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屯古云山屯古建筑群——明代军事屯堡建筑的典型代表


_本文原题:云山屯古建筑群——明代军事屯堡建筑的典型代表
“云山屯”始建于明代初年 , 位于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 , “屯”是驻兵的地方 。 云山屯古建筑群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古代军屯村寨 , 也是“云峰八寨”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 包括云山屯和本寨 , 集防御与生活于一体 , 是明代军事屯堡建筑的典型代表 。 2001年 , 云山屯古建筑群作为明代古建筑 , 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明王朝为了制止内患 , 巩固边陲和减轻驻防军队的粮饷负担 , 实施屯田制 。 洪武四年(1371年) , 在今将贵阳设贵阳卫 , 屯堡卫所因此不断出现 , 官兵民众 , 跑马圈地 , 聚伍为营 , 聚族而居 , 立栅建寨 , 并根据功能需要形成军屯、民屯和商屯等类型 。

云山屯古云山屯古建筑群——明代军事屯堡建筑的典型代表
本文插图
清王朝建立后 , 继续在川贵地区施行屯田制度 , 明代屯军的后裔仍然住在屯堡之内 , 其建筑风格、语言、服饰、婚丧、节庆等习俗并未因改朝换代而受到冲击、改变 , 屯堡文化得以延续 。 十万人的军屯军堡、民屯民堡、商屯商堡相继聚落而成了今天的屯堡建筑群体 。
据《安顺府志》载 , 安顺一带“有八十二屯、一百七十四堡” , 还有众多的哨、所 , 可见当年屯军规模之宏大 。 600年来 , 这些屯军及其后裔在黔中大地上繁衍生息 , 固守着祖先遗留下来的江淮汉族传统文化 , 形成了贵州独特而罕见的“屯堡文化” 。
屯堡建筑的选地讲究风水堪舆 , 靠山不近山 , 临水不傍水 , 地势干燥 , 视野开阔 , 水源方便 。 坐向以南北为宜 , 符合“前朱雀 , 后玄武 , 左青龙 , 右白虎” , “山关人丁水管财”的五行学说 。 对屯堡人来说 , 传统的天文地理对人生命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 被视为“万年龙窝”的居屋 , 如果不讲究风水龙脉 , 不注重相生相克 , 不仅会影响自身的财源命运 , 还会牵连到全寨的兴旺发达 。

云山屯古云山屯古建筑群——明代军事屯堡建筑的典型代表
本文插图
安顺一带岩石以沉积岩为主 , 其石材薄厚多样 , 硬度适中 。 屯堡人以石头寨墙或村民房墙连体 , 再配上碉楼、碉堡 , 形成了易守难攻的建筑群体 。 屯堡村寨平面布局以一条主巷道和多条支巷道 , 将各家各户连成片 , 形成城堡式的结构 , 各支巷道只有一个口通往主巷道 。 屯堡人的建筑观念 , 把防卫放在首要的位置上 。
在房屋平面布局上 , 屯堡民居强调中轴对称、主次分明 , 屋面覆盖的石板讲究美学的几何结构 ,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平稳和谐、包容宽纳的审美观念 。 其住房分配既讲究实用性又充分体现内外、长幼、主宾的儒家纲常伦理 , 从而制约和维系着家庭和社会的人际关系 。

云山屯古云山屯古建筑群——明代军事屯堡建筑的典型代表
本文插图
民居沿袭了江南三合院、四合院的特点 , 由正房、厢房、围墙连成一门一户的庭院 。 结合特定环境的需要而加以改进成全封闭式的格局 , 从燕窝式到城堡式到城堡碉连结体式 。 在各种式样的独立庭院中 , 天井不仅是家庭活动的场地 , 更是防止进犯敌人纵火的措施 。
屯堡四合院主体建筑一般称正房 , 是敬神、祭祖、会客、起居的主要场所 。 居于纵轴线上 , 砌有一至三尺高的台基 , 左右两厢的台基稍降 , 倒座的台基更降 , 几乎与天井石院平齐 。 分三间、五间、七间不等 。 其立柱有五柱落脚九个头和七柱落脚十一个头等 , 其头、脚数均为单数 。 正房一般面阔三间 , 明间为堂屋 , 正壁设香案神龛供奉祖宗天地牌位 。 建房立屋 , 是屯堡人心目中一生追求的目标和大事 。
堂屋是一家人祭祀、聚餐和议事的重要场所 。 堂屋的边房由家中主要成员父母、祖父母居住 , 左右两厢则为子女、儿孙辈居住 。 因为要畜养耕牛,屯堡人往往在左右两厢与正屋交接的拐角处或朝门两侧辟一暗室作为牛槛 。分页标题

云山屯古云山屯古建筑群——明代军事屯堡建筑的典型代表
本文插图
屯堡民居建筑的构架为木结构穿斗式 , 悬山顶 , 内部间壁和前楹的门庭均用木板装修 , 后檐墙和山墙则以石块砌筑 , 屋顶用山间常见的薄石板铺盖 , 就地取材 , 既省工省钱 , 又能造成一种既厚重又轻灵的视觉效果 , 石板呈现菱形铺盖 , 有整齐而生动的韵律感 , 屋脊用小青瓦装饰 , 使白石板材的屋面轮廓清晰 , 不显得单调呆板 。
云山屯古建筑群从寨墙、街巷布局到碉楼、寨门 , 处处展现出战争防御功能的特征 , 是《明实录》中所录“兵团聚 , 春耕秋练 , 家自为塾 , 户自为堡 , 倘贼突犯 , 各执坚以御之”的立体风俗画 。 屯寨自建成以后 , 几经战乱烟火和自然侵蚀 , 逐年均有修葺和增建 。 屯寨内的屯墙、街巷、宅院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保存完整 , 犹如一部古代屯田文化的百科全书 。
本寨古民居建筑靠青山坡北依山而建 , 前以三岔河为屏、后依青山为障 , 封闭式自成体系的三合院、四合院相套 , 整组建筑群建有七座粗大料石砌筑的高层碉楼 , 云山屯古建筑群石的屋顶、石的山墙、石的街道 , 各宅院大门雕凿精美的垂花门罩和隔扇门窗 , 布局严谨、主次有序、结构坚固、紧凑舒适 。

云山屯古云山屯古建筑群——明代军事屯堡建筑的典型代表
本文插图
据《贵州通志》记载 , 这里已沉淀了600多年 , 每一座老式建筑 , 都演绎着一段沧桑而传奇的历史 , 为保存村寨历史遗迹 , 村委组织村民们“盟誓” , 成立自治组织 , 制定村规民约 , 保护村里的古建筑 。 后来 , 本寨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 。
本寨自建成多次经受战乱和自然侵蚀破坏 , 屡有修葺和增改 , 但是村寨格局和大部分传统民居保留比较完整 , 并且与安顺地区其他几座屯堡村落组成“云峰八寨” , 成为目前安顺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明清村落群 , 传承着历史悠久、内涵独特的“屯堡文化” , 包括宗教信仰、礼俗、语言、戏剧、音乐、衣着服饰和饮食 , 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已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云山屯浓缩了贵州600年的风云变化 , 古驿道穿屯而过 , 鼎盛时住户逾千 。 从繁华到衰落 , 百年不变的云山屯见证了安顺乃至贵州明、清、民国三个朝代社会的历史变迁 。 遗存的古民居、街巷、寺庙、戏楼 , 无不展示着它曾经有过的辉煌 。
【云山屯古云山屯古建筑群——明代军事屯堡建筑的典型代表】古建家园--古建中国古建世界 , 我们不仅仅只做古建筑!以线上+线下模式 , 建筑+互联网+文化 , 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 , 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 , 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 , 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 , 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 , 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