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真相与误区|医生患癌后,跟家人约定放弃抢救:真有那一天,让我有尊严地走
走进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重症医学科主任丛云峰的办公室 , 印入眼帘的是几面锦旗 , 当问到锦旗背后的故事 , 丛云峰主任略带惋惜地说:好几面锦旗是家属感谢他“让亲人走得尊严体面 , 不留遗憾” 。
本文插图
丛云峰医生
医院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 , 作为重症科的医生 , 丛云峰每天都见证生死考验 , 但他万万没想到的是 , 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病人 , 为自己的死亡担忧 。
医生患癌后说:“如果真到了那一天 , 让我有尊严地走”
当时 , 他因为工作出色 , 得到了去国外学习的机会 , 临出发时 , 他去医院做了个体检 , 结果显示“胆道有个占位” , 作为一个有着20年临床经验的医生 , 他第一反应就是胆管癌 。
胆管癌虽然临床上很罕见 , 但恶性程度极高 , 有着“癌王之王”的称号 , 他不想耽误这次学习的机会 , 于是快速决定手术 。
本文插图
手术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 前前后后耽误了十天 , 在漫长的等待中 , 丛云峰也爱胡思乱想 。
他想起接诊的患者中 , 有一个老年患者 , 因为肺心病 , 老人只能跪着喘气 , 家人一直尽力医治 , 但病情仍不见好转 , 直到老人进了ICU , 才有了死了想法 。 当时 , 老人憔悴地对丛云峰说:“这一生我没有遗憾了 , 我感到很幸福 , 但不要让我这样活了 , 让我走吧 。 ”
他害怕自己也会走到那一步 。
一天 , 他对妻子说:“如果手术不成功 , 我无法对自己作决定 , 请不要让各种医学技术在自己身上表演 , 我不想用昂贵的代价来维持最后那点没有质量的生命 。 ”
手术后 , 丛云峰恢复得很好 , 他按规定时间去了国外学习 , 跟之前唯一不同的是 , 身上需要带着引流管 。
如今 , 他又重回工作岗位 。
“历劫”后 , 丛云峰更能理解患者安乐死的想法 。 “能有尊严的告别 , 也算是为人生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 ”
拒绝过度治疗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医生患癌后,跟家人约定放弃抢救:真有那一天,让我有尊严地走】 避免“遗憾离世 , 人财两空”
● 刘端祺教授:“反对过度治疗 , 让患者有尊严的死亡”
《英国医学杂志》(BMJ)前主编Richard Smith曾经说过一些惊世骇俗的话 , 他将癌症定义为“最浪漫的死亡方式” , 是因为癌症患者死亡前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向世界告别 。
很多人听后觉得反人道 , 但北京军区总医院刘端祺教授却不这么想 , “‘癌症是最佳死亡方式 , 甚至是最浪漫死亡方式’并不是反人道 , 恰恰相反 , 他表示的正是对当下过度治疗的一种担忧 。 另一方面 , 这也是对终末期癌症患者的一种理性忠告 。 ”
此话一出 , 引来一片哗然 。 但其实 , 肿瘤过度治疗早已不是秘密 。
早在2014年 , 央视在对癌症患者的采访中就明确指出 , 癌症过度治疗会徒增患者痛苦 。
据不完全统计 , 我国临终患者呼吸支持系统所支付的医疗费 , 占所有医疗费用的75%以上 。 专家介绍说 , 对于明确已经无法挽救的患者来说 , 家属不惜一切地全力抢救 , 其实是相当残忍的 。 这样只是稍微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 , 而病人却要忍受肉体和精神上的创伤 。
“医生不可能治愈每一例患者 , 医学也不可能消灭一切疾病 , 死亡仍是绝大多数晚期肿瘤患者现阶段的必然结局 。 ”刘教授解释说 , 面对已明确不可治愈的患者 , 更人道的方法是让他们“向世界告别 , 留下遗言” , 而并非“遗憾离世 , 人财两空” 。
他认为 , “优逝”也应该和“优生优育”一样被理解和认同 。
● 北京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顾晋:对患者来说 , 死亡是期盼、死亡是希望、死亡是幸福 。分页标题
“医生 , 求你救救他 , 花再多钱我也愿意!”作为一个肿瘤科医生 , 遇到弥留患者时 , 这是家属最常说的一句话 。
在现实生活中 , 我们宣传得更多的是“好死不如赖活着” , 家属们也无法接受放弃治疗 , 而事实上 , 我们努力延长他们的生命 , 其实只会让他们的痛苦延续 。
“我曾经见过很多癌症患者 , 最后被癌症折磨得骨瘦如柴 , 对他们来说 , 死亡是期盼、死亡是希望、死亡是幸福 。 ”
比如很多消化道癌病人 , 到了晚期进食都困难 , 他们只能用鼻饲维持生命;而肺癌病人更为可怜 , 他们需要每天戴着呼吸机 , 没有意识 , 虽然人活着 , 但早已没了意识……
还记得希波克拉底的铭言:“有时去治愈 , 常常去帮助 , 总是去安慰” 。 作为医者 , 我们应该尊重生命 , 在强调高科技 , 比拼高技术的同时 , 也该反思 , 我们是否真的做到了“适度、合理的治疗”?
“尊严死”离我们还有多远?
缓和医疗:让癌症末期病人安宁地走向死亡!
2018年6月 , 中国台湾地区著名电视主播傅达仁选择了前往瑞士 , 在至亲的陪伴下 , 安乐死 。 之后 , 其家属将安乐死的过程公开 , 引发了生死大讨论 。
本文插图
傅达仁视频截图
虽然名为安乐死 , 但它的发展并不“安乐” 。 1986年 , “安乐死第一案”的过程还历历在目 。 医生蒲连升因为为肝硬化患者执行安乐死 , 而被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提起公诉 。
本文插图
蒲连升
当时 , 他在接受采访时称“我作为一个医生 , 尽我医生的职责 , 减轻病人的痛苦 , 何罪之有?”
最后 , 蒲连升被无罪释放 。 但这件事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事后 , 他再次接受采访时称:“再有类似情况 , 就是拿10万 , 100万 , 我也不可能给他做的 。 ”
在中国 , 没有人能随意决定别人的生死 , 更没有人愿意做“刽子手” 。 也许 , 这也是中国一直未能执行安乐死的原因之一 。
另外 , 也有相关人士指出 , 安乐死如果被立法 , 可能会被一些人利用 , 用以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 。 荷兰就是前车之鉴 。
但其实 , 尊严死不单单只有安乐死才能实现 , 缓和医疗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
缓和医疗 , 又叫安宁疗法 , 它指的是对生命即将走到终点的癌症晚期病人、慢性病终末期病人 , 放弃使用激烈的治疗手段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综合科主任医师张蓓曾目睹过“缓和医疗”的效果 。 当时他的一位亲友患乳腺癌 , 发病时全身多处出现转移 , 当时医生做出了“不予治疗、进入临终关怀”的诊断 , 虽然很不甘心 , 但家属还是将老人接出了医院 。
在最后的三个月里 , 其家人带他去坐了邮轮 , 看了大海 , 最后老人的女儿告诉张蓓:“唯一安慰的是 , 妈妈走时安详 , 没有受太多苦 。 ”
“缓和医疗”理念问世近半个世纪以来 , 支持者也在逐渐增多 。 一方面 , 缓和医疗能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花费和医疗浪费 。
本文插图
另一方面 , 对饱受疾病折磨的患者来说 , 做抢救只会徒增病人痛苦 , 倒不如让病人在舒服的环境、家人的陪伴下安静地离开 , 这才是真正的尊重生命 。
当然 , 缓和医疗并不是放任病人不管 , 医生建议 , 家属在照顾病人时还可以做到四点:
第一 , 倾听病人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
第二 , 弥补人生的遗憾 。 可以让见见朋友 , 去周围旅游、一起听一场音乐会等等 。分页标题
第三 , 回顾这一生的经历和成就 , 可以读读以前的日记 , 看看家庭相片 。
第四 , 跟病人讨论后事的处理 。 比如追悼会上用什么照片 , 对墓地有什么要求 , 遗体想怎么处置 。
疾病的发生 , 从个人到家庭 , 都会受到影响 , 而医生 , 他们的使命是“治病救人” , 作为家属 , 更应把“人”放在第一位 , 尊重生命 , 尊重病人自己的意愿 。
最后 , 附上一句卡曾斯的话:“死并不是人生最大的损失 , 虽生犹死才是 。 ”
本文为***作者原创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李教授说肿瘤防治|良性肿瘤并非“善类”:做到这几点,能阻止其恶变
- 泽宇营养师|柳叶刀:每一滴酒都在伤害你的健康,5个喝酒常见知识误区要了解
- 医学界|ASCO年会妇科肿瘤3大亮点深度解读
- 妙手医生|糖尿病:简述“八重奏”与“五驾马车”,以及糖尿病3点防治误区
-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放弃治疗的癌症患者多达四分之一,背后有3个原因,让人无奈
- 缑安妮医生|关于“喝奶”的九大误区,几乎所有人都在犯,快来看看你犯了几条
- 潇湘晨报|骨质疏松防治的这些误区,你需要知道
- 医学界肿瘤频道|本届ASCO的乳腺癌精华研究,两位美女教授给你总结好了!
- 御方堂中医肿瘤|将近3年,这个乳腺癌患者每个月都坚持和医生见一次面,为啥?
-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深圳十大高发癌症出炉!肺癌仅排第二,第一名为什么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