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_本文原题:交口窟窿神之行
解德辉~宁静致远
听说交口有个窟窿神 , 坐落在黄云山上 。 登斯处也 , 可观望洞天美景 。 笔者很是好奇 , 特想亲自探访 , 一睹为快 。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机缘巧合 。 周日 , 笔者与文友云梦山人微聊时 , 意外获知他和朋友正欲前往窟窿神摄影采风 , 甚是惊喜 。 于是便决定随云梦山人一同前往 。 随即约定下午3:30在交口第一中学校门口集中出发 。
此行共有四位男士 , 一辆越野车 , 外带摄像机和矿泉水 。 我们沿着209国道驱车前行至凤尾村路旁 , 然后左转向西北方向 , 便进入了弯弯曲曲、坑坑洼洼、崎岖狭窄的深山小道上 。 道路两边荆棘丛生 , 一不小心就有划伤车身的可能 。 好在蓝天白云开车 , 道路熟悉 , 技术娴熟 。 一路上大家在车里有说有笑 , 很是开心 。 车在不停地颠簸着 , 人在不住地摇晃着 , 心在不时地遐想着 。 大约半小时后便到了大山深处半山腰 , 因不能再驱车前行 , 只好找个地方停放好车辆 , 收拾好行装 , 然后开始徒步登山 。
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 刚才还是晴空当日 , 转眼之间就是阴云密布 , 沉闷的气息充满了山林每一寸空间 , 阵阵雷鸣之声由远及近 , 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预告着大雨即将来临 , 仿佛一道催人急行的命令 。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行走在深山老林里 , 顿生一种恐怖之感 , 好在四人结伴同行 , 此念渐消 。 环顾四周 , 古树参天 , 葱郁茂盛 。 北风呼啸 , 树梢摇晃 , 阴森可怕 。 仰望天空 , 阴云密布 , 雷声隆隆 。 正如梦娜诗人曰:崎岖山路路弯弯 , 穿天大树遮半面 。 山洞里面无神仙 , 四人结伴探深渊 。 “暴风雨就要来了 , 快跑啊” 。 突然听到蓝天白云一声吆喝 。 大家迅速加快了上山爬行的脚步 。 山道陡险 , 满地枯叶 , 隐约可见有人走过的痕迹 。 小路光滑 , 一不小心就有摔伤滚落的可能 。 为了赶在大雨来临之前 , 大家拼命地向上跑去 。 大约15分钟爬行3000米后 , 到达山顶不远处 , 忽然看到眼前有个大大的山洞口 。 此时雨越来越大 , 急行几步便钻进了山洞 。 云梦山人说 , 这个洞就是窟窿神 。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洞外雨不停地下着 , 我们只好躲在洞内避雨、小息、闲聊 。 笔者环顾四周仔细观察着窟窿神 。 这里虽说是洞 , 其实不过是一个石窟窿通道而已 。 洞内凉风劲吹 , 洞外大雨滂沱 , 令人浑身颤抖 , 毛骨悚然 。 可叹因时间仓促 , 走时准备不足 , 加之考虑不周 , 没有带任何防寒衣物 。 单薄的衣着裹着冰冷的身体 , 无奈只好“美丽冻人” , 听天由命吧 。 当时心里还暗想 , 如果真的伤风感冒了也活该 , 因为这是自找的 。
窟窿神位于黄云山山上 , 距离交口县城大约18公里 。 其外形是个长方形的石山 。 正中间的大窟窿像似人的一只眼睛 , 在默默地守望着历史的天空 , 经历着世事沧桑 , 彰显着时代的变迁 。 石窟窿高约5米 , 宽约15米 , 长约40米 。 人站在窟窿中央 , 前后可以居高临下观洞外云天美景 。 置身此处 , 令人赏心悦目 , 心旷神怡 , 宠辱皆忘 , 烦恼全无 , 恍若到了天上人间、世外桃园 。分页标题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随后我们依次游览了黄云洞、一线天、石人洼 。
黄云洞距窟窿神400米 , 地处交口、石楼、中阳三县交界处 , 海拔2954米 , 是交口县的最高点 。 据石碑记载:黄云洞 , 又见施雨洞、龙王庙 。 此洞不大也不深 , 大约3米多高 , 洞深约15米左右 。 洞口杂草丛生 , 洞内杂乱无章 。 洞内洞外共有四块碑 , 有的字迹模糊不清 , 有的个别地方字迹还清晰可认 。 如有一块碑上清晰记载:施雨洞 。 还有一块碑上记载:黄荣洞 , 恩泽万民 。 曹家峪村 。 云梦山人指着其中一块碑说 , 这个“荣”字应该写作成“云”字 。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一线天距窟窿神大约1200米左右 。 位于一处陡峭的大石崖上旁 。 大约20米宽的两个大石壁中间上方夹一块石头 , 整体成呈人字形状 , 置身期间 , 抬头可看到一线天之美景 。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石人洼距窟窿神约2500米 。 置身此处 , 仔细观望 , 耐心品味 , 总给人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感觉:如此一块巨石怎能在不到1平方米的巨石之上永驻 。 其久经狂风暴雨 , 却巍然屹立 , 实在令人不可思议 。 其天然形成之造型 , 酷似一个石人 , 带着尘封的过往 , 化作不朽的雕塑 , 顶天立地 , 活出本真 。分页标题
诗人郭雪萍以《石头的永恒》为题 , 为石人洼赋诗一首:
带着尘封的过往 , 心事
还有雨露
你化作不朽的雕塑
端坐在
大地的怀抱
群山不语 , 你闭着嘴
内心却在欢唱
每一朵花 , 每一条河流
都抚摸过你的颜容
是你亲密的伙伴 , 和爱人
从不曾停留
让身躯负起行程
也许一生要经历贫苦
困惑 , 孤独
生在这世间
就要顶天立地 , 活出本真
如同最美的图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交口窟窿神摄影采风之行 , 虽然时间短暂 , 天不作美 , 但栉风沐雨 , 走马观花 , 也给笔者留下了最美好印记 , 同时从中感悟颇多 , 受益匪浅 。
其一是摄影人的辛苦与发现美 。 通过亲眼目睹摄影人几个小时的拍摄情景 , 笔者最大的发现是摄影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追求美的态度 。 就拿我们这一行四人来说 , 除了笔者外 , 他们都是国际摄影协会吕梁分成员 。 其中蓝天白云和云梦山人还是吕梁分会副主席 , 九天揽月是秘书长 。 可以说他们都是摄影界的行家里手 , 而笔者呢?只能当个跑腿的通讯员而已 。 尤其是在窟窿神等景点拍摄过程中 , 他们个个手拿相机 , 走走停停 , 寻寻觅觅 , 左瞧瞧右看看 , 当选中一猎物时 , 他们却目不转睛 , 聚精会神 , 远处只听见啪啪啪啪相机发出的声音 , 当他们抬头时 , 脸上洋溢着满意的微笑 。 笔者好奇的走过去 , 询问蓝天白云和云梦山人发现啥了 , 他们说 , 你看这朵花像啥?我说 , 这不就是一朵花吗?再仔细看看 , 发现还是一朵即将惨败的花 。 蓝天白云打开相机让我看那朵花 , 当知道其中之妙 , 随口说啊 , 真是太美了!笔者心想 , 一朵小小的花 , 在摄影人辛苦中能发现美 , 真是见微知著 。 原来一幅精美的摄影作品 , 在其光鲜亮丽 , 令人程奇的背后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和汗水!花之美 , 花之韵 。 可惜 , 如此一朵生命之花 , 在牛望洞天时 , 眼睁睁看着被牛吃掉了 。 此图此诗 , 姑且算作为无名之花之生命永恒的留念吧!
为此 , 诗人郭雪萍以《爱的心事》为题为无名之花赋诗一首:
可是化蝶的翅膀
掠过千山万水
在爱的枝头绽放
耳边传来轻轻吟唱
空灵 , 婉转
醉了林中的那
一抹夕阳
红尘漫漫
无悔无怨
就这样牵着手
海枯石烂又何妨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其二无限美景在险峰 。 此次窟窿神之行 , 所见窟窿神、黄云洞、石人洼、一线天等奇特景观都在2954米的黄云洞一带 , 这些美景或隐于深山 , 或藏于悬崖 。 人们要想欣赏美景 , 必须入山寻游 , 走近美景 , 方可遂探索之雅趣 , 可发思古之幽情 。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其三是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 。 黄云山这一组美丽诱人的奇特景观 , 很少有人知晓 , 更无人问津 。 在此笔者由衷的感谢蓝天白云和云梦山人 , 为笔者引路观赏 , 使我们由此知晓、了解、走近、品读黄云山美景 。 但愿交口百姓的父母官能阅读并从这小小一文中深思、认知 , 从而加快对黄云山等美景的开发规划、建设和利用力度 , 让更多的交口人能通过这一窗口去了解、认识和热爱家乡 , 让更多的外界有识之士去了解、认识黄云山 , 从而开发投资建设黄云山吧! 分页标题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踏上返程归途已是傍晚8时 ,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 , 人虽身心疲惫 , 但其乐融融 。 笔者由是在想:其实努力是人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 往往最美的不是成功的那一刻 , 而是在那段艰辛努力奋斗的过程中 。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黄云山交口窟窿神之行
本文插图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