到1911年”

位于南京的大屠杀纪念馆为已故作家张纯如竖立铜像,手握《The Rape of Nanking》一书。(视觉中国)

当王裕佳以为暂时无功而还之际,张纯如同年发表《The Rape of Nanking》一书令事情峰回路转。他忆述指,当年11月,“我看到《Newsweek》的介绍,只是一版纸,但就相信这本书可将历史由被埋没,还原回来。”

王医生随即邀请张纯如到加拿大出席南京大屠杀60周年纪念音乐会,2000本书一下子便卖光。

该书之后连续40多个星期高踞《New York Times》最高销售榜,打破非小说类书籍占据冠军纪录。

让南京大屠杀走入课程

张纯如的著作掀起一股关注战时日军暴行的热潮,但王裕佳认为并未足够。他说全北美、欧洲学校都教授犹太大屠杀及设有教育周,史维会也要推动二战期间亚洲的人祸走进教室。

史维会由2004年每年资助和安排20位加拿大高中教师到中国考察,了解二战时日本侵略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历史。到2005年安大略省教育厅认可将日军侵华历史列入高中必修课,超过900所中学采用,现时安省学校多达11科都可读到亚洲历史。

“我在香港读的历史,只到1911年”

10月26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省议会议员黄素梅(左二)在辩论中发言。(新华社)

安大略省议会当地时间今年10月26日,三读一条不寻常私人草案,是第79条法案《Nanjing Massacre Commemorative Day Act, 2016》,即将每年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当地日裔社区对此虽有分歧,但也有日裔居民一同参与推动79号法案,结果议案获得一致通过。 

“我在香港读的历史,只到1911年”

王裕佳医生(右七)和支持者为安省议会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感到鼓舞。

虽则这一日并非公众假期,但王裕佳认为意义深长。“通过后会写入教科书,学生就会问为何有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教师便要找资料解答,所以教师都要知。现在学又行、不学又行,总之无人提问就不用去做。”

20年来的行动,王医生再三强调,不是指摘日本,而是指摘人类的弱点、人类的愚昧,因此并非从仇恨日本出发,“而是从人类普世价值观出发,怎样不会再有战争,不希望中国、日本、韩国人民再有战争伤痛,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我在香港读的历史,只到1911年”

亚太和平纪念馆及教育中心概念图。

筹5400万设纪念馆

王裕佳正积极筹建一座民间纪念馆,目前已购入面积约1.5万平方呎的土地及物业。构思中的这座“亚太和平纪念馆及教育中心”,期望让学生接触证人证言、纪录片及其他资料,令他们感受到战争的恐怖和苦痛,希望战争不再发生。

兴建纪念馆预计需要900万加元(约5471万港元)。他估计可在北美筹得500万加元,余下400万加元则计划在亚洲筹款,当中拟推出众筹活动。

“我在香港读的历史,只到1911年”


版权声明

香港传真整理自香港01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于我们香港传真订阅号提供最新香港时政要闻、热点事件、独家人物专访,全方位见识香港,读懂香港。(您也可以回复“政府部门”、“香港交通”、 “香港天气”、“香港旅游”、“大学”等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