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刊财经】可转债市场“变脸”何其快
_media_content " id="js_content">
这市场就像是孙猴子的脸变得快,一个多月前可转债还炙手可热,成为大股东无风险的套利工具,人们还在热议要不要对大股东设定限售期;一转眼可转债已经大面积破发,让人避之唯恐不及,连大股东也大量弃购。可转债的迅速“变脸”不是偶然,实为必然,值得深思。
供求关系决定可转债价格
可转债不是新生事物,但一直不受关注,可谓是门庭冷落车马稀。转变是从9月底改为信用申购后开始的,众多散户参与其中,将其视为打新福利。这其实只是一个表象,信用申购并没有化可转债为新股的魔力,市场自有纠错能力。散户一开始是把可转债当成新股来申购的,即使中一签只能赚200多元也觉得是好的,并不在乎可转债的基本面情况,因此申购热情高涨。二级市场也掀起了一股炒作可转债的高潮,碰上大股东清仓还没在手中焐热的可转债,市场也奋力接盘照单全收,颇有炒作新股的气势。
但可转债终究是可转债,无法比拟新股,供求关系的影响立竿见影。整个2016年发审委审核通过的可转债仅6家,而仅今年11月份就有多达20只可转债发行申请获通过。上市公司也见风使舵转得快,今年已有105家上市公司公布了可转债发行预案,预计募集资金2438.63亿元。虽然新股发行略微放慢了节奏,但可转债发行却加快了速度。有关方面似乎觉得可转债可以开辟成新的再融资通衢大道,于是猛踩油门,结果短时间里便冒出了这么多的可转债。
面对越来越多的可转债,市场终究还是招架不住了,从10月份上市即涨20%以上,到现在开盘即破发,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目前的可转债转股价格与正股价格大多存在较大的折价,没有转股价值只有时间价值,时间价值取决于正股的基本面,但根据市场现在的一九格局,大多数正股的未来是不妙的,因此可转债的时间价值也很有限。所以大股东很实际,市场热的时候参与配售,上市即套现,市场冷的时候就弃购,根本就不耗时间。散户也很实际,能赚点葱姜钱的时候也不放弃,没得赚的时候就不参与。这一切的背后就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规律在起主导作用。
建立发行失败的约束机制
可转债虽然对二级市场的影响远远不如新股那么大,但终究也是一种扩容,也是对二级市场资金的挤占。可转债的破发不是一件坏事,它能够自发调节可转债的发行数量。一旦可转债破发成为常态,可转债就面临发行失败的风险。由于目前可转债发行与新股一样实行余额包销,因此暂时还不会出现发行失败的情况。如果可转债破发的情况愈演愈烈,那么主承销商承销可转债的热情就会降低,可转债的发行数量自会降低。如果要让市场规律发挥主导作用,那么可转债是最具备这种条件的。
A股市场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发行失败的案例,导致主承销商的风险意识也不强。现在应该从可转债开始建立发行失败的机制,对余额包销的比例划出一道红线,比如超过30%的余额包销比例即视为发行失败,应该终止发行,用市场的手段来调节可转债的发行数量。如果没有发行失败,出现大比例的“余额”也任由主承销商包销,一是扭曲了市场机制,二是埋下了危机的隐患。过去南方证券就是因为高比例余额包销了哈药集团的配股,为了自救坐庄,挪用客户保证金长期炒作,结果居然买进了哈药集团93.37%的流通股,再加上坐庄买进了哈飞股份90.09%的流通股,导致南方证券破产倒闭。
不要小看可转债的余额包销,宁波银行的可转债包销余额为1.49亿元,而蓝思科技的可转债包销余额则高达6.07亿元,如果以后此类案例增多,主承销商势必面临越来越大的资金压力,届时主承销商可能选择在可转债上市后割肉抛售,那将给可转债市场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有发行失败机制,就可以促使发行人和主承销商审慎决定是否还要发行可转债,有些可转债的发行就会知难而退。可转债作为一种再融资工具,受到市场规律的约束是好事,否则就会埋下隐患。如果将来正股价格上涨,那么这些可转债都会转股进入股市,给二级市场造成更大的压力。如果正股价格下跌,则上市公司将面临还本付息的资金压力,出现违约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当然上市公司也有可能向下修正转股价格,那就会对正股价格形成更大的压力,那就是投资者的噩梦了。
(此文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红刊立场。)
- 宣亚国际终止收购映客,宝能终揽观致入怀丨财经日日评
- 财经名人 | 十年修得“红衣大炮”——从“超级熊孩子”到“互联
- 【红刊财经】“量价时空”共振,“冬播”好时节在元旦前后
- 【红刊财经】精准押注重组 信托“朋友圈”上市公司是否涉足
- 【音频】财经朋友圈|你正在被监控!
- 行早财经快讯丨2017.12.15周五
- 微财经|新手买房别怕,按这10个流程走轻松搞定
- 【财经早八点】前11月商品房售面积同比增7.9%;中韩准备第二轮自
- 【就业】师范类、财经政法类、医学类等专场来啦!未来3天5场供需
- 英国与欧盟达成脱欧协议;2018年楼市会怎么走? | 12/14财经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