蛐蛇【鹤城故事】《北大街旧事》(有声版)冯三儿(1)/孙鹏


_本文原题:【鹤城故事】《北大街旧事》(有声版)冯三儿(1)/孙鹏
北大街旧事
孙 鹏

蛐蛇【鹤城故事】《北大街旧事》(有声版)冯三儿(1)/孙鹏
本文插图
冯三儿(1)
在北大街路西本来有个十三中学校 , 两扇铁大门 , 下面是整张铁皮做的 , 上面的铁筋间装饰着铁花儿 , 与建华厂老医院“黑龙江陆军讲武堂”的一样 。 学校有个成年人一扬手高的围墙 , 校门口有个公家的“售货亭” , 出售油盐的、糖发面的烧饼和戗面馒头 。 这国营大饭店横是有啥秘方 , 不的 , 人家的油盐烧饼有一层脆皮 , 碰一下就掉 , 还咸淡适口 , 老少没挑;那糖发面烧饼 , 宣宣腾腾地、甜丝丝地 , 不敢进咬伤第二口 , 都不解馋 。 价钱比街北老胡家的便宜1分钱 。 每天开板儿时间不准 , 可能9点 , 也可能10点 , 要看送货司机的心情 。 开板儿时 , 亭子外面一通大乱 , 大家没有排队的习惯 , 就乱窝窝地在窗口挤 , 这常惹得亭子里面的人一阵大骂:“排好队 , 排好队!真妈的没脸 , 抢啥呢?【蛐蛇【鹤城故事】《北大街旧事》(有声版)冯三儿(1)/孙鹏】!”
亭子外面的人群依然你推我搡 , 还是不让份地往前挤 。 乱哄哄的没法卖 , 也没法买 。
也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声:“冯三儿来了!”
唰!挤在亭子前的人 , 立马顺顺溜溜地排成了一条线 , 直到烧饼馒头卖完 , 售货亭旁生息全无 。
出校门顺围墙左拐 , 走十来步 , 再左拐 , 这一带有掌鞋的小车棚两三个 , 一个挂马掌的铁匠铺 , 一对焊洋铁活儿的夫妇 , 其余的就是些卖蛐蛇的人 。
每年刚一打春 , 卖蛐蛇的就三三两两地出现了 。 盛蛐蛇的家什儿有破缸底儿、破筐头儿、坏的搪瓷盆、漏的钢盔等等 , 只要里面垫上些破纸壳、碎布头儿只要不漏土就用着 。 那卖个破曲蛇还能用洗脸、做饭用的好盆子啊?卖蛐蛇虽是小买卖 , 可也能补贴家用 。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 , 钓鱼的人纷纷出动 , 卖蛐蛇的人也越来越多 。 鼎盛时估摸有20多人沿街摆摊 , 景象很是壮观 。
冯三儿光膀子穿着个黑棉袄 , 腰间系个麻绳 , 手里提拉着八个尖儿的铁锸子 。 那铁尖儿常年抠蛐蛇被磨得闪闪发光 , 寒气逼人 。 他天天来的最早 , 把铁锸子往地上一戳 , 身子靠在锸把儿上 , 盛蛐蛇的破盆放在前面 。
他总得先开张 , 卖没了 , 别人才可以卖 。 不然他会背着手走到你身旁 ,
“来 , 让咱瞧瞧 , 你的蛐蛇大不大?”
他三下两下 , 把蛐蛇盆翻个底儿朝天 , 手里还有白色粉末撒出 , 混在土里 。 眼见着他抬脚走了 , 盆里的蛐蛇就开始翻腾 , 一会儿工夫盐卤的蛐蛇就被“杀”得脱了水 。 盐拌在土里没办法往出挑 , 一盆子蛐蛇眼睁睁被糟蹋殆尽 。 起大早从老远的地方挖的蛐蛇 , 非但没有换来三五毛的辛苦钱 , 还惹一肚子气 。 心窄的眼泪噼嗒啪嗒 , 连线儿地掉 , 心大的也低头耷脑地直咳声 。
再看冯三 , 他眯着眼 , 靠在锸子上 , 翘腿晃着嘴里唱哩咯棱呢 。
欲知后事如何 , 且看下集 。

蛐蛇【鹤城故事】《北大街旧事》(有声版)冯三儿(1)/孙鹏
本文插图
孙鹏 , 土生土长的齐齐哈尔人 , 爱好摄影、写作 。 在《黑龙江日报》《青年文学家》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小说60余篇 , 对家乡的文化历史有浓厚兴趣 , 写有《咱家的烟囱》《北大街旧事》《文化流人传薪播火》《抢救五教道德院》《老卜奎唯一的大草房》《说迎恩门话卜奎城》《没有文化的老房子》等以家乡为背景的文章 。
征 稿
齐齐哈尔文艺
守望相助 共克时艰——战疫瞬间摄影作品展(第三期)坚守

蛐蛇【鹤城故事】《北大街旧事》(有声版)冯三儿(1)/孙鹏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人间笔记】独立的尊严与灵魂的救赎 ——试评作家祁海涛的长篇小说《鹅头山下》/谢幕

蛐蛇【鹤城故事】《北大街旧事》(有声版)冯三儿(1)/孙鹏
本文插图
【最新投稿】舞蹈《雨中情缘》/编舞:吴军

蛐蛇【鹤城故事】《北大街旧事》(有声版)冯三儿(1)/孙鹏
本文插图
【扎龙诗会】你的眼睛/张超

蛐蛇【鹤城故事】《北大街旧事》(有声版)冯三儿(1)/孙鹏
本文插图
【原创剧目】电影剧本《扶贫的新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