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促进中心|【企业家】稻盛和夫: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


_本文原题:【企业家】稻盛和夫:抱利他之心 , 行利他之事
今天推荐的文章选自稻盛和夫的新书《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 。 在本书的导读里 , 稻盛和夫阐述了自己写这本书的根本目的 。 他认为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 人们物质条件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 但高速发展的背后 , 也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问题 , 每个人只追求事情的结果和个人胜利的果实 。 所谓的道德、同理“心”已经丢失了 。
他由此向世人发出郑重的嘱托:只要凭着利他之心、感谢之心、谦虚之心、知足之心、强韧之心 , 坚持贯彻正道 , 时刻培养美好心根 , 积极实践 , 没有人不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
就是这些看上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方法 , 蕴藏着人生转机的力量 。
本文选自第二章“动机良善” , 在本章中 , 稻盛和夫先生通过回顾其一生的重要时刻 , 揭示了做人、做事动机良善的重要性 , 告诉我们 :你的“心态”会对工作和经营会产生重要影响 , 只要“抱利他之心 , 行利他之事 , 命运自然就会好转” 。
共勉 。

精益生产促进中心|【企业家】稻盛和夫: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
本文插图

精益生产促进中心|【企业家】稻盛和夫: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
本文插图
在利他的地基之上
建立成功的大厦
京瓷创建之初提出的经营动机是:把我个人的技术发扬光大 。 让我开发的精密陶瓷技术广为人知 , 并用这个技术制造优良的产品 , 这曾是京瓷公司的使命和存在的意义 。
换句话说 , 创办京瓷公司 , 是为了实现我作为技术人员的个人梦想 。
但是 , 创业第三年的某天 , 发生了一件事 , 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公司存在的意义 。
十余名上一年刚录用的高中毕业的员工 , 突然来到我的办公桌前 , 排成一列 , 递上一纸“要求书” , 态度强硬 。 其中罗列了加薪、奖金额度等待遇改善以及未来保障等要求 。 他们说:“如果不答应这些要求 , 我们就全体辞职 。 ”
成立不久的公司 , 没有什么实力 , 对他们的要求不可能照单全收 。 而且 , 对无法兑现的事情做出承诺 , 是不诚实的行为 。
我把他们带回我当时的住所 , 那是只有三小间的市营住宅 。 我拼命说服他们 , 经过三天三夜的促膝长谈 , 最后 , 他们总算全都理解了我的想法 , 接受了我的意见 。 但是 , 那一夜我却失眠了 。
“所谓企业经营 , 难道是这样的吗?我竟然走上了这条艰苦的道路!”我心里既迷惑又后悔 。
回顾自身 , 我出生长大的鹿儿岛 , 以及父亲经营的印刷作坊 , 都在“二战”临近结束时遭空袭被炸毁了 。 战后 , 母亲靠着变卖和服等手段 , 让七个孩子吃上了饭 。
在这样的家庭中 , 只有我一个人提出“非分”的要求 , 让家人花钱把我送进了大学 。 因为这个缘故 , 参加工作后 , 我一直往老家寄钱 , 从未间断 。
连自己的家庭都照顾不过来 , 怎么还要照顾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员工、保障他们将来的生活呢?这样一想 , 我甚至有了后悔的念头:“早知如此 , 当初就不办公司了 。 ”
但是 , 经过彻底思考 , 我得出一个结论 。 公司的存在 , 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抱负 , 而是为了守护员工的生活 , 给他们带来幸福的人生 。 这才是公司的使命 , 这才是企业经营的意义 。
悟到这一点 , 下定这个决心时 , 我如释重负 , 犹如拨云见日一般 , 心中透亮了起来 。 于是 , 我心思一转 , 确定了公司的使命: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
这一系列事情成为契机 , 让我完全放下了创业之初所怀抱的个人动机 , 将京瓷的存在意义从“利己”转变为“利他” 。 可以说 , 那就是我作为经营者重生的瞬间 。分页标题
京瓷后来的急速成长 , 就建立在“追求全体员工的幸福”这一坚实的利他基础之上 。 用这样的理念去经营企业 , 就能与员工产生共鸣 , 获得他们的认同 , 他们就会不惜一切努力予以协助 。

精益生产促进中心|【企业家】稻盛和夫: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
本文插图
在商业世界的竞争中
利他之心才特别重要
在企业经营的世界里 , 当我们强调“利他之心很重要”时 , 我们一定会听到批评和反驳的声音:在严酷的商业社会里 , 靠“利他”、靠“关爱之心”之类的东西 , 能经营好企业吗?
然而 , 正因为是在炽烈竞争的商业世界 , 所以“体谅他人之心” , 也就是利他之心 , 才特别重要 。
在三十多年前有这么一件事 。 当时 , 京瓷出手救助了一家陷入经营困境的风险企业 。
那是一家生产、销售车载对讲机的企业 。 车载对讲机在当时很流行 。 正好那时美国掀起了无线通信的热潮 , 趁着这股势头 , 这家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迅速成长 。
但是 , 当这股热潮退去之后 , 这家雇用了几千名员工的企业立刻就陷入了困境 。 于是 , 经人介绍 , 他们请求我的帮助 。
京瓷与这家公司合并以后我才知道 , 这家公司中有一个思想偏激的工会组织 。 工会成员们不好好工作 , 把热情都倾注在“工人运动”上 。 他们多次态度强硬地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 因为他们要求的内容都极不符合常理 , 所以我一概拒绝 。
自己的主张通不过 , 他们很愤怒 。 于是他们开车结队 , 来到京都 , 在街头展开宣传活动 。 他们在京瓷公司和我家周边张贴传单 , 污蔑京瓷公司和我个人 。 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年 。
【精益生产促进中心|【企业家】稻盛和夫: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但是 , 对他们的这些行为 , 我并没有采取对抗措施 , 我把心血倾注在这家合并公司的重建事业上 。 一直到这些人离开公司为止 , 经过了长达七八年的时间 。 在这期间 , 我们蒙受的损失和困扰难以估量 。 然而 , 我不吐一句怨言 , 不发一声牢骚 , 只是一心一意为员工 , 拼命提升企业效益 。
这样做的结果是 , 这项亏损的事业终于开始盈利 , 员工们在工作中充满了自豪感 。 这家公司后来成了京瓷机器制造事业的一部分 ,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精益生产促进中心|【企业家】稻盛和夫: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
本文插图
十几年后 , 京瓷又吸收合并了一家濒临倒闭的复印机公司 , 它成了京瓷的子公司 , 于是京瓷帮助它重建 。 承担重建工作的核心人物 , 就是我们当年煞费苦心、努力重建的那家风险企业的原厂长 。
他成为这家子公司的首任社长 , 在就职致辞中 , 他说:“我曾经是被救助的一方 , 现在站到了救助别人的位置上 。 我禁不住产生这种感觉 , 命运是多么不可思议啊!”
这家复印机公司从那以后业绩大幅提升 , 作为京瓷集团的一员 , 为集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
曾经 , 尽管我拯救了一家企业 , 却因为一部分过激的员工而大吃苦头 。 但我没有因此而气馁 , 而是为了员工 , 一心行善 , 拼命努力 , 最后因缘际会 , 好的结果又回到了我身上 。

精益生产促进中心|【企业家】稻盛和夫: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
本文插图
上天赐予的财富和才能
要回馈社会
如果说迄今为止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明 , 是以“还要更多”这种利己的欲望为原动力获得了进步发展的话 , 那么 , 从今往后的文明就应该转变为让他人更幸福、让社会整体更好的 , 以利他为基础的文明 。
基于这样的人生观 , 我开始将自己拥有的财富回馈给社会 。 创办稻盛财团 , 设立京都奖就是这样的举措 。分页标题
京瓷股票成功上市 , 我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巨大财富 , 这让我颇感困惑 。 我开始认识到 , 财产绝不是我个人的私有物 , 不过是社会暂时委托我保管的东西而已 。
那个时候 , 我有幸获得了一个奖项 , 是颁发给为技术开发做出贡献的人的奖项 , 受奖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不应该是获奖者 , 而更应该是颁奖者 。
以此为契机 , 我创设了京都奖 , 准备将自己意外获得的财富尽量回馈给社会 。
获取利益或财富需要用正当的方法 , 同样 , 使用它们也要有正确的方法 。 从正确的为人之道出发 , 最好的“散财之道”是什么呢?就是将通过企业经营获得的财富用在自己以外的、“为了社会 , 为了世人”的方面 , 将财富再次回馈给社会 。
出于这样的思考 , 我用自己的私有财产设立了稻盛财团 , 以财团的基金为基础 , 开始了京都奖的运营 。
京都奖的颁奖对象为尖端科学、基础科学和思想艺术三个领域中的杰出人才 。 这是因为我认为 , 在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 , 人类精神层面的进化也非常重要 。 这两者可以说是人类文化、文明的表和里 , 抑或说是阴和阳 。 只有这两个方面平衡进步 , 才称得上是人类真正的进化 。
值得感谢的是 , 创立之后 , 经过35年的发展 , 京都奖成为能与诺贝尔奖媲美的、被广泛认知的国际性表彰事业 。

精益生产促进中心|【企业家】稻盛和夫: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
本文插图
同样 , 作为经营者 , 一路走来 , 我积累的经验也应该回馈社会 , 为此 ,作为道场 , 我创办了“盛和塾” 。 35年来 , 我不断向年轻的经营者们讲述、传授我的经验和思想 。
盛和塾的开始 , 是因为京都的年轻经营者们在听完我的一次讲演后 , 恳请我务必向他们传授经营之道 。
刚刚开始时 , 只是在晚上的空闲时间 , 大家边喝酒边交流 。 后来大阪的经营者们也要求参和 , 并取了“盛和塾”这个名字 , 此后 , 我们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了大阪、东京、神户等地 。
盛和塾主要是传授经营哲学和具体经营方法的场所 , 这种哲学和方法是经营者应该掌握的 。 这也为经营者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 , 大家聚集一堂、侃侃而谈、坦诚交流 。 在这个过程中 , 盛和塾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 。
盛和塾的活动 , 我始终是义务举办的 , 这其中蕴含着我自己作为经营者的思考 。
27岁创办京瓷时 , 我不过是一介技术人员 , 没有机会向任何人学经营 。 我一直是边学边做 , 反复试错 ,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摸索企业经营的方法 。
现在 , 中小企业占日本企业总数的99% , 这些企业的经营者们和我当初一样 , 不知道什么是经营 , 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学到经营的本质 。 对于经营来说 , 非常重要的心灵应有的状态是什么 , 却没有地方可以学 。
虽然日本盛和塾在2019年就终止活动了 , 但它已经走出了日本 , 扩展到中国、巴西、美国等国家 , 塾生人数达到了13000人左右 。
盛和塾从设立开始 , 已经超过35年 , 我已经讲完我要讲的一切内容 。 我祈愿 , 塾生们能从心底接受我以“善意的动机”向大家传授的内容 , 并在各自的舞台上加以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