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原创 丰田市值被超越,大众联手福特阻击特斯拉,车市拐点已来临?


十年人事几番新 。
上个十年的结束和开端之时 , 丰田不仅终结了通用汽车“连续77年全球销冠”的称号 , 而且突破千亿美元的市值 , 成功把大众和通用远远地抛在身后 。
然而 , 丰田保持了长达十年的这一领先优势 , 终于被特斯拉所超越 。
6月10日晚间 , 特斯拉股价突破1000美元大关 , 超过丰田汽车成为全球市场价值最高的汽车公司 , 市值达到1901亿美元 。

大众|原创 丰田市值被超越,大众联手福特阻击特斯拉,车市拐点已来临?
本文插图
有人说 , 这是历史性的拐点 , 代表了电动化以及智能化革命的胜利 , 如同重现当年苹果对诺基亚的打击那样 , “后浪”推翻了“前浪” 。
【大众|原创 丰田市值被超越,大众联手福特阻击特斯拉,车市拐点已来临?】虽然丰田和特斯拉一样 , 都是用了十年将市值推至千亿美元 , 但两者的股价和销量却是天渊之别 。
或许这次 , 特斯拉达到千万销量与千亿利润的速度 , 会比起丰田全面转型“新四化”要快得多 , 但像丰田、大众以及通用这些拥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汽车企业 , 是否真的那么不堪一击?
我们倒也不必那么快给出结论 , 毕竟这个新十年才刚刚开始 。
尤其对于刚刚卸任大众品牌CEO的迪斯来说 , 加速带领大众集团全面转型电动化 , 履行当初许下的种种承诺 , 才能确保今后的仕途顺利 。
于是 , 就在特斯拉市值首超丰田之后 , 大众先后宣布了两起重磅消息 , 决心“抢头条” 。

大众|原创 丰田市值被超越,大众联手福特阻击特斯拉,车市拐点已来临?
本文插图
首先是大众福特之间的合作形式 , 已经由去年7月的“战略合作”升级为“战略联盟” , 并计划在中型皮卡、商用车和电动车领域发挥更大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合作的作用 。
随后 , 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 , 大众中国和江淮汽车已分别完成对江淮大众新股权的认购 。 在正式成功增持江淮大众的股权至75%之后 , 大众寄望该合资公司能够在2025年为集团带来最高25万辆/年的电动车销量 , 以及300亿元的总收入 。
“大众集团有个激进的新能源车计划 , 每年都会有新车型 , 包括奥迪车型”在上汽集团举行的股东大会上 , 董事长陈虹还透露 , 上汽大众的MEB工厂将于今年10月投产 。

大众|原创 丰田市值被超越,大众联手福特阻击特斯拉,车市拐点已来临?
本文插图
事实上 , 从“大福”联盟布局商用车 , 到加强今后在华的电动车攻势 , 大众“狙击”特斯拉的愿望正愈发浓烈 。
刚刚工信部公布的最新一期新车申报目录中 , 搭载了磷酸铁锂电池的
Model 3(参数|图片)赫然在列 。
最近国内机构一份调查显示 , 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 3 标准续航升级版 , 裸车成本约为18.87万元 , 平均毛利率高达39.37% , 远超同为豪华车的BBA的平均水平 。
报告还指出 , 倘若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 Model 3的整车成本还将有着6%的降幅 。 再加上明年年初开始生产交付的Model Y(参数|图片) , 如何抵御特斯拉这把“屠龙刀” , 已不仅仅是大众一家的难题 。

大众|原创 丰田市值被超越,大众联手福特阻击特斯拉,车市拐点已来临?
本文插图
不过 , 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特斯拉也有自己的烦恼 。 例如最近曾助其推进上海工厂建设的业务发展副总裁Robin Ren(任宇翔)选择了离开 。
这位曾是特斯拉地位最高的华人高管 , 在特斯拉这一关键的历史这点离开 , 多少有点耐人寻味 。
伯恩斯坦的一份研究显示 , 特斯拉的高管流动率折合成年率约为27% , 高于其他企业15%的离职率 。 分析师还指出 , 高离职率将会带来企业的不稳定性 , 还可能导致其它高层管理人员对公司发展方向的担忧 。分页标题
马斯克对这一问题目前显然仍未给予过多关注 , 毕竟凭借国产Model 3 , 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车市的市占率已达到约13% , 极力推动国产化才是其眼下的首要重任 。

大众|原创 丰田市值被超越,大众联手福特阻击特斯拉,车市拐点已来临?
本文插图
相反 , 5月中国品牌的市占率 , 则再度滑向低谷 , 跌至34.1% , 比上个月的34.6%还要低 。
今年前5个月的车市销量中 , 前十个席位中中国品牌仅剩两席 , 分别为吉利和长安 。 与2019年全年这两家所获得的份额相比 , 吉利基本守住了自己的基盘 , 但喜人的是 , 长安汽车的份额却增长了1% 。
在车市销量愈发向头部车企集中的情况下 , 车企之间的比拼无疑将会步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 除了最基本的产品力、质量、服务等方面 , 企业对成本、效率以及管理各方面的全方位把控也将至为重要 。
值得注意的是 , “三大”中的一汽和长安今年的发展势头都相当不错 , 这或将会给东风带来一定的压力 。 因为在即将到来的股比全面开放以及“三大合并”的重要节点来临前 , 自主品牌的业务势必先要立稳阵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