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时代的注脚 白衣执甲 战疫有我


「」书写时代的注脚 白衣执甲 战疫有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对于始于一场前所未有严重疫情的2020年来说 , 现在仍然未到可以让我们书写“总结”的时刻 。
放眼全球 , 多国的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居高不下;国内多省均持续报告无症状感染者的存在 , 钟南山院士等多位专家持续疾呼“外防输入 , 内防反弹”……
所以如今谈我们在这场疫情中的得失成败 , 还为时尚早 。
但这份记录着成都卫健工作者竭尽全力、穷尽智慧 , 为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特别贡献的特刊 , 还是选择在今天和成都人见面 。
因为这里记录的所有故事 , 都见证了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从无知到探索 , 从受伤到反击的艰难历程 , 这段历史值得我们记住 , 并从中学习成长 。就像2003年为抗击“非典”疫情而创造的北京小汤山医院 , 17年后启发了“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家专门医院的诞生——所有用生命和汗水换回来的经验教训 , 在我们走入疫情防控的“下半场”以后 , 都是能挽救生命的宝贵财富 。
这里 , 有全体成都人为抗击疫情而奋战过的日日夜夜 。
截至4月15日24时 , 成都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65例 , 累计出院157人 , 死亡3人 , 其余5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正在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全市尚在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9例 , 其中境外输入7例 , 湖北输入2例 。全市22个区(市)县累计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7479人 , 已解除医学观察7455人;在管24人 , 均集中隔离观察 。根据《四川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指南》 , 目前成都市22 个区(市)县均为低风险地区 。
这里 , 有238位成都卫健工作者无悔出发 , 奔赴外地开展医疗援助的英雄足迹 。
从2020年2月2日大年初九起 , 来自成都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健工作者们分前后共8批次无畏出征 , 其中援湖北232人 , 援甘孜州6人 , 为全国抗疫奉献了“川军”的坚实力量 。截至4月7日 , 随着四川最后一批援湖北医疗队回到成都 , 成都援助医疗队全体“零感染”安全归队 。
这里 , 有本地抗击新冠肺炎“主战场”——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等医院的“战地纪实” 。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 收治了全市所有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隔离病房牵动着成都人的心 。“火线”的战况最终没有辜负成都人的期望 , “医护零感染、患者低死亡”的背后 , 既有平时“以战代练”的传染病应急训练打下的坚实基础 , 更是战时最严谨的院感防控机制、跨院MDT团队的共同胜利 。
这里 , 还记录着成都卫健工作者们为保护老人、孕产妇和儿童等重点人群所付出的努力 。
【「」书写时代的注脚 白衣执甲 战疫有我】作为新冠肺炎疫情下受到威胁最直接、最严重的人群 , 千余名老人在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内住院数月无一人感染 , 创下院感防控的“奇迹”;疫情期间 , 接诊了大量外地(包括武汉籍)孕产妇和儿童的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 用独创的区域划分设计等方式最大限度预防交叉感染 , 用“妇幼一卡通”将外地孕产妇纳入疫情防控监管 , 交出了“妇儿零感染 , 医护零感染”的答卷 , 该院儿童血液肿瘤科的科学管理策略还登上了国际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 。
疫情期间 , 这座城市还发生着更多令人感动、激动、惊叹的故事:
与新冠肺炎病毒“零距离”接触的成都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测实验室 , 作为为整个城市发现险情的“眼睛” , 疫情期间24小时接受样品 , 六十多个日夜未熄灯;疫情早期 ,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9位年轻医生争分夺秒分工接力 , 仅用19个小时就将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12130字新冠肺炎临床处置指南(英文版)全文翻译为中文 , 免费在网络上发布 , 以供全国临床医护人员抢救生命而参考;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多学科中医专家组成“云会诊”团队 , 通过5G技术隔空为武汉方舱医院里的患者“望闻问诊”;跨越上千公里 , 成都将8万毫升爱心血液送往湖北 , 为封城中的湖北人民抗击疫情增添力量;成都市第四人民医开通免费心理援助热线“96008” , 心理专家24小时在电话那一头为市民排忧解难 , 帮助大家消除恐慌、纾解焦虑……分页标题
这些正在发生的历史 , 都在为开局艰难的2020年增添着含义丰富的时代注脚——每一个我们战胜疫情、拯救生命的高光时刻 , 都映射出成都卫健事业的高度、强度和温度 。
本版采写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