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本文插图
在刚刚诞生九年的李唐王朝的皇宫玄武门外 , 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 , 整个事件所牵连的人命高达数百人 , 甚至动摇了唐朝在河北的统治 。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 。 由于历史一直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 , 因此事件的真相一直扑朔迷离 , 众说纷纭 。 可以说:“一千个人心里就有一千个玄武门之变 。
众所周知 ,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 它将李世民推上了大唐帝国的权力巅峰 , 同时也将他推上了一个彪炳千秋的历史制高点 。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 , 这个骨肉相残的悲剧事件无疑也使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道德包袱 , 李世民终其一生也没能真正摆脱为此而留下的心理阴影 。
有民间传说 , 李世民即位后 , 有一段时间睡眠非常不好 , 晚上睡觉常常听到卧房外边抛砖掷瓦 , 鬼魅呼叫 , 弄得后宫夜夜不宁 , 他有一段时间经常做恶梦 , 梦到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带着妖魔鬼怪来杀他 , 心中十分害怕 , 夜晚难以入眠 , 于是让手下两员大将秦叔宝和尉迟恭手持兵器站在门前站岗 , 方才能够安心入睡 。 时间长了 , 两员大将长期夜不能寐 , 最后双双病倒 , 李世民只得命人将他们得形象画在纸上 , 贴在门上 , 用来震慑妖魔鬼怪 , 这便是门神的由来 。
本文插图
有史料记载 , 李世民曾干预初唐历史的编纂 。
进而言之 , 就是李世民很想看一看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 , 在史官笔下究竟是怎样的描述 。 为此 , 当玄武门之变已经过去了十几年后 , 李世民还是抑制不住内心强烈的冲动 , 向当时负责编纂起居注的褚遂良发出了试探 。
贞观十三年 , 褚遂良为谏议大夫 , 兼知起居注 , 太宗问曰:“卿比知起居 , 书何等事?大抵于人君德观见否?朕欲见此注采访人员 , 将却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耳 。 ”
褚遂良曰:“今之起居 , 古之左、右史 , 以记人君言行 , 善恶毕书 , 庶几人主不为非法 , 不闻帝王躬自观史 。 ”
太宗曰:“朕有不善 , 卿必记耶?”
遂良曰:“臣闻守道不如守官 , 臣职当载笔 , 何不书之?”
李世民打算调阅起居注的理由是“观所为得失 , 以自警戒” , 听上去很是冠冕堂皇 , 也与他在贞观时代的种种嘉言懿行颇为吻合 , 可是褚遂良知道天子的动机绝非如此单纯!退一步说 , 就算天子的出发点真的是要“以自警戒” , 褚遂良也不愿轻易放弃史官的原则 。 所以 , 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 说:“从没听说有哪个帝王亲自观史的 。 ”
李世民碰了钉子 , 可还是不甘心的追问了一句:“我有不善的地方 , 你也记吗?”这句话实际已经很露骨了 。 这次的试探虽然失败了 , 但是还没有放弃 , 一年之后 , 再次向大臣提出要观“当代国史” , 这一次 , 直接找了当时的宰相房玄龄 。 还是那套说辞 , 这次直接下了命令:“卿可撰录进来 。 ”在这种情况下 , 如果不给就是抗旨了 , 于是只好就范 , 结果不出所料 , 李世民想看的正是“六月四日事” 。
看完后 , 李世民很不满意 , 命加以修改 , 并且对修改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 这段话也非常著名 , 被后世史家在众多著作中广为征引 , 同时也被普遍视为李世民篡改史书的确凿证据 。
【白海棠李世民心里的“鬼”,终其一生都没能原谅自己】
本文插图
纵观唐朝天下 , 主要功劳要归于李世民 。 李世民是那种历史上罕有的军事天才 , 十八岁就统率千军万马南征北战 , 鲜有败绩 。 后来当了皇帝 , 治国才能更是突出 , 开创了有名的“贞观之治” 。分页标题
然而 , 就是这样一位文治武功样样拔尖的全能型皇帝 , 内心却一直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 玄武门兵变 , 可以说是李世民非法取得了皇位 , 有人说这是李世民当政一生的污点 , 在正统的中国文化观点来看 , 确实如此 , 但李世民毕竟征战一生 , 绝不是引颈待戳之辈 , 首先是要活着 , 夺皇位不过是搂草打兔子 , 所以 , 他的皇位是被逼出来的 , 逼出来的一位历史名君 , 逼出来一个贞观盛世 , 也逼出来了李唐三百年的基业 。 考得是李世民的智慧还有铁血手腕与果敢 。
本文插图
“弑兄”让李世民一生内心终不得安宁 ,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 , 似乎也参杂了许多的不情愿 , 然而处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 , 要保全自己要实现他的理想价值 , 似乎也别无他法 , 只能按照命运的安排来走 。
从史料上来看 , 李世民对此事一直耿怀于心 , 一辈子没能原谅自己 , 他终究不是杨广之流 , 不然不会有贞观之治 。
历史的是与非对与错也只能留待后人评说了 , 然而谁的人生就是完满的呢?再伟大的人谁还没点迈不过的坎 , 谁还没点缺憾 , 或许 , 不完满才是人生 。
来源:(白海棠)
【】网址:/a/2020/0517/1589658130.html
标题:白海棠李世民心里的“鬼”,终其一生都没能原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