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了没520:没有告白的感情,能有好结果吗?


_本文原题:520:没有告白的感情 , 能有好结果吗?

社会学了没520:没有告白的感情,能有好结果吗?
本文插图
作者 | 花下
编辑 | 留木
网络情人节源于歌手范晓萱在《数字恋爱》中把“520”喻为“我爱你” , “521”也渐渐被情侣们赋予了“我愿意、我爱你”的意思 。
所以每年的520和521就仿佛一场告白大赛 , 稀里哗啦脱单的人用玫瑰花、巧克力和花式的甜言蜜语为观众们展示着他们超强的告白能力:

社会学了没520:没有告白的感情,能有好结果吗?
本文插图
但其实对于许多人来说 , 告白可不是几个好朋友商量 , 放个烟花就能解决的事儿 。
“磨磨唧唧” 也许是更多爱情的开端 , 甚至有些感情还没有这个起点 , 就匆忙上路了 。
那么没有告白的感情是否完整 , 这样的感情又能否长久呢?
今天我们就来照顾一下 , 那些没说过520就稀里糊涂上路的爱情 。(毕竟明天521 , 想来大家也不太好过)
说不出口的爱 , 也是爱
在公众号的后台 , 我们曾收到一位读者的留言 , 提及她对目前感情状态的忧心忡忡 。
这位读者和一个男生已经暧昧了一段时间 , 甚至已经进入了谈恋爱的状态:他们会亲密地聊天 , 分享每天的生活、说早安晚安 , 也经常一起约会、吃饭 , 但她却始终没有等来一个明确的告白 。 直到有一天晚上 , 俩人聊起情人节的安排 , 男生自然而然地说起计划一起过 , 女孩反问我们是男女朋友了吗 , 男生很直率地说当然是啊!
女生尝到了些许傻傻的甜蜜 , 但却也感受到了隐隐的担忧:虽然我们互相喜欢 , 但总感觉没有开端的爱情不太完整 。
有这个担忧的也许不止这位读者一人 。 但其实 , 每个人对于告白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想法 , 而影响人们决定是否告白的因素也有很多 。
曾有一篇发表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期刊的文章 , 调查了人们对于在爱情中确定关系的心理活动 , 惊喜地发现 , 性别和时机对于人们告白与否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
比如女性由于更易受到情绪的控制 , 所以在恋爱关系中对于感受和感情的表达会更直接和更敏感 , 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 但与此同时 , 男性会更渴望感情当中的控制欲 , 以及会受到更多关于“确定关系”的社交压力 , 所以男性会更快、更冲动地表达感情 , 也会更明确地表明长期交往的意愿 。
而时机是另一个关键的元素 。 每个人对于“合适的时机”的理解是不同的 , 有人需要“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感觉 , 有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勇气 , 还有人需要估计周围人的目光和评价 , 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双方的经济实力均衡与否上 , 若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 极容易让双方对爱情有更多的担忧 , 也需要更多的观望 。
除此之外 , 对于告白的方式 , 每个人也有不同的定义 。 山下洋辅和椎名诚的对谈中曾把“我爱你”翻译成“今晚月色真美 ,还有星星” , 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 , 甚至被称为是最浪漫的情话 。 但也有人说出了不同的感受 , 是爱就要大声说出口 , 藏着掖着不就是耍流氓吗?
为什么我们常常觉得对方很合适 , 时机也刚刚好 , 灯光美气氛佳 , 但TA还是始终无法把爱说出口呢?
也许你的恋人在以下这几种心态里拉扯 , 才迟迟不敢向你表白:
“说不出”的被动型人格:确实有些人因为从小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 , 更倾向于把自己的感受和感情隐藏起来 , 也有研究表示被动型的人格甚至有可能与生俱来 。 所以即使他们遇到万分心动的人 , 心里已经敲锣打鼓鞭炮齐鸣 , 嘴上也难以说出一句爱你 。
“不必说”的默契:有人对于爱情的解读是终极的默契 , 他们往往认为 , 我的行为我的眼神和我的情绪足以代替语言 , 只要我们彼此相伴 , 所说的话都只是形式一场 。分页标题
“不敢说”的权力斗争:也有人把爱情理解为一场权力的游戏 , 深信先付出、先投入、先开口的人就是把自己的权利输掉了 , 一定要等对方先开口 , 才能牢牢地把风筝线拽在自己手里 。
“不想说”的犹豫:最后一种 , 也是大家最害怕面对的 , 就是确实没有准备好进入一段正式恋爱关系的人 , 但其实他们很满意现在的状态 , 并且想继续维系下去 。 真心与否 , 还需要大家慢慢检验 。
所以 , 即使没有告白 , 并不一定代表对方不爱你或是不真诚 , 也许只是你们对开始的理解不太一样 , 但渴望一场告白也是非常正常的期待 。
需要告白的本质是需要承诺和仪式感
在电视剧《武林外传》里 , 吕秀才和郭芙蓉暧昧了好一段时间 , 却总也无法互通心意 。 有一天晚上郭芙蓉受了委屈在房顶哭泣 , 吕秀才爬上屋顶安慰她时 , 俩人发生了一段隐秘对话 , 简短的字里行间 , 深情无限 。
吕秀才:“一旦喜欢上谁 , 就别无所求 , 只要每天能见到她就已经觉得很庆幸了 。 ”
郭芙蓉:“你就这么点要求啊 , 你这种心情能保持多久?”
吕秀才:“没准就是一辈子了 。 ”
郭芙蓉:“不可能 。 ”
吕秀才:“可我真的是这么想的 , 一辈子很短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 可这种心情很长 , 如高山大川绵延不绝 。 ”

社会学了没520:没有告白的感情,能有好结果吗?
本文插图
我们需要告白 , 其实未必是需要明确的一问一答 , 玫瑰和火花也并非必不可少 , 我们期待的其实是一个承诺 , 一句肯定 , 一个认真对望的瞬间 , 和一个舍不得忘掉的时刻 。
如果你觉得你和TA已经发展得非常亲密 , 却始终没有那一场正式的告白 , 又应该如何判断你们是否真的进入了一段恋爱关系呢?
你可以看看对方是否愿意向你敞开社交圈子 , 带你认识他的挚友和家人;
你们有一个稳定的相处模式 , 和只属于两个人的习惯;
对于一起使用情侣款的物品、过情侣纪念日非常自然 , 并不扭扭捏捏;
心理学家Robert Jeffery Sternberg曾经提出爱情三因论 , 也称为爱情三角理论 。 他认为爱情由激情(passion)、亲密(intimacy)和承诺(commitment)三个元素共同组成 , 而完美的爱情应该是三者能够结合的 , 不光是肉体和感觉上的亲密无间 , 更能常常为对方带来心动的时刻 , 同时有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一起前进 。
而告白 , 往往就是这场浪漫旅行的第一天 , 手举着机票 , 拍了一张合影 。 这个仪式并非必不可少 , 即使错过了 , 也不代表你们不能拥有一段精彩万分的未来 。 但如果你渴望直接的表达、具体的承诺和肯定的态度 , 不妨和你的伴侣多多沟通 , 毕竟告白只是起点 , 而未来的相处模式却是你们可以共同探索的旅程 , 尽可能地了解对方和自己的需求 , 寻找属于你们表达激情、获取亲密和许下承诺的方式 , 即使开端并不隆重 , 也能有美好的结局 。
如果实在没有告白的天分 , 教给你两个告白密码: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猜猜是什么意思!
也许 , 明天用得上呢!
我数520!你来点【社会学了没520:没有告白的感情,能有好结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