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离村』我市7个村入围安徽省第七批千年古村落


_本文原题:我市7个村入围安徽省第七批千年古村落
皖北晨刊采访人员从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获悉 , 在各县(市、区)级申报、市级审查推荐的基础上 , 经省民政厅、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省地方志研究院审核 , 第七批安徽省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候选名单近日公示 。 我市埇桥区符离镇符离村、永镇乡关湖村、夹沟镇镇头村和灵璧县渔沟镇堌子村、朱集乡固城村、朝阳镇旗杆村、朝阳镇李寨村共7个村入围省级千年古村落候选名单 。

『符离村』我市7个村入围安徽省第七批千年古村落
本文插图
符离镇符离村
埇桥区符离镇符离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 公元781年 , 11岁的白居易跟随父亲白季庚迁来符离县毓村(即今符离村) , 在此生活达22个春秋 , 写下百余首诸如“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 为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化资源 。 附近不远的濉河上还有著名的“符离晓渡”遗址 。 明洪武二十四年即公元1391年 , 符离古县城中心濉河上建永济桥 , 人称“符离桥” 。 由于该桥几经风雨 , 坍塌数次 , 修复数次 。
埇桥区符离镇符离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 公元781年 , 11岁的白居易跟随父亲白季庚迁来符离县毓村(即今符离村) , 在此生活达22个春秋 , 写下百余首诸如“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 为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化资源 。 附近不远的濉河上还有著名的“符离晓渡”遗址 。 明洪武二十四年即公元1391年 , 符离古县城中心濉河上建永济桥 , 人称“符离桥” 。 由于该桥几经风雨 , 坍塌数次 , 修复数次 。

『符离村』我市7个村入围安徽省第七批千年古村落
本文插图
永镇乡关湖村
埇桥区永镇乡关湖村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 。 商朝 , 始有王权象征的鹿台(鹿苑) , 鹿台与观鹿台亦有遗留 。 关湖原名关鹿湖(也叫观鹿湖) , 是秦朝某权贵饲养鹿的地方 。 据说 , 该权贵在离家不远的湖边关养梅花鹿数百只 , 除了观赏与食用外 , 还供王公贵族射杀娱乐 , 纵猎于荒郊旷野 , 因此得名“关鹿湖” 。 后经时代变迁 , 加上本地口音影响 , 隋唐时期 , 关鹿湖这个地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关湖 。 关湖村目前仍流传着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文化 , 正努力打造中国音乐主题文化第一村 。

『符离村』我市7个村入围安徽省第七批千年古村落
本文插图
夹沟镇镇头村
埇桥区五柳景区龙顶山下东侧有寺庙曰镇头寺(又叫镇疃寺、流沟寺、大龙泉寺) , 距今有1200年的历史 。 【『符离村』我市7个村入围安徽省第七批千年古村落】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游此寺 。 寺内有一古泉名曰“呵泉” , 喷珠溅玉流入龙潭 , 再经数条支渠绕村环流 , 供当地村民饮用和灌溉 。 由于镇头古寺远近闻名 , 镇头村故而得名 。 名闻遐迩的夹沟香稻米即产于此 。 此地名景“烟寺晨钟”也是宿州八景之一 。 清朝诗人李心锐诗云:“红尘飞不到 , 古寺锁秋烟 。 塔影浮空界 , 钟声度晓天 。 敲残僧带梦 , 警钟鹤参禅 。 谁向云中听 , 悠然断复连 。 ”
灵璧县渔沟镇堌子村始建于北宋初 。 据相关文献记载 , 堌子村原为库子村 。 因北依九顶山 , 地势像裤腰 , 而西邻的牛头山、狼窝山、白鹭山和南邻的大龙山、小龙山像两条裤腿 , 其形酷似裤子 , 遂改为裤子村 。 北宋末年 , 战乱频仍 , 此处地形险要 , 山多路少 , 易守难攻 , 演变为崮子村 。 后有勘舆家路过 , 见此处三面环山 , 整体格局金胜土衰 , 有失风水平衡 , 故将“山”改为“土” , “土”和“固”二字合一 , “土”为人接地气 , 便于劳作耕耘 , “固”意为坚固 , 不易攻破 , 故改名为堌子村 , 沿用至今 。分页标题
灵璧县朱集乡的固城村因2000多年前西楚霸王在这里筑城屯兵 , 取“固若金汤、坚不可摧”之意得名 。 明孝宗弘治年间 , 三品大员、固城村人张从易 , 为官清廉 , 深受百姓爱戴 , 衣锦还乡后 , 看到家乡孩童无从就学 , 便慷慨解囊 , 捐资办了一所学堂 , 广教子弟而分文不取 , 被当地人称为“贤人” 。 人们为颂扬他 , 把“固城”取名为“固贤城” 。 新中国成立后 , 复名固城至今 。
早在宋真宗景德年以前 , 灵璧县朝阳镇旗杆村就有人居住 , 但是没有庄名 。 村人赵直 , 家境贫寒 , 父亲早亡 , 母子相依为命 。 赵直自幼聪明伶俐 , 勤奋好学 , 于景德四年参加会试 , 得中二甲进士 , 授翰林院编修 。 官府赠银两 , 派人到其家乡祠堂建旗杆石座 , 竖木制旗杆 , 高数丈 , 悬挂官府赠与的黄标锦旗 , 高高飘扬 , 以示对赵直读书成就的鼓励和恩宠 。 由于这个村庄没有庄名 , 适逢赵直得中进士 , 村民感到荣耀 , 大家公议取名旗杆村 。
隋初 , 今灵璧县朝阳镇李寨村一带土地荒芜、杂草丛生、渺无人烟 , 河南安阳商人李伯仲携父母妻儿迁居至此 。 隋末 , 战乱不断 , 为保护族人 , 李伯仲建立山寨 , 修寨墙 , 在寨墙外挖护寨沟 , 设立南北两个寨门 , 南门为同德门 , 北门为同心门 , 寓意族人同心同德 。 随着时间推移 , 李姓族人及亲戚逐步向寨子迁移 , 由于村民大部分姓李或是李姓亲戚 , 所以为山寨起名为李寨 , 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 (拂晓新闻网 文/采访人员 王云 图/采访人员 董虎)
END
编辑:汪雪
审核:尚梦婷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