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晚清时期的郎溪移民
【郎溪晚清时期的郎溪移民】_本文原题:晚清时期的郎溪移民
晚清时期的郎溪移民
陈 伟
郎溪 , 古称建平 , 明清时期一直隶属于广德州 。
郎溪是一个移民县 , 近代郎溪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潮发生在清末同治年间 , 前后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
太平天国时期 , 郎溪由于紧邻南京(天京) , 是当年太平军拱卫京师的前哨 , 也是太平军由皖南入苏浙的要道,因而成为太平军和清军争夺的重点地区之一 , 两军在此拉锯不断 , 给郎溪百姓造成了深重灾难 。
据《郎溪县志》记载:自咸丰六年(1856)六月太平军第一次攻打县城始 , 太平军与清军在此鏖战了8年 , 先后3次攻打县城 , 土著或死于战争杀戮 , 或为逃避战乱而离乡背井 , “自兵燹后户口凋零 , 田多荒芜 。 ”(《广德州志?艺文志?奏建平县客民请援案与考文卷》) 。 其间 , 又相继发生了自然灾害和瘟疫 , 咸丰十年4月 , “暴雨成灾 , 圩堤尽没 。 四月大风拔木 , 由于田地荒芜 , 斗米值钱二千 , 人相食 , 野无青草 。 ”“同治元年五月至八月 , 县内瘟疫流行 , 加上连年战争 , 居民伤亡殆尽 , 积尸遍野 。 ”(《郎溪县志》) 。 民间传说的“远看是村子 , 进村不见人”、“帐子一摸就成了粉 , 人睡在床上是骨架”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 。
本文插图
经过多年兵燹和疫疠灾害 , 咸丰十年(1860)时 , 郎溪全县人口为108550 , 经过多年兵燹和疫疠灾害 , 至“同治四年(1865) , 建平县户五千三百 , 口一万八百十五 。 ”(《广德州志》) , 短短六年时间 , 人口大量伤亡 , 幸存者不及五分之一 。 为了尽快恢复战后农业生产 , 同治四年 , 清总督与巡抚衙门张榜出示于湖北、河南等地招徕客民开垦荒地 。 同治五年五月 , 清廷谕令各省招垦荒田 , 次年四月又专门命令安徽办理垦荒 。 湖北、河南等地农民在官府的鼓动下 , 纷纷下江南 , 垦荒谋生 。
郎溪是皖南地区最早招民垦荒的县 , 从人口占比看 , 也是吸纳移民最多的县 。 “皖南垦荒客民 , 以广、建二州县为最多 , 招徕开垦亦以广、建为最早 。 ”(《奏建平县客民请援案与考文卷》 , 《广德州志?艺文志》) 。 第一批移民是在同治四年(1865)落户郎溪的 , “同治四、五年有河南、湖北等省客民陆续挈家就垦 。 ”(同上) 。 移民以垦荒农民为主体 , 以湖北人、河南人居多 , 浙江人和本省江北人次之 。 他们在家乡或因人多地少被迫举家外迁 , 或因旱涝频繁无以为生而出走 , 大多是同宗同姓结伴而行 , 途经芜湖由水路辗转来到郎溪 。 当时的郎溪人少地多 , 房屋多空置 , 移民过来后可以根据各自的生活习性择地而居 , “插标划田 , 立界为山 , 据室为家” , 形成了“湖北人占田、河南人占山、安庆人占滩”的局面 。 与此同时 , 大量被裁撤的湘军士兵也纷来建平垦荒 。 据《上海新报》同治十年报道:“曾中堂于克复金陵时 , 特遣湖南勇丁五千赴建平安插 , 并令开垦自食其力 。 湖南勇丁自到建平 , 于田之荒者辟之 , 屋之倾者整之 , 数年来安居其业 , 几忘其为湖南人矣 。 ”(葛庆华《近年江南地区的军事移民》 , 《军事历史研究》2013年第4期) 。
由于生活习俗的差异 , 垦荒过程中的利益纠葛等原因 , 土著与客民之间、客民与客民之间的纷争时有发生 。 光绪二年 , 就发生过安徽建平“河南来的移民与本地人组成一帮 , 拿起武器攻击湖北迁来的村子 , 他们又抢又烧”的事件(法?史式微《江南传教史》第二卷) 。 随着土著与移民相互了解的加深及地方官吏的努力 , 土客之间由尖锐对立逐渐趋于融合 。
第二批移民主要是前期移民落户郎溪立足后 , 又返乡召来的亲朋好友 , 或是主动前来投亲靠友的 , 也有携家带口靠沿路乞讨过来的 。 虽然同治末年官府已经明令禁止两湖等地移民再来本地垦荒 , 但民间的自发迁徙行为并未因此而中断 。 光绪四年 , 时任郎溪知县汤鼎烜曾上书宪台:“客民不准南来 , 而渐来者仍复不少 。 ”(《广德州志?艺文志?建平县详覆公田款文案》)这种状况 , 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分页标题
外来移民的涌入 , 使郎溪人口得到及时补充 。 光绪五年时 , 郎溪境内已有16729户 , 人口为61743 。 其中湖北人占十分之四 , 河南人占十分之三 , 浙江人和江北人(含安庆人)各占十分之一 , 土著及湖南等省人占十分之一 , 移民已占全县人口九成多 。
本文插图
郎溪移民来源地域广 , 大多杂居于城乡 , 成片集中居住的相对较少 。
湖北移民分别来自于黄州、随州、沔阳、钟祥、大冶、应山、安陆、京山和松滋等地 , 主要分布在十字镇、毕桥镇、飞鲤镇、建平镇、新发镇、涛城镇、凌笪乡和姚村乡 。 因早期移民聚籍聚族而居 , 在部分乡镇形成了以湖北人为主体的村组 , 如飞鲤镇的黄香村、湖滨村 , 毕桥镇的长河新村村民70%-80%是湖北籍 , 一些村组也是以移民原籍或姓氏命名的 , 如姚村乡潘村的“湖北庙” , 涛城镇的大、小李家边 。 他们主要讲湖北话(属“西南官话”) , 因当时本地人听不懂 , 民间称之为“兴国话”(“兴国”是指明朝在湖北设兴国州 , 领通山、大冶二县 , 并非今江西兴国县) 。 据《郎溪县志》记载:郎溪使用湖北话的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 , 即11.5万人左右 。
河南移民分别来自光山、罗山、商城和固始等地 , 以光山和罗山居多 , 主要分布在建平镇、新发镇、涛城镇、梅渚镇、十字镇和凌笪乡 。 建平镇建桥村、凌笪乡下吴村、涛城镇梅村和红星村 , 均有聚籍聚族居住的河南人 , 他们讲河南话(属“中原官话”) 。 据《郎溪县志》记载:郎溪使用河南话的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十 , 即3万人左右 。
江北移民分别来自当时的庐州府、和州 , 即今合肥和巢湖地区 , 主要分布在县城及附近乡村、各乡镇政府所在地 , 他们讲江北话(属“江淮官话”) 。 据民国三十五年(1946)《郎溪县东夏乡东夏二保户口清册》,东夏二保共163户,其中籍贯是安徽江北地区的68户 , 说明当时江北人也大量迁居郎溪 。
安庆移民分别来自潜山、桐城和怀宁等地 , 主要分布在涛城镇、建平镇和姚村乡 。 涛城镇合溪村有聚籍聚族居住的安庆人 , 老郎川河沿岸建平镇龙村湾、上下滩一带被当地村民称为“安庆滩” , 也是安庆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 。 他们讲安庆话 , 目前这部分人在郎溪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
本文插图
浙江移民主要来自于浙南的平阳、苍南和福建松潘等地 , 他们自称为温州人 , 操浙南闽语 , 因其语言晦涩难懂 , 生活习性有别 , 本地人称他们为“温州浪(lāng)子” 。 主要分布在毕桥镇、飞鲤镇和新发镇 。 飞鲤镇十里岗的温州小场 , 是温州人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 , 飞鲤镇振兴村白米、白水一带“郑”姓多为温州人后裔 。
湖南移民主要是当时被遣散的湘军 , 主要来自长沙、岳阳、益阳、湘谭、湘乡、醴陵等地 , 散居于县境内 , 目前数量极少 。
大量移民和后裔移居郎溪 , 不仅对恢复和发展郎溪的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 而且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 对郎溪的习俗风尚产生了重要影响 。 在生产方面 , 大量荒地被垦辟 , 湖北移民带来的空心菜 , 也成为郎溪的重要蔬菜品种 。 在文化方面 , 河南移民的跑旱船、打蛮船、舞狮、舞龙文化 , 成为郎溪喜庆活动的重要娱乐形式 。 在习俗方面 , 河南人喜欢腌制咸菜 , 湖北、湖南人喜食辛辣 , 都已成为郎溪人的自觉不自觉的习惯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当今郎溪人的包容豁达、喜乐爱好、民风民俗无不打下了移民的烙印 。
宣城市
- 钱财|中年时期好运到来,衣食不愁的生肖
- 哈弗|当年媲美奥迪A6,最辉煌时期售价80万+,如今销量败给哈弗宝骏
- MrR的时尚窗|张檬恋爱后“返厂重修”?近照假体脸变高级,终于回到杨真真时期
- 生肖|近段时期,缘分和桃花终究原形毕露,爱情意外降临身边的四大生肖
- 飞鲤镇|郎溪藏了一处鲜有人知的飞鲤镇!这里的夏天远比你想象的精彩100倍!
- 丢失的老饭盒|女人最爱听这些“肉麻情话”,尤其是中年时期
- 环渤海文化|【专栏诗人】《童年时期的记忆》(六一诗歌合集)组稿/铁骑
- 洋哥爱生活|下周,心难自抑,情难自控,回头苦追,挽回旧爱,重返热恋时期
- 四川|中国有个省份地级市太多,车牌从A到Z都不够,高峰时期常常堵车
- 花间雨屋星座|下个月 这几个星座很快会迎来今年的高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