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前言:我国的古代建筑 , 对于亚洲建筑风格无疑有着深远的影响 。 因为华夏文明是一个极为古老的文明 , 也是一个唯一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
历史上任何一个民族 , 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 但许多风格都因为战火或者民族消失而消失 。 华夏由于其存在性 , 建筑风格一直从未断绝 。 在文化传播过程中 , 华夏建筑风格对亚洲其它民族造成影响是理所应当的 。
但事实上 , 我国的古代建筑风格影响的不只是亚洲诸国 。 遥远的欧洲建筑 , 其实也深受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影响!
本文插图
华夏建筑
在我们的印象中 , 华夏建筑体现的是精致与含蓄之美 。 欧洲建筑则代表的恢弘与奢华之美 。
两者在建筑风格上是不相融的 。
可其实从中式建筑在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欧洲建筑的发展 , 长达两个世纪之久!一、华夏文化与欧洲文化的连接
我国的古代建筑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 也有着功能完全的体系 。 多采用木质结构 , 有着独特的体系屹立于世界建筑史 。
华夏建筑是独特的 , 美轮美物又充满魅力的 。 它有着岁月所沉淀的文化 , 也有着历史所赋予的厚重 。 它深刻的影响了亚洲其它民族建筑 , 如日、韩、朝等国家 。
同时 , 它也影响了欧洲建筑的发展 。 这种影响时间长 , 时间早 。 所影响层面广 , 程度深却又不浮于表面的特点 。
或许有人忍不住要说 , 华夏建筑以木结构为主 , 但我们所熟知的欧洲建筑则以砖石为主 , 华夏建筑如何能影响欧洲建筑?况且从欧洲建筑风格上也看不出华夏建筑的影子!
是的 , 从表面上 , 我们根本就很难看出两者有何相似之处 , 更别说华夏建筑影响了欧洲建筑 。 反过来说 , 反而是欧洲建筑在近代影响了我国的近代建筑 。
本文插图
欧洲古典建筑
华夏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在世界上并称为"三大建筑体系" , 它们各自都有着鲜明的特点 , 我们很难从风格上看出三者之间的关系 , 也自然不能说华夏建筑曾影响了欧洲建筑的发展 。
想要弄清这一点就需要追本溯源 , 从华夏建筑对欧洲建筑影响的最开始说起 。
(1)影响
早在汉朝 , 华夏就有与欧洲连接的商路 。 唐朝时的丝绸之路 , 更是将具有东方特色的丝绸、茶叶、瓷器输送往欧洲 。 可以说 , 东方与西方一直有所联系 , 只是这种联系并不紧密 , 随时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中断 。
由于生产力低下 , 以贸易为基础的文化传播也不牢靠 。 这一时期的华夏建筑文化是无法影响欧洲的 , 因为它实在太远了 , 哪怕欧洲能用上东方的丝绸和瓷器 , 可在欧洲的认识中 , 神秘的东方与阿拉伯人没什么区别 。
真正将东方文化带往欧洲的 , 是蒙古人的入侵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创了蒙古帝国 , 随着蒙古人的开疆拓土 , 他们将战争带往了西方 , 也将东方的文化带往了西方 。 从此欧洲人知道了在东边的更东边有个无比强大的帝国 。
本文插图
古蒙古披甲骑兵
也正是蒙古帝国的强大 , 让当时的欧洲对于神秘的东方有了许多向往 。
但真正让东方文化乃至让华夏建筑文化影响欧洲的 , 却是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 。 现在看来 , 这本书夸大了马可波罗在华夏的见闻 , 甚至连马可波罗有没有真正到过华夏都还存有争论 。
可是《马可波罗游记》 , 成功的勾起了西方人对华夏大地的无限遐想 。 在其后十六世纪 , 航海技术的飞速发展 , 欧洲与亚洲航道的建立 , 大量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奢侈品涌入欧洲 , 在整个欧洲掀起了一股巨大的"东方热" 。分页标题
这股浪潮持续了两个世纪 , 在十八世纪才慢慢消退 。
但这股"东方热"对于欧洲的影响是巨大的 , 无论是欧洲的君王还是贵族平民 , 对于华夏都有一份向往 , 所以大量具有华夏风格的园林在欧洲被仿造 , 并且华夏园林成为了欧洲社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
(2)时间
《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大家应该都略有耳闻 , 这里不再多表 。 关键的是《马可波罗游记》像欧洲展现的东方是"黄金之地"和"东方乐土" 。 其中华夏的棋盘式布局、宏伟、金碧辉煌的宫殿 , 谦逊有礼人人都以丝绸做衣的人民 。 完整的制度 , 丰富的资源等 , 都让欧洲人民心向神往 。
现在很多人都对马克·波罗有没有真正到达华夏产生质疑 。 可无论如何《马可波罗游记》都对当时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
东方就是一个梦 , 是当时所有冒险家的梦想 。 哥伦布、达·伽马、鄂本笃、卡勃特、安东尼·詹金森等人最开始的目标都是东方的华夏 。
本文插图
欧洲大航海时代 , 开通了欧洲与亚洲的航道
其后随着海上航路的建立 , 欧洲与东方正式建立起了联系 。 古老的华夏文化也真正随着贸易传播到了欧洲 , 而不是中东与地中海地区 。
不同文化相遇之后 , 必然会发生碰撞 , 碰撞之中文化会相互吸收、借鉴、融合 。 当时的欧洲无疑是开放的和饥渴的 , 所以许多华夏文化被它们吸收与融合 , 其中也包括华夏建筑文化 。 而当时的华夏是封闭的 , 守旧和拒绝开放的 , 所以华夏将欧洲文化拒之门外 。 二、华夏建筑对欧洲建筑的影响过程
当华夏与欧洲有了直接交流的通道后 , 华夏文化在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 , 华夏文化也成为了当时上层社会津津乐道的话题 。
从现有资料上来看 , 我们可以梳理一条时间线 , 来窥视欧洲"华夏热"的形成过程 , 也能看到华夏建筑对欧洲建筑的影响脉络 。
早在罗马凯撒时期 , 华夏的丝绸就已经进入了欧洲 , 不过欧洲与华夏并没有任何交集 。 其后是蒙古西征 , 让欧洲知道了东方有一个强大帝国 。
到了十四世纪 , 华夏的丝绸、瓷器、茶叶与许多艺术品 , 都流行在欧洲上层社会 。 华夏文化 , 成为了身份与学识的象征 。
十五世纪 , 法国与意大利开始了瓷器制作 , 并且盛行模仿华夏青花瓷制作 。 这说明了以当时的欧洲当时对瓷器的需求巨大 , 也说明了贸易已经无法满足欧洲市场 。
十六世纪 , 东方与欧洲的海上航路被开辟 , 洛可可艺术开始在欧洲流行 , 随着海上航道的开辟 , 大量的华夏丝绸、瓷器、家具、艺术品涌入欧洲 , 欧洲开始兴起"华夏热" 。 各种各样的华夏建筑样式 , 也在这一时刻随着贸易进入欧洲得以传播 。
本文插图
利玛窦
十七世纪 , 利玛窦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出版 , 书中为欧洲展现了明朝都城南京的华丽与宏伟 。 而在其后的荷兰人纽霍夫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觐见中国鞑靼皇帝》一书中 , 以大量插图 , 将华夏建筑之美第一次以视觉的方式展现在了欧洲民众眼前 。
《荷兰东印度公司使团晋见中国鞑靼皇帝》书中的插图 , 也让欧洲建筑有了对华夏建筑模仿的基础不再是凭空想象 。
十八世纪 , "华夏风"达到了最顶峰 。 整个欧洲 , 乃至北欧都深受"华夏文化影响" 。 此时的欧洲大地上 , 也出现了许多仿制的中式建筑 。 其中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钱伯斯还亲自到达华夏 , 对华夏建筑进行考察和学习 。 随后1757年《中国建筑设计》一书出版 , 1772年《东方园林概论》一书出版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钱伯斯
十九世纪 , "华夏风"开始在欧洲慢慢消退 。
从这条时间线上 , 我们能很轻松的看出华夏文化在欧洲的传播过程 。 罗马凯撒时期到十三世纪之前 , 欧洲对于华夏没有任何概念 , 哪怕此时的欧洲上流已经身穿着东方而来的丝绸 。 直到十三世纪 , 欧洲对于华夏才有了一个模糊的印象 。 到了十七世纪 , 东方的华夏成为了欧洲人眼中的"黄金地"和"理想之国" 。
通过海上贸易航道的建立 , 华夏文化开始进入欧洲 。 华夏建筑文化 , 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对欧洲建筑文化产生影响 。
十七世纪中后期到十八世纪 , 融入了华夏建筑风格的洛可可风格在欧洲兴起 。 欧洲大地上 , 也出现了大量中式园林建筑 , 并形成了欧洲大陆中式风格 。
这个建筑风格以英、法为主 , 然后逐渐在欧洲其它国家扩散 。 其主要表现形式在于 , 建筑、设计、室内装潢、家具、艺术品的中式风格 。 三、欧洲建筑受中式建筑风格影响实例
在清末民初之时 , 西方文化涌入华夏 。 当时的华夏建筑风格开始受到西方文化影响 , 大量西式风格的建筑出现在神州大地之上 。
同样的 , 当十七世纪华夏文化涌入欧洲大陆之时 , 欧洲大地上也出现了许多中式风格的建筑 。 许多中式风格建筑保存至今 , 也成为了华夏建筑文化影响欧洲建筑发展的实例 。
(1)"瓷特里阿农"宫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 一直都是华夏文化崇拜者 , 法国建筑也是最早受到华夏建筑影响的国家 。
本文插图
"瓷特里阿农"宫油画
1670年 ,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了取悦情妇蒙特斯潘 , 在凡尔赛园林中建造了仿中式建筑"瓷特里阿农"宫 , 又称为"蓝白瓷宫" 。
"瓷特里阿农"宫由法国著名建筑师路易·勒·伏设计 , 其中大量运用华夏元素 。 部分材料来源于南京报恩寺琉璃塔 , 是一栋琉璃顶建筑 。
建筑整体结构依旧采用欧洲建构建筑模式 , 建筑风格为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 屋顶采用蓝、白两色青花瓷砖装饰 , 故而称之为"蓝白瓷宫" 。
可惜当时采用的瓷砖质量过低 , 导致经常渗水 。 加上冬天严寒导致风化严重 , 最终"瓷特里阿农"宫在1687年被拆除 。
(2)英国"丘园塔"
丘园全称为"英国皇家植物园" , 在园中由英国当时最杰出的建筑师威廉·钱伯斯 , 于1750年主持设计、建造了一系列华夏风格建筑 。 其中包括了中式孔庙、岩洞、中式塔等一系列建筑 。
本文插图
丘园中式塔
可惜目前只保留了"中式塔" , 颇为可惜 。
该塔以《荷兰东印度公司使节出访大清帝国记闻》中的大报恩寺琉璃塔为原型 , 建构也采用了中式的木塔结构 。 高48.8米 , 平面为八角十层 。
中式塔 , 也是当时欧洲设计师们钟爱的华夏建筑 。
(3)德国匹尔尼慈堡
匹尔尼慈堡位于德国东南 , 德累斯顿东部 , 曾经是一座城堡 。 在1717年奥古斯特下令改建为华夏风格的休闲庄园 , 也被称之为"皮尔尼茨宫" 。
整座建筑采用中式建筑常见的弧形坡屋顶 , 建筑内装饰也采用华夏风格 , 每一件摆设都充满了东方艺术气息 。
(4)比利时布鲁塞尔宫殿
布鲁塞尔北郊的中式宫 , 完全就是一座标准的中式建筑 。 不管是结构还是风格上 , 完完全全的就是中式建筑 。
这座建筑的修建时间较晚 , 于1900年 。 当时"华夏热"在欧洲已经冷却 , 该建筑也成为了当时"华夏热"的最后一栋建筑 , 目前该建筑是比利时的瓷器博物馆 。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宫
总结:从现今存留的一些建筑和史实资料上来看 , 中式建筑在两个世纪之中影响了欧洲建筑的发展 。 但由于东方与西方精神与理念上的差异 , 两者的建筑风格最终未能融合 。
加上当时我国处于一个特殊时期 , 华夏文化对欧洲的吸引力迅速减退 , 让华夏文化从欧洲皇室贵族之间的"座上宾" , 变成了下水道里的"老鼠"文化 , 因此也让华夏建筑对欧洲建筑的影响戛然而止 。
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 不仅仅是文化本身要有自己的特点 , 还需要民族与国家自身有足够的实力来保证自身的文化地位 。 就像两个天才会互相欣赏 , 但天才肯定不会与傻子交流一样 。自身国家与民族实力的流失 , 让我们的文化对欧洲突然失去了影响力 。 其后的民国时期 , 欧洲建筑反客为主 , 从被影响变成了影响华夏建筑者 。 这是历史造成的问题 , 我们无法去改变什么 。
【负荆请罪典故华夏古代建筑文化对欧洲建筑文化的影响】可我想大家知道一点 , 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 , 比任何文化都要有内涵 。 在看待欧洲建筑文化与华夏建筑文化 , 乃至整个华夏文化与西方文化时 , 我们当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来源:(负荆请罪典故)
【】网址:/a/2020/0515/1589538413.html
标题:负荆请罪典故华夏古代建筑文化对欧洲建筑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