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乃身之宝TB武志红:大多数人的痛苦,根源于自我尚未形成


文/学乃身之宝
武志红老师说:“大多数人的痛苦 , 根源于自我尚未形成 。 ”
那么 , 自我是什么呢?怎么形成的呢?
被认为当代最具震撼心灵的寓言故事《盔甲骑士:为自己出征》 , 给我们诠释了自我诞生的过程 。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勇敢 , 且富有爱心的骑士 , 历经磨难、忍受痛苦 , 卸下盔甲的动人故事 。
这个勇敢、富有爱心的骑士 , 他的任务是拯救别人 , 而他最喜欢的就是杀掉恶龙 , 从一个个城堡里救出一个又一个美丽的公主 。 有时候 , 一些公主并不喜欢被拯救 , 但骑士仍觉得自己做得对 。 为了一接到信号就及时出发 , 这位骑士决定不脱下盔甲 , 并把盔甲视为宝物 , 谁都击不穿它 , 但他的妻子和孩子讨厌看不到他的面孔 , 妻子还威胁他说 , 如果再不脱下盔甲 , 就带着儿子离开 。 骑士爱他的妻子和儿子 , 于是准备脱下盔甲 , 但他惊慌地发现 , 盔甲已和他的身体紧紧地黏在一起 , 无非脱下 。 后来 , 骑士决定去寻找智者梅林 , 希望他能帮助自己脱下盔甲 。
今天的文章 , 我将结合这本书的内容 , 来说说武志红老师阐释的“自我诞生”的过程 。

学乃身之宝TB武志红:大多数人的痛苦,根源于自我尚未形成
本文插图
1.对“自我”的界定
说到自我 , 很多人会想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
弗洛伊德认为 , 人的人格 , 由三个部分组成 , 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
本我 , 即人的本能 , 由各种欲望组成 , 比如性、攻击性、生本能和死本能等 , 遵循享乐原则;
超我 , 相当于人格中的管制者 , 像家庭(父母)、社会、国家、民族和文化共同体等认同的某些规范 , 遵循道德原则;
自我 , 是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协调者 , 遵循现实原则 。
举个例子说一下 , 比如我们和同事闹矛盾了 , 特别气愤 , “本我”是想打对方的 , 但“超我”提醒我们打人是犯法的 , 于是“自我”就根据现实原则 , 在打的本能和犯法之间做了一个协调 , 责怪对方几句 , 这样既出气了 , 又没犯法 。
但这个自我 , 并不是今天我要讨论的自我 , 因为那是头脑中的自我 , 而我们要说的自我诞生 , 是内聚性自我(self) , 是头脑、身体和情绪组成的完整自我 。 荣格说的自性 , 也是这个意义上的自我 。
内聚性自我 , 是美国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提出的概念 。 内聚性自我中 , 有一种向心力 , 一个人的心灵碎片 , 都可以被凝聚在一起 。 这种向心力 , 是建立在“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之上 。
那么这个英文用self来表示的自我 , 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武志红老师把它称为抽象意义上的自我 , 而今天我们说的自我诞生 , 也就是抽象意义上的自我的诞生过程 。
武老师认为 , 在抽象意义的自我形成前 , 人必然会有这样一个逻辑:“我” , 等同于自己发出的任何一份具体的意志 。 意思是自己的存在 , 和自己的意志是等同的 , 如果自己的意志没有被认可 , 就相当于自己不存在 。
就像有些人的意见一旦被拒绝后 , 就会出现歇斯底里 , 这就是他们把自己的一份具体意志和“我”等同起来 。
如果一个人形成抽象意义上的自我 , 就不会因为自己的意志被否定而情绪失控 , 因为他的自我像一个容器 , 有了空间 , 可以容纳一个个具体事件中的意志 , 也允许他人的否定或评判 , 因为他的自我 , 是建立在“我基本上是好的”感觉上 , 也就是前面说的内聚性自我 。
内聚性自我的形成 , 是心灵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 也是情绪承受能力的关键 , 因为情绪的惊涛骇浪 , 只会让内聚性自我晃动 , 但不会轻易导致自我的瓦解 。
这个自我诞生的过程非常艰难 , 但对于一个想活出自己、成为自己的人来说 , 又是非常值得的 。分页标题

学乃身之宝TB武志红:大多数人的痛苦,根源于自我尚未形成
本文插图
2.自我的诞生 , 有四个层次
武老师认为 , 内聚性自我的诞生 , 有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 , 破碎自我 。
这样的自我是四分五裂的 , 没有一个完整的部分 。 假如一个人的自我是破碎的 , 就没办法管理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 , 也没办法做选择 , 因为他们经常活在感觉中 。 就像那些早上醒来就觉得心碎了一地的人 , 感觉特别累 。 但有些艺术家、演员 , 甚至讲感觉的天才 , 在这样的破碎状态下生活得很好 。 只是我们普通人 , 如果自我破碎了 , 会很糟糕 。
第二层次 , 头脑自我 。
这种自我 , 就是我们口中常说的“我” , 因为这个自我在协调本能和外部世界的关系 , 都是头脑中的 , 并非像身体一样真实存在 。 就像我们常说的“面子心理” 。
第三层次 , 内聚性自我 。
这种自我 , 可以不顾“面子” , 能够接住对方和自己“坏”的部分 , 也可以对周围世界保持一种宽容的态度 。 这样的人 , 是一个人格成熟的人 , 也是一个真实活着的人 。
第四层次 , 无我 。
拥有这种自我的人 , 是一个敢做选择的人 , 也是一个能够为自己选择承担责任的人 。 “这是我的选择 , 我想这么做 , 我想要这个 , 这是我的选择 , 所以我要为此负责 。 ”
这里说一下 , 这样的自我并不是为所欲为 , 因为这时的选择并不是要证明给让他人看 , 也不是对外界释放恶意 , 而是建立在“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上 , 并体验到人性好像是一种光明 。

学乃身之宝TB武志红:大多数人的痛苦,根源于自我尚未形成
本文插图
3.大多数人的痛苦 , 根源于自我尚未形成
前面介绍了什么是“自我” , 以及自我诞生的四个层次 , 而大多数人的痛苦 , 就是因为自我尚未形成 , 停留在头脑自我这个层次 。
《盔甲骑士》中的盔甲 , 其寓言就是很多人内心的痛苦所在 。 因为盔甲看似在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 但它也是在束缚我们 , 无法与外界产生联系 , 还阻碍我们真实地活着 , 更重要的是 , 盔甲 , 让我们停留在头脑自我这个层次 。
像骑士找到梅林法师 , 帮助自己卸下盔甲 , 总是听不懂梅林说什么 , 就是因为他总是试图用头脑去认识和理解梅林说的话 , 导致这样的认识非常有限 。
头脑自我 , 让我们过于在意外界的评价 , 很难静下心来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头脑自我 , 让我们活在过去和对未来的恐惧中 , 忘记了当下的美好;头脑自我 , 让我们忘了爱自己 , 更不会爱他人 , 这就是自我尚未形成带来的痛苦 。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 , 骑士走出痛苦 , 找到真正自我的过程 。
首先 , 敢于展现真实自己 , 倾听内心声音 。
我们不敢展现真实自己 , 是因为害怕被人否定 , 于是极力证明自己是“好”的 , 而这就是不自信 , 没有形成“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的原因 。
就像骑士 , 他是正义的、善良的、勇敢的 , 又是有爱心的 , 但他与邪恶、卑鄙的敌人战斗 , 杀掉恶龙 , 挽救少女 , 为的是“证明给世人看我是一个关爱他人又心地善良的好骑士” , 但如果他真是如此 , 没必要去证明给别人看 , 这是因为他太在乎外界评价 , 进而失去了自我 。
而当他敢于展现自己“不好”的一面时 , 就是内聚性自我形成的开始 。
在刚刚踏上真理之路时 , 骑士想念妻儿 , 想回家 , 于是骑士写信给儿子克里斯 , 问问他是否愿意让自己回家 , 结果收到的是一张白纸 , 因为他的儿子对他了解太少 , 不知怎么答复 , 这让骑士特别伤心 , 他流泪了 。
但正是这次流泪 , 梅林说到“你刚刚跨出了脱下盔甲的第一步” 。
我想 , 这一步就是骑士敢于展示真实的自己 。分页标题
他正视自己也有软弱的一面 , 并非只有坚强那一面 , 只是平时他的软弱被盔甲包裹起来 , 他把软弱当作了“坏”的部分 。
在寂静之堡 , 骑士开始倾听内心的声音 。
在安静中 , 他第一次找回自己 , 深刻了解到自己是何等惧怕孤独 , 又是怎样把妻子和儿子送进孤独的深渊中 。 正是在这样审视自己的过程 , 他看到了真实的自己 , 而此刻也唤醒了自己那颗感情丰富的心 。

学乃身之宝TB武志红:大多数人的痛苦,根源于自我尚未形成
本文插图
其次 , 学会接纳现实 , 活在当下 。
困在头脑自我中的人 , 失去了对外界的联系 , 因为他们关闭了了解外界的通道 , 感受不到自己和身边人的声音 。
当他们可以真实地活着时 , 就可以感受到他人发出的信号 , 也可以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 更重要的是 , 他学会了接纳现实 , 并活在当下 。
就像骑士看到寂静之堡 , 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时 , 他明白了“要学会接受现实 , 顺其自然 , 而不是希望现实符合自己的期待 , 这样就不会失望了” 。
对于自己的长相 , 骑士也是自卑的、失望的 , 因为小时候听到保姆说“你这张小脸儿 , 除了亲生母亲之外 , 谁也不会喜欢的” , 当他接纳自己时 , 哪怕自己不漂亮 , 也不会在意他人说什么 。
骑士总是把他人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羞辱 , 因为他不了解自己内心是自卑的 , 更不能接受自己“不好”的现实 , 于是就像骑士总显示出自己的强大和骄傲 。
但是 , 展示出超强大的人 , 其实内心越弱小 。 就像我们看到那些过于自信的人 , 内心其实是自卑的 。
骑士在寂静之堡 , 还意识到自己的生命都浪费在回顾过去和畅谈未来之中 , 没有抓住现在 , 快乐地活在当下 。
其实 , 很多人和骑士一样 , 因向头脑中的思维认同 , 用过去的经验束缚自己 , 用未来的不确定吓唬自己 , 于是忘记了当下的美好 。
更重要的是 , 向思维认同时 , 我们制止不住大脑思考 , 于是就进入了痛苦之中 。

学乃身之宝TB武志红:大多数人的痛苦,根源于自我尚未形成
本文插图
再次 , 学会爱自己 , 像苹果树一样活着 。
从寂静之堡出来后 , 骑士正在接近自己的内心 , 而到了知识之堡 , 他离形成内聚性自我又近了一步 。
其一 , 骑士领悟到爱自己是关键 。
在知识之堡 , 骑士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的真面目 , 而不是只把世界当作自己目标的对象和工具;他意识到自己把需要当成了爱 , 他对妻子和儿子的需要胜过自己的爱;他需要的是被拯救少女的爱 , 以及那些他为之而战的人们的爱 , 而这些都因为他不爱自己 。
因为只有爱自己 , 才能爱他人 。
对于骑士来说 , 他领悟到这条真理本身 , 就是在爱自己 , 同时 , 爱自己 , 也是接纳自己 。
当骑士看到镜子里真实的自己 , 就说明他不再自卑 , 而是更加自信 , 认为自己基本上是好的 , 于是镜子里的他是一个既迷人又有活力、眼睛里闪现着爱与同情的男子 。
其二 , 骑士明白人要有发自内心的愿望 。
对于人来说 , 需要雄心抱负 , 但这个雄心抱负并不是要证明自己比他人有多强 , 而是从内心产生的雄心壮志 , 这样才能真正幸福快乐 。 因为那是纯洁的愿望 , 没有与人争夺 , 也不是要个他人攀比 , 也不会伤害他人 。
思想中的愿望 , 因为还是忙着想要自己期待中的自己 , 对富有的渴望 , 所以这还是头脑自我这个层次 , 而从内心发出的愿望则接近内聚性自我这个层析的边缘 。
其三 , 骑士意识到自己不能在以别人喜欢的方式活着 。
骑士意识到 , 自己一直以一种自以为会让别人喜欢自己的方式活着 , 包括拯救那些不需要帮助的少女 , 目的是证明自己的善良和强大 , 但这并不是自己内心的愿望 。分页标题
他希望自己像苹果树一样活着 , 当好一棵树 , 尽一棵树该尽的本分而已:实现它的价值 , 造福于世人 。

学乃身之宝TB武志红:大多数人的痛苦,根源于自我尚未形成
本文插图
当骑士可以按照自己内心来选择怎样活着时 , 他缺少的就是最后一步 , 那就是勇气 。
在志勇之堡 , 他面对内心的恐惧和疑惑时 , 头脑自我还在发挥作用 , 最后 , 他明白眼前的大怪龙只是一个幻觉时 , 变获得了真正的勇气 , 于是他的内聚性自我才真正诞生 。
至此 , 我们了解到骑士途经三个城堡 , 逐渐从头脑自我走向内聚性自我的全过程 , 这时也是走出痛苦的美好时刻 。

学乃身之宝TB武志红:大多数人的痛苦,根源于自我尚未形成
本文插图
写在最后:
骑士在真理之颠 , 完成的是无我这个层次 。
当他放下对所有人的成见 , 与自己和解 , 与生活和解 , 不再畏惧 , 交出信任时 , 他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 此时的他 , 可以真正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 , 内心充满爱 , 与天地融为一体 。
我想 , 对于普通人来说 , 做到“紧握已知不自知 , 只因难以放开执”不那么容易 , 但我们可以从简单的改变开始 , 就从敢说“不”开始吧 。
【学乃身之宝TB武志红:大多数人的痛苦,根源于自我尚未形成】因为敢于拒绝 , 就说明我们在尊重自己的感觉 , 不那么在意外界的评价 , 进而有种“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