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财政“战疫”这本账

随着驰援武汉的各地医疗队有序撤离 , 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 , 生产生活秩序也在加快恢复 。
但警报远未解除 , 境外疫情扩散蔓延 , 对国内的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 , 严格防范境外疫情输入 , 一点也不能掉以轻心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 , 我们付出了高昂的成本 , 各级财政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 。
当然 , 医务人员、一线防疫人员的付出 , 停工停产的企业 , 甚至经历了病痛的同胞 , 很多账都是没法计算的 。
梳理这些可计算的代价 , 只是为了让我们谨记 , 如今的局面来之不易 , 防疫仍不能松懈 , 复工亦要抓紧 。

『』算算财政“战疫”这本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各级财政安排防疫资金超1100亿
在3月14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 财政部人士指出 , 截至3月13日 , 全国各级财政安排的疫情防控投入已经达到1169亿元 。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
1、患者救治费用补助;
2、参与疫情防控的医护与工作人员的临时性工作补助;
3、采购防控疫情所需的专用设备、试剂等 。
疫情初始 , 1月22日 , 财政部与医保局就联合印发各类紧急通知文件 , 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疑似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 , 在可报销外的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 , 确保患者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 。
人社部门规定 , 对参加一线疫情防控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 , 按照风险程度等因素 , 分别给予每人每天300元、200元补助 , 补助资金由中央财政全额负担 。湖北省(含援湖北医疗队)一线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标准 , 提高1倍 。
同时 , 全国各级财政部门纷纷开启疫情防控应急救援设备和物资采购绿色通道 , 确保防疫物资快速到位 。

『』算算财政“战疫”这本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减税、减费 , 减收近万亿
除了直接投入 , 财政通过阶段性减免税费、提供贴息等政策 , 间接的付出同样高昂 。
一、针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减税政策 , 主要有三类:
1、针对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困难行业企业、捐赠防疫物资的纳税人等的定向减税;
2、对个体工商户定向减税 , 即3月1日至5月31日 , 免征湖北省内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 , 其他地区征收率从3%降至1% 。
3、对个人的减税 , 对参加疫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 , 按照政府规定标准取得的临时性工作补助和奖金 , 免征个人所得税;同时 , 单位发给个人用于预防新冠肺炎的药品、医疗用品和防护用品等实物 , 免征个人所得税 。
这部分数据 , 暂时没有统计 , 但根据往年的情况 , 预估这部分的减税在2000亿元左右 。
二、阶段性减免费用同样巨大 。
为支持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 中央明确阶段性减免社保费企业缴费部分:
2月至6月 , 对湖北省以外地区的中小微企业免征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等三项社保的单位缴费部分 , 大型企业减半征收;湖北省各类企业三项社保均免征 。
个体工商户按单位参保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的 , 参照中小微企业享受减免政策 , 即从2月至6月免征单位缴费部分 。
此外 , 基本医疗保险单位缴费减免 , 由省级政府决策:自2月起可对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减半征收 , 原则上统筹基金累计结存可支付月数超过六个月的统筹地区可减征 , 减征期限不超过五个月 。
企业的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阶段性降费实施以后 , 预计2020年可以减轻企业负担5100多亿元 。同时 , 减征部分职工医保单位缴费 , 又可以减轻企业负担约1500亿元 。分页标题
这些费用的减免 , 不涉及个人缴费部分 , 同样也不影响以后的社保待遇 , 但因对企业减免了缴费 , 最终要财政来弥补 。贴息和补助
对个人和小微企业 , 延长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期限或给予优先支持 , 对已获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支持的个人 , 若感染新冠肺炎 , 可展期一年还款 , 财政给予政策贴息 。
对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 , 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优惠利率信贷的基础上 , 中央财政给予贴息支持 , 贴息期限不超过1年 。
2月1日央行等五部委决定提供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 。央行给银行的防疫专项再贷款利率为1.65% , 银行发放贷款的利率上限为3.15%;财政则按实际贷款利率再给企业一半的贴息 。
另外 , 疫情期间 , 对国际定期客运航班给予奖励 , 对执行重大运输飞行任务的航班给予适当补助 。

『』算算财政“战疫”这本账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以上梳理的 , 只是之前一阶段财政部门防疫抗议的支出及估算 。在这场战争中 , 许多代价无法估量 , 更别提无数人员的付出甚至牺牲 。
【『』算算财政“战疫”这本账】如今 , 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 , 经济日渐复苏 , 但是我们需要谨记 , 疫情仍未过去 , 特别是境外疫情防控依然严峻 , 在复工过程中 , 我们仍然需要做好防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