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两千多年前 , 随着陈胜一句“苟富贵、勿相忘”的少年感慨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壮语 , 中国历史上悲壮而又凄凉的“农民起义”开始拉开帷幕 。而“陈胜吴广起义”也因为平民反抗的首义之功而被彪炳史册 。
年少时 , 阅读历史的时候因为缺乏最起码的鉴别能力 , 总是把历史当作一种故事、一种情怀在理解;长大之后 , 知识的储备和阅历的丰富使我们养成自我思考的逻辑 , 所以面对众说纷纭的历史时 , 有时候会“见山是山” , 有时候会“见山不是山” , 当然 , 也有些时候“见山还是山” 。
个人认为理解历史不外乎几种逻辑:知识 , 常识和人性 。知识是我们可以通过渠道去获取的 , 常识需要我们认真去归纳总结 , 而人性则需要我们学会精炼提纯 。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故事固然使人大呼过瘾 , 但是基于人性的历史原则和规律更值得我们深思 , 否则以虚假的逻辑来蒙蔽自己的认知 , 历史则容易失去根本意义 。
陈胜吴广起义 , 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历史事件 , 它的背后有千丝万缕的社会因素和意愿融合 , 也绝不会是我们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简单 。今天 , 老易就这一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来和大家一起走入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陈胜吴广起义的逻辑本质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陈胜吴广起义的逻辑是基于危机的一种引导
公元前209年 , 也就是胡亥继位第一年 。七月 , 有两个戍卒 , 一个叫陈胜 , 一个叫吴广 , 被征发到渔阳服役的他们在途径大泽乡时 , 遭遇了一场大雨 , 耽误了时期 。秦朝的严酷法律规定 , 延时者 , 斩首 。过去就是死 , 不过去还有可能是活 , 没办法 , 陈胜、吴广等人只好揭竿而起 , 干脆造反了 。
从表面上看 ,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的直接逻辑就是“走投无路之下的放手一搏” 。因为秦朝刚刚统一六国 , 政局不稳 , 人心不服 , 为了强力巩固统治 , 一直以来都是实行严刑峻法 。况且 , 秦始皇以武力消灭六国 , 血流成河、浮尸千里 , 六国遗民对秦朝的抵触和仇恨原本就很强烈 。所谓“祸不单行、福无双至” , 而陈胜、吴广恰好又碰上了“因大雨磅礴而耽误征期”的倒霉事 , 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 举旗反了大秦 。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偶然的历史因素有时候导致了必然的历史结果
但是 ,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 , 历史的真相有时候也需要我们去抽丝剥茧 。老易先提出几个问题 , 然后带着问题我们再往下探讨 。
1、秦始皇在世的时候 , 秦朝是不是实行严刑峻法?
2、胡亥继位后 , 因为赋税繁重而被逼走投无路的人只有陈胜、吴广这帮人吗?
3、仔细研读秦朝的刑法 , 因为自然、环境等非人为原因而耽误征期 , 真的就是死路一条吗?
4、陈胜、吴广真的如他们的口号那般豪情壮志 , 为何会甘心被征调为劳役?
5、陈胜、吴广以数百年造反泱泱大国的底气何在?如果就是为了搏命 , 潜逃不是安全系数更高吗?
6、陈胜、吴广发动起义时的预设策略真的是一个农民能在仓促之间就想得到的吗?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趋势下的“预谋”
上述问题的答案都是显而易见的 , 而且是细思极恐的 。很显然 , 陈胜吴广的起义并不是简单的被逼无奈 。虽然历史上总是习惯性地把陈胜、吴广写成是出身贫困家庭的贫民 , 但是从陈胜、吴广的历史表现来看 , 陈胜、吴广有名有姓(这在古代并不简单) , 且有一定的政治常识、政治能力和政治智慧 , 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农民 , 极有可能是六国的落魄贵族 。
所以 , 大泽乡起义只是历史因素下呈现出来的必然结果而已 , 就事情的本身来说 , 并没有蕴含着农民起义的必然逻辑 , 甚至本质上就是披着农民起义的外衣而进行的六国反秦 。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原因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陈胜有点像一个落魄贵族 , 而不是真正的农民
陈胜(?~公元前208年) , 又名陈涉 , 阳城(今河南登封) 人;吴广(?~公元前208年) , 又名吴叔 , 阳夏(今河南太康) 人 。他们都属于六国遗民 , 覆巢之下 , 焉有完卵 , 在秦朝消灭六国的大形势下 , 国破家亡的他们生活窘迫和压抑也是可想而知的 。年年月月当牛做马 , 朝朝夕夕衣食难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生活状态对他们内心造成的愤懑和不平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
更不可忍受的是 , 与他们有着家仇国恨的大秦王朝 , 并没有善待过他们这些“平头百姓” 。秦朝采取的是惯性高压政策、严刑峻法 , 徭役、赋税更加繁重 , 刑罚、压榨更加残酷 。据史书记载 , 当时的力役比过去高30倍 , 田租、口赋(人头税)是过去的20倍 , 农民感到最沉重的负担是兵役和徭役 。按政府规定 , 每个成年男子 , 每年要为政府服徭役1个月 , 一生要在本郡服兵役1年 , 又要到京师或边疆戍守1年 。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秦始皇没有来得及调理大秦帝国
秦始皇时期 , 本就有了大兴土木 , 劳民伤财的先兆 。在统一六国过程中 , 他派人将六国宫殿图样描绘下来 , 在咸阳照样修建 。据记载 , 仅阿房宫的面积 , 东西就有500步 , 南北50丈 , 上面可容1万人 , 下面可竖立5丈高的大旗 。当时兴建的离宫别馆达700余所 。秦始皇不仅为他生前修建了豪华的宫殿 , 而且还为他死后准备了同样豪华的陵墓 , 这便是与阿房宫齐名的骊山墓 。这座坟墓高50余丈 , 周围5里多 , 内筑各式宫殿 , 陈列着各色珍奇珠宝 , 用明珠作日月星辰 , 用水银作江河湖海 。据史书记载 , 仅修骊山墓就动用刑徒及奴隶70万人 。加上防匈奴、戍五岭、筑长城、修驰道、搞运输的人 , 当时全国约有2000万人口 , 而被驱使的竟有200 万人之多 , 造成“丁男被甲 , 丁女转输;苦不聊生 , 自径(缢)于道树 , 死者相望”的悲惨情景 。秦朝的赋税十分沉重 , 征收总额占农民收成的2/3 , 造成“男子力耕不足粮饷 , 女子纺织不足衣服” 。广大农民死的死 , 逃的逃 , 土地无人耕种 , 沃壤变成荒野 。人民不堪忍受 , 敢怒而不敢言 , 秦朝的法律非常严酷 , 人民举手投足 , 动辄陷刑 。统治者对人民进行斩首、车裂、族诛连坐 。且一人犯法 , 满门剿斩 , 一家被罚 , 四邻遭殃 。每年被酷法虐害的百姓成千上万 , 以致造成“赭衣(穿罪服者)塞路 , 囹圄(牢狱)成市”的惨象 。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胡亥败家可以 , 治国真不行分页标题
秦二世阴谋取得帝位后 , 深怕人民不服 , 先后杀扶苏、蒙恬、蒙毅、李斯等宗室大臣及兄弟姐妹等几十人 , 引起统治阶级内部大混乱 , 以致群臣人人自危 , 欲叛者众 。后来 , 宦官赵高专权 , 对人民更加残暴 , 广大人民忍无可忍 , 起义的急风骤雨终将来临 。
但是 , 前文也说了 , 对于暴秦 , 人民虽然是不堪忍受 , 但却是敢怒不敢言 。毕竟 , 愤怒不能改变命运 , 仇恨不能消灭敌人 , 否则秦朝早已被毁灭成千上万次了 。千古艰难唯一死 , 大多数的人还是没有勇气去直面死亡的 , 生活再沉重、再苦难 , 活着有时候就是抚慰人心的希望 。这也是“天下苦秦久矣”却依然“风平浪静”的原因 。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陈胜吴广起义应时而生
仇恨的种子最容易在生活的压榨下发芽 。公元前209年7月 , 900个因为大雨而被耽误征期的贫苦农民在陈胜、吴广的倡导下 , 爆发了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鼓动他们的理由其实很简单 , 就是“不反必死 , 反则有望生存” 。在他们策划、发动、组织起义的过程中也再次证明陈胜、吴广不是简单的平头百姓 。
1、他们先是进行了形势分析 , 认为百姓对秦朝怨恨已深 , 高举义旗必定能够应者云集、天下响应 。
2、然后他们用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争取人心 , 扩大影响 , 发展革命力量 。
3、紧接着他们又利用朴素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办法以打动同行的守边农民 , 造成起义所必须的舆论 。他们事先写好“陈胜王”的丹书 , 藏在鱼腹中 , 然后再买回来 , 破腹后现出丹书 , 使皮卒大为惊奇 , 认为起义是天数 。到了晚上 , 吴广又躲在黑暗处 , 点起篝火 , 学狐狸的声音呼喊:“大楚兴 , 陈胜王 。”号召起义 , 戍卒听到后更为惊奇 , 大家另眼看待陈胜 。
4、当一切准备就绪 , 他们又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开了一个动员大会 。
于是“斩木为兵(器) , 揭竿为旗”的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威武雄壮的“农民起义”就这样爆发了 。
从上述叙述来看 , 起义的本质原因还是秦朝统治者与六国遗民之间利益矛盾 , 而陈胜、吴广遭遇暴雨、耽误征期 , 是一个偶然因素 , 只是这个偶然因素成了必然结果的引火线 。换句话说 , 陈胜、吴广这一次不造反 , 也会有别的人在别的地方、别的时间来高举反秦大旗 。甚至也可以说 , 陈胜、吴广这次不反 , 此生必反 。陈胜吴广起义的战略延伸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泽乡起义就是一颗惊雷
起义爆发后 , 大家推举陈胜为将军 , 吴广为都尉 , 他们迅速攻占了大泽乡和蕲县 , 不到一个月又攻占了安徽、河南交界地区的五座县城 , 各地农民纷纷响应 。当义军攻占中原重镇陈(今河南淮阳)时 , 已是拥有兵车六七百乘 , 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人的浩荡大军了 。陈胜在当地召集三老、豪杰商议建立政权的大计 。人们赞扬陈胜、吴广“伐无道、诛暴秦”的功绩 , 拥立陈胜为王 , 封吴广为都尉 , 建立政权 , 国号“张楚” 。
从陈胜、吴广起义的过程和思路来看 , 这简直就是有模有样的政变 , 而不是盲目的起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 它的意义也正体现在这里 。“张楚”政权的建立 , 如一声春雷 , 震动了全国 , 也犹如一盏信号灯 , 引出了六国英雄 。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项羽、刘邦等开始粉墨登场分页标题
那些蛰伏多年的六国贵族纷纷伺机而出 , 旬月之间天下响应 , 出现了“天下从之如流水”、“云彻席卷方数千里”的大好形势 。从黄河流域到大江南北 , 兴起了十几支农民起义军 , 其中包括刘邦、项羽、陈婴、黥布、彭越等人领导的队伍 , 总数达10万人 , 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全国革命高潮 。
陈胜起义军明确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战斗目标 , 打击矛头直指秦王朝 。起义军在陈地建立政权后 , 便兵分三路 , 西进伐秦:一路由吴广率领准备夺取秦的军事重镇和最大粮仓所在地荥阳(今河南荥阳县西北);一路由宋留率领 , 迁回南阳 , 西叩武关 , 从侧翼进攻咸阳;另一路由周文率领 , 进攻关中 , 直取咸阳 。三路大军所向披靡 , 势如破竹 , 横扫中原 。其中周文率领的一支主力部队 , 西进途中不断吸取农民参加义军 , 进抵函谷关时 , 已形成拥有兵车千余乘、战士数十万人的强大队伍 。这支队伍 , 一路拔城破关 , 锐不可挡 。9月 , 义军打到距咸阳只有百余里的戏地(今陕西临潼东北) , 给秦王朝造成了极大威胁 。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章邯挡得住陈胜吴广 , 却救不了秦朝
但是 , 陈胜吴广注定只是反秦的引线 , 而不是主角 。秦朝最后的名将横空出世 , 带领几十万的刑徒军 , 先把周文所部逼出函谷关 , 再把周文逼死于渑池 。又乘势东下 , 解荥阳之困 , 吴广因内讧被部将田臧假借陈王命令杀死 。接着 , 田臧便率军西向迎战章邯 , 仓(今河南荥阳西)之战 , 田臧兵败被杀 。章邯调转过头来 , 驱兵向起义军中心据守的陈地进攻 。陈胜亲自指挥义军英勇抗击秦军 。但终因兵力单薄 , 孤军无援 , 在离陈转移中 , 于12月在下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被叛变的车夫庄贾杀害 。
陈胜、吴广起义算得上是“其兴也勃 , 其亡也忽” , 但是历史以来 , 史学家也好 , 老百姓也罢 , 对他们的评价都是极高的 。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 , 虽然他们自己的战略计划失败了 , 但是他们的战略延伸却一直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他们失败的时候 , 天下反秦的大势已成 , 项羽、刘邦等正是借着他们的东风 , 最终推翻秦王朝的统治 。陈胜吴广起义的性质重塑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十分深远
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前后只有6个月时间 , 但是因为它对历史带来的巨大影响 , 所以使得它久享盛誉 。人们习惯性地把它定性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把陈胜称为我国农民革命史上第一位农民领袖 , 把“张楚”政权视为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 其“奋臂为天下唱”的首创精神 , “伐无道、诛暴秦”的革命思想 ,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的英雄气概 , 成了历史的不朽的丰碑 , 也为后世的农民革命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这次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的腐朽统治 , 为推翻秦王朝奠定了基础 。陈胜、吴广推翻秦朝政权的首义之功永垂青史 。
基本上对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和作用 , 功绩和评价 , 我是没有意义的 。只是把陈胜、吴广定性为农民起义 , 我有点不敢认同 。
从前文的分析 , 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 , 陈胜、吴广并非真正的农民 , 结合其行事逻辑与时代背景来看 , 他们应该是六国贵族 。虽然义军的军事主力是农民居多 , 但是起义的核心意义并不是在战场上打打杀杀 , 其战略规划和政治更为更为关键 。从他们的口号思路来看 , 我更愿意将其理解为山东六国与秦国的政治夙怨 。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农民起义其实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突破口
陈胜吴广起义只是“反秦”这一历史主题中的一个偶然事件而已 , 它不是自发性的 , 也不是自觉性的 , 如果没有大泽乡那场暴雨 , 它在历史上出现的概率将会无限降低 。它的诞生只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时间和环境下 , 被人为地有意识地引导而形成的 。
如果因为有农民参与的战争便定性为农民战争 , 那么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战争都是农民战争 。况且这次起义的本质战略目的和战略延伸都不是解决所谓的民生问题 , 主题其实是“六国复国” , 是政治利益的重新分配 。它的延续者和继承者项羽、刘邦莫不过于此 。
所以 , 很多时候我们在阅读历史的时候 , 不能为了自欺欺人地达到自己所希望的阅读体验 , 而可以调整立场和逻辑 。所以我们也不要刻意抬高秦末农民的政治觉悟 , 千古艰难为一死 , 大多数老百姓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 只不过是求一条活路而已 。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大泽乡起义背后有过多的政治恩怨
陈胜吴广起义不是被逼的 , 陈胜、吴广也不是 , 后来的项羽、刘邦们就更不是了 , 真正被逼的只有那些冲在刀林箭雨中的老百姓 。“天地不仁 , 以万物为刍狗 , 君王不仁 , 以百姓为刍狗 。” , 政治斗争中 , 由来都是这么现实而又残酷 。
秦始皇的死亡 , 秦二世的胡闹 , 秦朝的苛政还有人性的中的仇恨 , 使得原本灭亡的不甘心的六国贵族再次看到了反败为胜、报仇雪恨的机会 , 而把“农民起义”作为突破口终究不过是一种机缘巧合而已 。结语

【】千古艰难唯一死,反秦未必真农民,陈胜吴广起义背后的逻辑误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自古兴亡都是百姓苦
“兴 , 百姓苦;亡 , 百姓苦” , 封建体制下的老百姓从来都不是政治主体 , 也不可能成为政治主体 。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 老百姓作为一个国家的底层基础 , 他们承受着一个国家最厚重的负担和力量 , 同时他们也是这个国家最坚实的基础和依靠 , 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善待或者利用好这些基础力量 , 也必然会被这种“群众力量”所淹没 。
秦朝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王朝 , 武功不可谓不强大 , 秦始皇也不可谓不英明 , 秦始皇纵横捭阖、东征西讨 , 用铁血手腕统一了天下 , 这是政治秩序重组背后所需要的强硬 , 也是结束当时四分五裂的乱世的一剂良方 。但是 , 是药三分毒 , 凡是都有两面性 , 过刚易折的道理秦始皇并不是不懂 , 可惜天不假年 , 他还没有来得及对大秦帝国这个孱弱的身躯进行温和的调理就撒手人寰了 。
当命运之神把皇帝的权杖交给那个绣花枕头胡亥手里时 , 早已隐疾的大秦帝国无法避免地要发病了 , 病来如山倒 , “朕的大秦要亡了” 。而“陈胜吴广起义”恰恰是大秦隐疾所需要忌讳的“食物” , 当胡亥为代表的秦朝毫无顾忌地鱼肉百姓时 , 也终于吃到了让它犯病的“毒药” 。
所以 , 不管我们是温故历史也好 , 还是着眼生活也罢 。人 , 一定要有敬畏之心 , 要知耻而后勇 , 放浪形骸或者肆无忌惮 , 必定会是灭亡前的最后疯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