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千年石窟映古刹
陕北研学
千年石窟映古刹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你知道今年的6月13日是什么日子吗?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是什么日子呀?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那我给你科普一下吧!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2005年12月22日 , 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 , 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 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从2006年起 , 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确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第15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据不完全统计 , 在今年遗产日期间 , 全国各省区市举办37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为迎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 , 陕历博之友协会结合年度主题“丝绸之路之中外文化交流” , 在6月12、13日 , 组织会员赴陕北研学考察 。 先后前往陕西文物大县—富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子长;中国黄帝祭祀文化之乡—黄陵三地开展“千年石窟映古刹”研学活动 。
活动回顾
本次随行的还有各位熟悉的老朋友——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袁志伟教授哦!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袁志伟
西北大学历史学博士
副教授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2004年考入西北大学历史系 , 2008年开始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研究生 。 2014年获历史学博士学位 。 现任教于西北大学哲学系 , 并担任哲学系主任 , 研究方向为佛教哲学、宗教学、少数民族宗教思想等 。 主持过多项国家和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 。
在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期间服务于陕历博 , 先后承担了志愿者 , 西北大学志愿队队长 , 大学生讲解员等工作 , 因工作出色 , 多次获得陕历博表彰 。
从2018年开始 , “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友”协会特邀其为年度活动教授 , 在活动时随行参与 , 深度解读 , 为会员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系统的知识体系 。 他深厚的知识积累 , 完善的知识构架 , 融会贯通的解读方式 , 优良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会员一致赞誉!
快来康康此行的收获吧!
NO.1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分页标题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袁老师有话说
石泓寺石窟是陕北四大石窟之一 , 石窟依山而建 , 而这次参观的佛洞窟年代为金朝开凿 。 距今约700多年的历史 。 石窟形制中心佛坛、四周有立柱 , 类似于汉式殿堂 。 布局为中间一个大开间 , 四周有回廊 。 有佛造像3300尊 , 因此当地人又称此处为“千佛洞” 。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了解完佛窟布局之后
再来品赏
陕北地区最有特色的宋金
石窟造像之一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水月观音的造像最早来自于印度 , 菩萨头戴宝冠 , 宝冠上有小型佛 , 端庄慈祥 , 气质高雅 。 右腿支起 , 左腿下垂 , 右臂放在右膝上 , 神情优美 , 观音上身穿袈裟 , 胸前及衣裙上装饰宝珠璎珞 , 手腕戴臂钏 , 全身装饰十分精巧 。 表现出得大自在境界 。 这样的造型在接下来的钟山石窟中也能见到 。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千佛形象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咦?为什么在这尊佛背上会有一个方洞?
袁老师说:“这应该是当时固定背光的榫孔;另一种可能是 , 古人认为佛有灵 , 在其背上会开凿一个小洞放置佛家七宝和佛经等 , 主要是装藏所用 。
而在顶上还可以看到一处文字:
我佛当殿住三界 ,
镇得魔军心胆碎 。
众多善友结良缘 ,
过世便是龙华会 。
这段四行七言的题记非常押韵 。 佛教中的魔军原指的是心魔烦恼 , 而从当时宋夏对峙的历史背景来看 , 这里的魔军也可能指的是敌军西夏 , 并反映出当时民众防止敌军入侵 , 祈求太平之意 。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十六罗汉
1、2、3、4.....咦?为什么只有十六位罗汉呢?不是十八位吗?
唐宋时期出现了十六罗汉造像 , 又叫十六尊者 。 十六罗汉的来源 , 主要依据唐玄奘翻译的《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 , 记载释迦牟尼佛圆寂时将佛法嘱托给十六位大弟子 , 并嘱咐他们用佛法普渡众生 。 而我们现在所看到十八罗汉是清朝乾隆年间 , 乾隆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活佛认为:十八罗汉的最后两位应该是降龙罗汉(迦叶尊者)和伏虎罗汉(弥勒尊者) 。 由于十六罗汉的形象没有具体的经典记载 , 建造佛窟的工匠多凭借想象力来进行塑造 , 因此罗汉的形象最能体现当时佛教造像艺术创新和时代美感 。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还记得小时候看的《西游记》真假孙悟空那一集?
由于难以区分真假
便让地藏王菩萨的坐骑谛听区分
然而我们印象中的谛听是这样的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实际人家是这样滴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分页标题 谛听是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着的通灵神兽 , 可以通过听来辨认世间万物 .
石窟中有的佛像原来都装饰施彩 , 并采用了沥粉贴金工艺等 。 所谓沥粉贴金指的是 , 用装有胶和土粉混合成的膏状物 , 按彩画图案描出隆起的花纹 , 上面涂胶后贴以金箔 , 让图案有立体感 。
例如
下边这一尊佛像
采用沥粉贴金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这座石窟非常值得一看呦 。 这里不仅吸引了万千游客 , 更让来自敦煌莫高窟的同行们将原计划1小时的考察时间延长至一天 , 大家还依依不舍 , 流连忘返呢!
NO.2
子长县
钟山石窟
开凿于北宋 , 是陕西古代佛教石刻和彩绘艺术的一大珍宝 , 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 被史学家称为“第二敦煌” 。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钟山石窟 , 因从远处望去 , 石窟所在小山宛如一口倒扣的巨钟 , 故曰钟山石窟 。 寺院始建于东晋 , 最初石窟命名为万佛岩、普济寺、大普济禅寺 。 于一九八八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 , 才被正式命名为钟山石窟 。 据史料记载 , 钟山石窟有十八窟 , 现开放五窟 , 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窟 。
为了陕历博之友协会的会员们
更全面的了解钟山石窟
大家首先观看了
钟山石窟的纪录片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看完纪录片之后
讲解员小姐姐带领会员们
参观三号窟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哇 , 我在陕历博看到的部分复制品就已经足够震撼了 , 没想到实物竟这么令人叹为观止!
何止呀!这里的北宋石雕佛像更是独一无二的瑰宝呢!
三号窟为钟山石窟的主窟 , 前为木结构单檐歇山式窟檐 。 窟前壁为3座窟门 , 均高3.5米 , 中央门洞上方楣刻篆书“万佛岩”3字 。 据不完全统计 , 钟山石窟佛造像有13000多尊 , 现保留7000多尊 , 这里是陕北地区宋金石窟的代表作 , 也是北宋时期佛教中国化及陕西民间佛像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 。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据讲解员介绍 , 钟山石窟基坛上主造像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像 。 左边是青年时期 , 中间是中年时期 , 右边是老年形态的形象 。 三世佛两侧分别为弟子、菩萨 。 左侧为释迦牟尼的过去世 , 脚踩小莲花台 , 犹如在专心讲经说法;中间为释迦牟尼现在世 , 端坐莲台 , 雍容大度;未来世的释迦牟尼佛的坐莲逐层盛开 , 象征已成佛果 。 从此可以看出古代工匠的雕刻水平技艺高超、工艺精湛 。
袁老师补充说:从造像的造型和手印上看 , 这里的三尊佛像应该表现的是独特的三世佛体系 。 左侧垂足倚坐的是未来佛弥勒 , 中央为释迦牟尼佛 , 右侧为手结禅定印的阿弥陀佛 , 也就是“横三世”和“竖三世”佛的重新组合 , 这应该是北宋当地民间佛教信仰的体现 。
这些佛教造像原来有这么深刻的内涵啊!
分页标题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咦~这个小狮子长得挺别致呀!本以为是文殊菩萨的坐骑 , 没想到小小的狮子也是佛的象征 。 袁老师说到 , 在印度文化中 , 狮子有百兽之王之称 , 也是智慧勇敢的象征 , 因此用来代表最高觉悟者佛 。 狮子一吼 , 震慑百兽;同时佛也能使众生脱离愚昧得到解脱 。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博友们走出第三窟 , 还欣赏了旁边的“洞天福地”石刻 , 这是古人对于钟山石窟的赞誉 , 名副其实啊!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石窟顶上还有一座精美的明清砖塔 , 在夕阳的映照下 , 与周边的青山绿水融合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 , 袁老师为大家讲解了这里的地理形势 , 指出这里很符合山环水抱、藏风聚气 的古代风水学上佳之地 。
夕阳西下
晚霞漫天
陕历博之友协会会员们收获满满
今天的学习任务圆满完成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咯咯咯~~
天亮啦 , 起床啦
陕历博之友协会的会员们
开始了新的一天研学旅程
今天要去的地方是
NO.3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黄陵县
万安禅院
又名千佛洞 , 始凿于北宋 , 明清两代有所增凿扩建 。 是陕北地区宋代石窟的代表 。
哇~上千座佛像 , 真壮观呀!可这么多造像该先看哪尊呢?
嘘 别着急嘛 , 袁老师正在为我们一一介绍呐!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照片拍摄来源于:高大白浮大白
这是黄陵万安禅院的标志性石雕造像之一《阿育王施土因缘》 , 左边托钵的是释迦牟尼佛 , 右边有两个可爱的小孩 , 其中之一就是阿育王的前世 。 关于《阿育王施土姻缘》主要讲的是阿育王前世与佛陀的故事 。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照片拍摄来源于:高大白浮大白
这是黄陵万安禅院的另一著名石雕造像,《释迦牟尼佛涅槃图》 , 表现佛陀涅槃圆寂时的场景 , 佛陀右胁而卧 , 众弟子围绕佛陀 , 悲痛万分 , 古代工匠对神情的刻画生动感人 。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照片拍摄来源于:高大白浮大白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照片拍摄来源于:高大白浮大白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照片拍摄来源于:高大白浮大白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照片拍摄来源于:高大白浮大白
思维佛法的罗汉 , 净土世界的诸佛 , 救苦救难的千手观音 , 还有自在逍遥的水月观音 。
博友们欣赏着古人巧夺天工的杰作 , 感叹于陕西古代宗教艺术的博大精深...
活动总结
☆☆☆☆☆
丝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 佛教的传入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这次参观的石窟寺是宋金时期中国佛教石窟艺术的杰作 , 佛像完全呈现出中国化的特色 。 在陕北有众多的古代石窟 , 本次活动选取其中最为经典的三处 , 并作为一个序列 , 从宋朝到金朝 , 展现出陕西石窟艺术最后的辉煌 。分页标题
袁老师通过专业化的视角、丰富的知识、富有趣味性的语言 , 为大家对比阐释了三座寺窟的建筑形式、造像艺术、宗教文化、历史渊源等 。
黄河泱泱 , 渭水汤汤 , 古老的黄土高原上谱写了中外文化碰撞交融的史诗 , 由此衍生出的石窟造像、寺观建筑坐落其间 , 从地域和文化上构建了以华夏文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 那些刻在石上、埋在地下的文化遗存 , 通过袁教授的细细解读 , 为我们还原了历史 , 构建了文化认同 。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为期两天的石窟探秘这就告一段落了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活动中
会员积极分享知识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好学的心依旧在路上
感谢的话不止在心中
在这里特别感谢:兄弟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 , 不仅热情接待 , 还为会员们开放了不对公众开放的区域和洞窟;感谢袁教授放弃休息时间 , 与会员随行 , 为大家深入解读;感谢资深会员——刘鑫老师、程倩倩老师对本次活动的周详计划和安排;感谢会员们的积极参与和温暖互助 。
正是因为各方面不遗余力的支持和帮助 , 才让陕历博之友协会的活动越来越精彩 , 让协会大家庭越来越温暖~
这次丰富的知识大餐是否让你眼界大开?想加入陕历博之友协会大家庭嘛?
快快关注我们吧!
还有更多精彩活动等你哦!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校阅审核:冯莹
文案编辑:贾佩霈
黄东航

陕西历史博物馆|回顾|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陕历博之友协会与你一同出发
本文插图
扫描二维码
关注“陕西历史博物馆之友协会”
(版权所有 转载注明)
投稿合作邮箱:7490433@qq.com
长按扫描关注 , 把历史随身携带
点亮“在看” 吃多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