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历史学家阎崇年:天天读书,日日求新

天天读书,日日求新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既有新困惑,又有新希望 。对我来说,既是读者,又是作者 。要写书,必读书,那就先从读者说起吧 。年初以来,疫情来袭 。世卫组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4月23日9时,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246万人 。这给世界读书日带来的,分明是困惑,怎会是希望?
事情要从正反两面看 。人们读书最大的困惑是时间——没有时间,怎么阅读?而严重疫情,既给世界造成巨大灾难,也给广大读者送来时间 。疫情期间有个现象,那就是开会少了、应酬少了、餐叙少了,而自己支配的时间相对多了 。对大多数人而言,大好春光日,正是读书时 。
窗外看百花,室内溢书香 。我在电话中获知,有的朋友,每周读一本书,已读十多本书,无暇他顾,心安神定;有的朋友,在家里看大片,每天要看一部,艺术境界,大为提升;有的朋友,在家泼墨写字,每天写若干字,书法作品,猎获丰硕;而我自己,集中精力读同道的新著《冯尔康文集》,并在晚饭后,欣赏中国京剧音像集萃,每天看一出,也补了我在中国戏剧史方面所缺的课 。
【「读书」历史学家阎崇年:天天读书,日日求新】




读书益处多 。面临疫情,人们难免心神不宁,而读书,可以安神定志,修身养性 。康熙皇帝玄烨说:“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 。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 。”这话说得有道理 。
读书还有益于健康长寿 。在疫情期间,人们愈发觉得:自身健康,免疫力强,抵抗力强,才能抗御病毒,减少疾病 。健康长寿,方法很多,其要之一,就是读书 。据玄烨观察并统计,明末清初的书法家、画家、学者等,多“寿考而身强健”,就是既长寿、又健康 。他反复说,多读书,益寿康 。乾隆皇帝弘历身边,有所谓“香山九老”,多是诗人、作家、学者、书画家等,他们大多健康高寿 。
我既做了读者,又做了作者 。读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用耳听,俗称听书,如过去常说到书馆去“听评书”;二是用眼看,俗称看书,如过去常说到图书馆去“看书” 。而写书呢,也有这样的不同形式 。我在喜马拉雅网络音频平台,主要是给听众讲书;而在出版社雕梓图书,主要是给读者写书 。
今年是北京故宫建成六百周年,这是中国、亚洲、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为此,我在喜马拉雅播出音频讲述的《大故宫六百年风云史》100讲课程,并出版同名书,同时出版拙著《故宫六百年》(上下册) 。线上线下,听书看书,相互交替,彼此互补 。喜欢阅读的,可以看书;喜欢换个形式的,可以听书;没听清楚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部分,又可以看书,相互观照,加深印象 。由此,我联想到,“听书”和“看书”,既不可扬此抑彼,也不可互相排斥,而应相互观照,“比翼双飞” 。
防疫期间,我宅在家里,翻检旧草,重新梳理,补充新文,合成一著,名《故宫疑案》,廿二万余字,刚交出版社待梓 。这是我作为一个历史学者,在防疫期间,为社会尽的一点绵薄之力 。
我从开始认字、写字、读书、写书,至今已80多年了 。在人生绝大部分时间里,我与书相伴,与书为友 。十天可以食无鱼,一天不可案无书 。读书成了我的第二生命 。瘟神总有送走日,读书却无结束时 。天天读书,日日求新,这是我的信条,也是我的期许 。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张胜、王斯敏、杜羽、蒋新军 实习采访人员 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