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艺术疗愈 打开一扇新窗
_本文原题:艺术疗愈 打开一扇新窗
本文插图
史前时代 , 人类出于对大自然的畏惧和恐慌 , 在岩洞中留下许多壁画 , 表达敬畏之心 。 巫医通过跳神运动、与人体触摸抚摸 , 带来心和感官上的安慰 。 艺术这种内省式的创作 , 带有治愈的效果 , 让受伤的人获得自我宣泄与独白 , 它不受时空限制 , 是沟通自我与外界的窗 。
人心就像一株植物 , 如果植物出了问题 , 需要的不是花匠的修理 , 而是给它阳光、水、养分等更好的生长条件 。 之后 , 给它一些时间 , 植物自己会活的好好的 。 艺术疗愈是给予滋养的好方法 , 给自己以时间 , 用艺术去表达 , 心中的创伤会逐渐愈合 , 重新找到爱与生活的力量 。
中国的艺术治疗 , 从 2008 年汶川大地震之后才开始有所表现 , 国内外许多心理治疗师在灾后创伤疗愈中涌现了出来 , 而艺术治疗在创伤者的心理重建当中的作用被广泛认可 , 中国临床心理学界将这一年称为心理治疗元年 。 此后艺术治疗也逐渐在国内开展 , 特别是在自闭症儿童、癌症患者、艾滋遗孤等方面 , 有广泛的实践 。
艺术治疗重在“表达” , 可以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沙游、绘画、音乐、舞动、身体雕塑、角色扮演以及即兴创 。 这是一种通过源于情绪深处的艺术形式来发现自我的过程 。 在此过程中不需创作出美丽的图画 , 也不是为了表演而舞蹈 , 更不用精益求精的去创作或改编一首诗歌 。
在国际上 , 艺术治疗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 尤其是对灾难亲历者的心理辅助 。 叙利亚内战导致难民儿童突破百万 , 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代表的非营利组织便利用艺术治疗的方式让难民儿童拿起画笔 , 在纸张和墙壁上进行涂绘 , 通过绘画建立完善的人格 , 治疗战争带来的创伤 。
随着艺术治疗的不断发展 , 其形式也有所变化 。 已有的故事疗法、雕塑疗法、戏剧疗法等日趋成熟 。 科技进步又催生出更新的疗法 , 比如影视疗法 , 即利用先进的影像艺术来营造逼真情境 , 增强治疗效果 , 而 VR、AR 等最新技术作为艺术的载体也开始见于心理治疗方案之中 。
艺术治疗是艺术和医学碰撞尝试 , 它能带给人平静、希望、抚慰和治愈 。 以艺术治疗为使命的治疗师 , 可以帮助人们穿梭时空触碰艺术的本质 , 与卸下防卫 , 与自己对话 , 让艺术承担一种职责 。
本文插图
舞动治疗 , 激发人性的健康潜能
本文插图
舞蹈是人类的天性之一 , 很早以前 , 舞蹈就已经被人们用来表达感情、增进彼此的交流 。 而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 舞动治疗不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干预措施 , 更是一种支持性的、附加的疗法 , 用于激发人性的健康潜能 。 1995年 , 美国舞蹈治疗协会这样定义舞动治疗— 舞动治疗是一种使用动作进行情绪、认知和生理的个人整合过程的心理治疗 , 这样的案例已非常丰富 。
CASE 1
关注群体:在北京 , 有一个群体非常特殊 , 那就是北京的城市流动儿童 , 这群孩子跟随北漂的父母来自全国各地 , 我们接触了这样一个小学生的团体 , 他们上的不是公立学校而是位于北京偏远郊区的私立学校 。 但由于某种原因 , 学校要解散了 , 这些孩子面临着这周还在上课下周就可能离开北京的境况 , 随时有人会离开群体 。 治疗师当时辅导的是一个十几人小学生团体 , 需要给与的就是让孩子们学习怎样面对这样的分离 , 以及怎样与朋友告别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方案:治疗师设计了一个系列的舞动课 , 共十节 , 在一个学期内完成 , 但在这个学期当中 , 团体中可能随时会有人离开 , 所以整个团体相对来说没有那么稳定 。 所以这十节课的一个大的目标就是面对分离 。 在课上设计了很多很多的游戏活动 , 从身体上进行探索 , 让孩子们充分的表达出对北京的情感 , 对伙伴们的感情 , 以及对在北京生活的感受 。 同时 , 增加了一些绘画方面的辅助和小舞蹈的编创等方法 。 让孩子们把这些情感具象化的表达出来 。
最后让这些孩子对未来的生活做了一些展望 , 比如想象未来会是什么样?自己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在特定的情景设定下进行告别仪式 , 憧憬一下自己未来的生活 , 同时也让别的孩子对地理、距离、风俗等有一种直观的认识 , 也让大家知道分离之后会是怎样的状态 。
当他们经历了这样一个治疗的过程后 , 就觉得彼此不再那么遥远 , 再见也不是一种奢望 , 当下的相处也留下了很多美好 。 分离不能带走情感 , 也不能带走爱 。
CASE 2
关注群体:舞动治疗当然不仅只面向儿童 , 每个人心中都可能会有伤痛 , 因此舞动治疗有着很多不同的目标对象 。 比如在大学新生迎接或企业招收新人时 , 如何让新来者融入这个集体 , 如何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 如何察觉他们的内心情感并为他们减压等等 。
本文插图
方案:这次面向的是某医科大学十几人的团体 , 他们是每个新生班级里的心理委员 , 专门负责处理新生的心理和情绪问题 , 对于这样一个团体 , 治疗师的目标设置为:个人的情感的体验、身体探索 , 以及共情能力的培养 。 具体方式采用了舞动、戏剧和绘画相结合 。
从舞动的角度上来说 , 就是让他们在这个课堂里体验不同的身体动作和身体节奏 , 不同的运动方式 。 找到每个人自己的倾向和喜好 , 同时发现原来别人在身体动作上跟自己没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 然后让他们尽可能多的去体验不同的身体的运用方式 , 其实也是他们了解别人的体会和心情 , 然后产生共情的一种方式 。
本文插图
这个团体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 尤其是因为他们本身是学医的 , 所以他们有非常强烈的乐于助人的精神动力 。 因此治疗师也从这一点上着重去帮助他们调整心理 , 即怎么样去帮助别人而不是更多的出于自己个人的需求 。 更多的让他们通过身体去理解别人 , 去体验别人 , 真正设身处地地的了解对方所作所为的原因 。
在这个团体里面 , 治疗师会鼓励他们更多的和自己在一起 , 和自己的情绪在一起 。 因为只有了解自己的情绪才能够理解别人 , 一个人是没有办法站在上帝的角度去安慰别人的 。 事实上 , 每个人在和别人谈话时除了语言还会从肢体语言中透露更多的信息 , 比如行走的方式、运动的方式 , 甚至体型上的特点都会显露出一些信息 。 治疗师会针对这些具体的细节进行一些预判 , 再在后面的工作中去验证 。
本文插图
戏剧治疗 , 走出困境实现自我
本文插图
【【艺术】艺术疗愈 打开一扇新窗】
戏剧不仅是一种舞台的表演形式 , 也不仅是能净化心灵、释放情绪并具有矫正治疗的功效 , 最早见于亚里斯多德的诗学 (Aristotle, in Butcher, S.H. 1951) 。 戏剧治疗成为一种学科 , 则是始于英国现代戏剧教育学的先驱彼得·史莱德(Peter Slade) , 在 1930 年代将儿童戏剧作为一种净化方法 , 来协助儿童学习不良与困难者逐渐发展而成的 。 多年来在戏剧治疗技术与艺术的研究、已成为有系统的学术理论与应用 , 对有心理障碍、社会困境、身心缺陷或需要实现自我的人皆能提供协助、咨商与治疗 。分页标题
CASE 1
关注群体:在《育儿生活》杂志中有一篇报道 , 在分享戏剧治疗研究和方法的同时 , 也例举了一些案例 。 比如将戏剧治疗运用于儿童课程重建儿童自信心、开启正确表达能力 。
本文插图
方案:戏剧治疗运用于儿童课程使用上 , 有专注力、创造力、表达力、感受力、自信心等课程 , 其中有一课程为“疯狂剧场” , 以现场主要素材为工具 , 让孩子自行绘制符合目前心境与所想表达事物的独特样貌 , 并将此样貌实际装扮在自己身上 , 透过化妆扮演另一个角色 , 孩子会勇敢表达真正内心深处的感受 。 而老师将透过孩子装扮的样貌、颜色选用、表情、大小 , 来得知孩子的心理状态 , 给予不同的主题予以引导启发 , 让孩子可以透过不同的角度来看自己 , 并释放内心所有真实感受 。
本文插图
角色扮演是戏剧治疗里头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 许多孩子语文表达不丰富时 , 面对外界许多讯息只能接收 , 无法反应 , 尤其是来自父母亲的教育方式与情绪压力 。 长时间下来 , 孩子在面对压力或事情时 , 会选择逃避或过度反应 , 透过戏剧治疗的角色扮演 , 从孩子的肢体动作呈现中 , 了解孩子 , 并透过调整孩子的肢体动作 , 协助孩子正确表达对人事物的感觉 , 鼓励孩子要勇敢面对自己的恐惧与情绪 , 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对错 , 重要的是孩子要能勇于表达 。
本文插图
戏剧治疗所带来的改变 , 并非单就心灵的抒压 , 可说是彻底“活化”起来 。 所有与“治疗”相关的课程 , 目的皆在于释放孩子内心情绪 , 协助孩子找到心理层面的平衡点 , 其中又以艺术治疗最广为人所接受 。 人们可藉由绘画、音乐、演戏等方式表达自我 , 了解自我 , 但须与“治疗”并行的还有“开发”一途 , 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提高专注力 , 让孩子能更流畅与他人沟通 , 唯有真实面对自己、肯定自己 , 放松心情 , 才能真正领悟世界与生命之美 。
CASE 2
关注群体:在戏剧治疗的过程中 , 治疗师会采用各种各样的技术 , 帮助来访者更清晰地看清自己和他人 。 比如心理剧 , 或者家庭雕塑 , 同时可能借助面具、手偶等一些道具......2018年 , 美国TelecareHeritage 康复中心主任、百老汇戏剧演员StephenBreithaupt 先生应ExPsy心理国际教育组织之邀 , 在北京出席了“儿童青少年教育及心理健康高峰论坛” 。 在接受采访时他谈过这样一个故事 。
本文插图
方案:Stephen曾在工作坊中为一位学员做了家庭雕塑(Family Sculpture)的练习 。 这位学员扮演她自己的姐姐 , 过程中 , 她需要用姐姐的角度思考和感受 。 这种换位思考的练习 , 亲身做出来和只坐在那儿想象 , 是完全不同的 。 这位学员在这个过程中发现 , 原来自己对自己的姐姐太苛刻了 , 而她一直没意识到 。
在 Stephen 看来 , 如果这位学员每周与他沟通一次 , 他们就可以把这次雕塑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索下去;如果这位学员是他治疗院里每天都见面治疗的来访者 , 那么探索又可以更深入一点;但即使是在这样一天的工作坊里 , 学员也会有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认识 , 这可能是她做出改变的一个开端 。
本文插图
与戏剧治疗相关的模式和技术手段多种多样 , 比如心理剧治疗、艺术治疗、音乐治疗 , 它们和戏剧治疗都属于不同的模型(modality) 。 而所有这些手段的目的 , 其实是通过行为或者作品的投射 , 观察到来访者内在被忽视的意识 。 将来访者本人没有意识到的问题浮现 , 同时也使治疗师可以渐渐深入了解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 在发现问题之后 , 继而进一步解决问题 。分页标题
可自由选择的疗愈
艺术疗法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 , 都在起步阶段 。 有太多的个案与不同想法 , 如果不以专业治疗为目的 , 有很多好玩的方式可以尝试 。 对于受伤搁浅的心灵 , 多尝试一种生活艺术 , 本身无碍 。 有很多人并未给自己任何定义 , 却通过自身的亲历找到他们的答案 。
左手缝熊的西西
作家西西二十年前写了《哀悼乳房》 , 剖析自己染患乳癌的现实 , 描写治疗的过程 , 病后的种种反省 , 朋友的关怀支援 。 癌症患了十几年 , 2005 年她的右手开始失去知觉 , 改为左手写作 , 后来一改纯文学创作的方式 , 在各处搜罗微型玩具屋 , 加上对玩偶制作的兴趣 , 她从手工中获得了新生 。
西西的第一只毛熊是黄色的 , 因随她坐飞机游历欧洲而得名“黄飞熊” , 之后又做了“水浒英雄”系列 。 诗人何福仁说:“她缝熊的技术不可能全面 , 也说不上精湛 , 因为她纯靠左手 , 年纪不轻 , 为毛熊填塞棉 , 也输力气 , 但胜在意念 。 ”无形中 , 西西采用了“手工疗法” , 在她出版的《缝熊志》中 , 一只只惹人怜爱的毛熊上有一个病患对世间的温情 。
二胡婆婆的老爹妈风味
本文插图
喜欢被人称作“二胡婆婆”的梁以瑚是个永远活泼可爱的老太太 , 她很清楚艺术不是俗世的调剂品 , 而是每个普通人心里的东西 , 是生活最自然的一部分 。 她用三十多年的时间 , 把表达性艺术治疗带到社区 , 让贫困妇女、失业男性、被忽视的老人等不再是艺术的旁观者 。
本文插图
数年前 , 香港官塘区牛头角搬迁计划出炉 , 居住在那里的老人面临着多年人脉被打破的疏离境况 。 梁以瑚带着“全人艺动”招募的志愿者、艺术家们 , 开启了一场为期三年的社区活动 , 治愈这些社区离散的老人 。 让他们讲述饥荒、战乱和不景气的日子里对生活的执著和享受 , 做自己擅长的炒米饼、糖环或者糯米丸子 。
开始接触长者时 , 有些人拒绝沟通 , 通过看似不经意地以食物吸引他们 , 对食物的回忆成为媒介 , 引发老人说出自己的故事 。 每一道菜和食谱 , 都是大时代下小市民挣扎求存、颠沛流离的写照 , 也是童年往事、恋爱和结婚的甜蜜回忆 。
阿诺和他的调皮男孩
本文插图
“阿诺”的大名叫林正文 , 日常喜欢从事木造创作 。 他喜欢造一些颠覆人们对生活用品惯常理念的木制用具 , 将“反转”概念用于桌椅等日用家居 , 让人从新的角度审视生活 。 他先在台北一家美术杂志社工作 , 后来辞去工作到山林居住 , 在水湳洞中学教授艺文教育课和特殊教育课 。
本文插图
他一周有四天时间教课 , 利用木头半成品进行“特殊教育” , 针对的是上课不专心、调皮捣蛋的学生 。 阿诺会教他们做一些大件的木工制品 , 这时小孩反而愿意和他一起玩 , 甚至导致其他老师的吃醋 。 木作这种手工治疗 , 介于视觉和雕塑之间 , 很容易被小孩接受 , 他们在课上变得很听话 , 还玩得很开心 。
打鼓链接山城的阿嬷
本文插图
许居福原本是个陶艺家 , 擅长茶器制作 , 他的手曾经受过伤 , 暂时做不了陶 , 闲着发慌时想起可以打鼓解闷 , 帮助手的复建 。 他在渔港捡到很多被丢弃的浮球 , 内里中空 , 切割后便能充当鼓身 。 鼓皮采用胚布 , 打出的声音很有原始味道 。 因为浮球的英文是“buoy” , 阿福取其谐音将鼓称为“不一鼓” , 加之每个鼓的形状、大小不同 , 声音也不一样 , 取名十分贴切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他住的是一座颓废山城 , 十几年前涌来一群淘金的人 , 随着金矿挖完 , 山城也渐渐冷寂 , 留下来的都是小孩和老人 。 他便组织很多留守者一起打鼓 , 很多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都是第一次参与艺术性活动 。 在当地的茶壶山下 , 一群白发者齐齐擂鼓 , 鼓声好像壶里沸腾的热水激烈滚煮 , 飘渺山峦有如壶口白烟直冒 。 如阿福所说:一边打鼓一边听鼓声直传胸口 , 很有疗愈效果 。
赵春香生态软陶
本文插图
赵春香将软陶艺术治疗过程归纳成一个新名词:生态式软陶艺术疗法 。 这源自她二十五年的教育实践积累与十几年的软陶艺术探讨和推广 。 在她的工作室里 , 对单纯软陶感兴趣的玩家 , 也有部分沉浮于烦恼中的人 。 在她看来 , 不管来者是谁 , 都希望他们满载幸福而归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生态式软陶艺术疗法并非简单的“捏泥” , 而是让参与者通过双手合十运动的基本功 , 体悟到从揉一个圆、捏一片生动的花瓣到烤制成品的“精确度”感知变化 , 进而让人感受每个微妙细节中的一呼一吸的调节、一步一念的收放 。 正是这些专注的念的管理与训练之间 , 逐步完成了内心的修正 。
生活中可遇见的疗愈它法
艺术疗法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 , 都在起步阶段 。 有太多的个案与不同想法 , 如果不以专业治疗为目的 , 有很多好玩的方式可以尝试 。 对于受伤搁浅的心灵 , 多尝试一种生活艺术 , 本身无碍 。 有很多人并未给自己任何定义 , 却通过自身的亲历找到他们的答案 。
快乐源泉小瓶子
居家隔离的日子 , 有款小游戏悄然出现在朋友圈— 小瓶子涂鸦大赛 , 尤其是快乐源泉小瓶子 , 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涂鸦 。 碳酸饮料、巧克力、芝士、雨天......可以上颜色 , 画小动物 , 或是在瓶子里插花 , 想法因人而异 , 从而画出专属于自己的瓶子 。
这个游戏的心理学基础其实就是表达性艺术治疗 , 将个体的潜意识通过涂鸭表达出来 , 将其外化 , 即潜意识意识化 , 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
古埃及的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Horticultural Therapy)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 , 当医生让情绪波动的病人去花园里散步时 , 他们的情绪变逐渐稳定下来 。 这一方式在 19世纪被引入美国 , 随后漂洋过海传到中国台湾和香港 , 很多花园疗法治疗机构出现在当地 。 清华大学教授李树华将这种方法引入到治疗中 。
这种治疗极容易得到放松 。 比如种植花草蔬果、除草、修剪花草 , 以及干花手工艺、园景设计等等 。 园艺活动中 , 病人减缓心跳速度、改善情绪以及减轻疼痛 。 浅蓝色的花朵对高烧病人有镇静作用 , 紫色鲜花可以使孕妇心情恬静 , 红色能增加病人食欲 , 绿色的叶片可以使人的血流速度变缓、松弛紧张的神经 , 脉搏呼吸次数减缓 。
在沙盘游戏中找自我
本文插图
沙盘游戏疗法是非言语、无意识层面的交流 , 很适合不易用语言进行沟通的对象 , 比如儿童、语言障碍者、自闭症患者、抑郁症患者以及内向的人 。 这种方法是目前中国较为普及 , 上海复旦大学申荷永教授在汶川地震后 , 带领心理救援队赶赴汶川 , 用沙盘疗法实施心理救治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治疗室必备的是两个规定大小的装沙的矩形盘 。 一个用于做干沙盘 , 另一个可以放水 , 做湿沙盘 。 其底面是蓝色的 , 这蓝色可以象征海洋和天空 。 在游戏过程中 , 可以通过拨开沙子露出蓝色的底面来表示湖泊或河流等 。 沙盘本身具有心理容器的象征意义 , 很多问题都可能在这样的空间中得到包容或化解 。
和西方的距离 , 还有多远
上世纪30年代 , 美国精神病医生南姆伯格就提出了“艺术治疗”的概念 。 十年的时间里 , 艺术治疗在西方国家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 并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得到确立 。 1969年 , 美国成立“艺术治疗协会” 。 目前 , 协会在全美拥有近40个分会 , 开展、指导全美的艺术治疗工作 。
香港智行基金会从2002年起 , 为河南、安徽、云南等地区的艾滋遗孤提供精神援助 。 一场名为《愈?悦》的艾滋遗孤画展 , 让绘画治疗走进人们的视野 。
本文插图
和谐
本文插图
牵手
本文插图
手拉手
本文插图
黎明前的曙光
本文插图
让世界充满爱
本文插图
梦想的大海
本文插图
晚空
从 70 年代开始 , 美国不少高校相继开设艺术治疗的相关课程和项目 。 美国 20 个州和加拿大的共 35 家认证机构提供通过美国艺术治疗协会批准的艺术治疗硕士项目 。 以乔治·华盛顿大学艺术治疗研究生项目为例 , 该项目成立于 1971年 , 是全美最早获得美国艺术治疗协会批准的项目之一 。
在美国 , 想成为职业认证艺术治疗师并不容易 , 需拥有硕士学位 , 在研究生期间必须完成100 小时以上的监督实习和 600 小时的监督艺术治疗临床实习 , 此外还需要在工作室艺术(绘画、音乐、陶土等)和心理学基础领域接受预备训练 。 除了硕士学历之外 , 职业艺术治疗师还需取得艺术治疗认证委员会认证的注册艺术治疗师资格(ATR-BC) 。
Tips
关于艺术治疗你需要了解
艺术治疗有明确的定义和分类吗?
艺术疗法以绘画、音乐、舞蹈、雕塑等形式为介质进行心理辅导与治疗 , 其绕开了语言部分 , 具有传统心理治疗所无法比拟的干预效果 。 但要下一个精准的定义 , 需从艺术本质、审美能力、心理治疗等层面阐述 , 出一个恰如其分的定义是一件棘手的事 。 不同背景的治疗师对它的界定是不同的 , 由于治疗师的学业背景从艺术家、心理治疗师 , 到教育者、康复师及精神科医师不等 , 艺术创作本身还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 。 总的来看 , 艺术治疗还没有形成公认的标准化和范式 。
艺术治疗适合哪些人群?
所有人 。 人一出生就在面临死亡 , 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伤需要治愈 , 艺术最初的目的就是为了疗愈和减压 。 现在人面临竞争压力、诱惑和选择 , 身心俱疲时可以选择艺术疗愈 。 做一件软陶雕塑 , 制作拼贴自画像 , 栽培一棵花草 。
艺术治疗对亚健康人群也适宜 , 比如绘画 , 一点一线、一道笔痕 , 都埋藏着心理信息 。 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评估 , 医者对患者心理进行辅助治疗 , 学生可以促进伙伴关系 , 患病儿童、临终病人、精神病患者、灾后人群甚至贫困失业者......都有适合他们的疗愈方法 。分页标题
成为艺术治疗师有哪些基础要求?
对特殊人群来说 , 非专业治疗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 艺术杀人比艺术治疗更关乎性命 。 治疗师需要有专业的训练 , 一是对艺术活动、艺术精神要有深层次的领悟 , 对治疗学还要有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二是个人要助人为“己任” , 因为助人为“乐”的有可能半途而废 。 最理想的是“本乎使命” , 即一个人所有的学识、精神、时间、能力都用来将艺术治疗作为使命 。
都市人群有哪些自我治疗的方法?
画线性的画 , 自由地进行涂鸦 。 首先告诉自己 , 今天没有任何规则的束缚 , 没有成败之分 , 就是要把这管材料用完 , 不论怎样去用 , 但是要带着心愿真正地进入艺术 。 或者通过舞动的形式纾解 , 把窗帘拉好 , 放音乐 , 身体会自然地进行律动 。 舞动不等于舞蹈 , 舞蹈有从外到内的规定 , 而舞动是从内到外的纾解 。
摄影 | 司成毅、宫德辉、季子弘
编辑 | 张玉洁、马雪莲
文 | 栩栩、陈晶
插画 | Scarrie_Z
- 兵库县|果实在他手里开花了!日本神人的蔬果雕刻艺术展
- 萌娃小包子|聪明的孩子说话都晚?巧用方式,帮孩子打开话匣子,成表达小天才
- 力帆|打开空调半小时,汽车电量就耗尽,车主气得想砸车
- 环球网旅游精选|波哥带你看世界: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中国宗教艺术的经典杰作
- 小小的大鱼|戒备心很强,一旦打开心扉,此生有你的四个星座
- 有书至美华中艺术分社|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丨译者书评《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译者书评希腊世界的艺术与考古
- 美哉艺术!|《中国汉诗》六一专题:赵佳昕(12岁)诗作
- 美哉艺术!|冯果果诗七首,我给你那么多灵感,真是伟大又残忍
- 职场洞察者|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打开你的影响力通道的第一步
- 艺术东方必读|吃出了脂肪肝!别怕,医生给出1个建议,很多脂肪肝都能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