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微生活诗歌风波


_本文原题:诗歌风波
提示:
一场千里之外扶贫风波
让装满故乡老屋的念想

潜山微生活诗歌风波
本文插图
从白发间滑落
岁月的秘密打开了乡愁锈锁

潜山微生活诗歌风波
本文插图
深藏幽房墙角的记忆
撒满一地的砖瓦斑驳

潜山微生活诗歌风波
本文插图
心灵的孤独书写光阴的传说
异域乡思切断归宿
刺痛了心窝
评论:一段历史过往铸就的永恒
文/今 音
《风波》这首诗以截取的手法 , 聊起了一段历史过往 。 所到之处 , 是以感慨和遗憾来渲染了诗歌氛围 , 诗歌的目的是想这样“刺痛了心窝”的现象不会再来 。
就诗歌的形式而言 , 所采取的长句是表示对往事的深沉 , 就是这种深沉 , 把诗歌所负有的责任意识 , 强烈地表现出来 , 其中有气度 , 也有关注 。 气度是指整首诗歌所承载和弥漫的韵 。
首先 , 承载是一种压力 , 这种压力也就构成了这首诗歌的深沉特征 , 其中的担忧 , 也同时在诗歌的第一行 , 以视角的广垠而拉开 , 被拉开的其实是历史上的一段现象 , 令人发指 , 否则没有诗歌最后一行的“刺痛了心窝”的说法 。
诗歌自始至终还是以一沉到底的忧患情感 , 来突出诗歌人物的一种责无旁贷意识 。 在这个地方所编织起来的诗歌语言 , 有它自身所能产生的力量 。 比如视角 , 在广垠的基础上能够做到定位正确的是“扶贫风波” 。 从诗歌的表现手法上 , 它同时也具有两个特征 , 一个是点题 , 另一个是切入的口子尚小 。 像这样的带有双重含义的认识 , 能否看得出和看得懂 , 这对理解诗歌线索的发展 , 带有一些策应作用 。
策应是指读者能够自觉跟上作者的创作思绪和理解 。 从欣赏诗歌的效果方面 , 应该是这样的一种要求 。 每一首诗歌 , 都能够或多或少带来一些影响 , 比如影响观点和影响情绪 。 而在这里 , 首先是指影响情绪 。
然而 , 被影响的情绪 , 在这首诗歌挤压之后 , 也会在读者的脑海里 , 留下一个不断调整思路和保持独立思考能力的烙印 。
如果这样说比较抽象的话 , 接着就要结合诗行作具体赏析 。 在前面已经提到了诗歌的气韵 。 气韵往往和诗歌的切入有联系的地方就在于视角的距离变化 。 在变化中能够支撑一个人看得远的依据 , 首先是这个人物的气度 , 否则看不远 , 或者说看不清等等 。 这已经就涉及到了诗歌框架的支撑力作用 。
每一首诗歌都有它的内在作用 , 那么这首诗的作用就在于如何让不“刺痛”“心窝”的事情发生 。 看似简单的这么一句诗歌的结束语 , 却承载着千斤重量 , 这也是诗歌所提出来的思考 。 然而 , 思考要有方向和主题的问题 , 也已经在诗歌中得到明了和落实了 , 这其中的原因靠的就是诗歌人物的意识 。 其中的类比和质比等甚至还有更多的比较 , 也都在这首一段九行的诗歌中逐渐清晰 。
于是 , 围绕《风波》 , 围着“故乡老屋” , 谁能了解“心灵的孤独”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传说” 。 这是诗歌的核心 , 这个核心的所在就是如何关注民生 。 像这样的诗歌主题 , 你说它还不突出吗 。
【潜山微生活诗歌风波】诗歌作者简介:许干生 笔名一十生 中国潜山市人 。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 。 现为《中华文学》杂志签约作家;中国散文网特约编审;上海市诗歌会副会长;浦东与安庆友好合作作家协会秘书长 。 作品发表《文学报》《每周广播电视报》《江苏经济报》《参花》《中华文学》《今古传奇》《中国诗选刊》《作家文学》《诗词月刊》《浦东文学》《振风》等全国几十家报刊杂志 。 曾获有关上海市诗歌节百佳优秀诗作奖、全国文艺大赛一等奖、中国好诗词一等奖、全国优秀散文三等奖等十余项奖项 。 被授于全国文学艺术先进个人等称号 。 作品收录十多部选本 。 著有《干生诗选》《干生散文集》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