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传播学|如何劝服一个固执到极点的人?


_本文原题:如何劝服一个固执到极点的人?

浙大传播学|如何劝服一个固执到极点的人?
本文插图
我最近有一个哥们 , 小虎 , 满脑子都想着创业 。 按道理来说 , 朋友想干一番事业 , 我应该支持 , 但怎么说呢......我觉得他并不适合创业 。
理由很简单 , 他对于商业的基础知识只知皮毛 。 之所以会萌生创业的想法 , 也无非是看来《乔布斯传》《穷查理宝典》等励志名人传后一时热血上头罢了 。
现在问题来了 , 我该怎么劝说我的哥们“悬崖勒马”呢?他是我见过性格最轴的人之一 。
我的方法是 , 用“重构框架”的思维劝服 。
如果你是《奇葩说》的铁杆观众 , 应该听过马东对辩论的看法 , “所谓辩论 , 就是争夺一个词的定义权 。 ”

浙大传播学|如何劝服一个固执到极点的人?
本文插图
换言之 , 语言的权力 , 来自于框架 。 那么 , “框架”的定义是什么呢?
一言以蔽之:框架是你大脑里 , 无意识的思考规律 。 或者说 , 是你对这个世界运行规律的 , 无意识的总结 。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 。 第一个是规律 , 这个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 比如 , 牛顿力学之类的物理现象 , 孝顺父母之类的人际法则 , 都包括在内 。
第二个关键词则是无意识的总结 , 而这个就是每个人自己的主观价值观了 。 比如 , 有些人认为“男大当婚 , 女大当嫁”的理念 , 天经地义 。 这些理念就像一套算法 , 被刻在了他们大脑的神经回路上 。 只要接受到类似信息 , 他们就一定会按照这个方式去处理推断 。
以上这些默认的思考方式 , 就是所谓的“框架” 。 那么它不仅仅是一套处理信息的算法 , 它更是一个信息过滤器 。
什么意思?也就是说 , 我们只能听进去 , 符合自己框架的信息 。

浙大传播学|如何劝服一个固执到极点的人?
本文插图
你可能听过一个说法 , 叫做“拿锤子的人 , 看什么都像钉子” 。 确实是这样 , 由于经验、专业、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 我们大部分人的思考框架都是相对固定且单调的 。
就好比你要求一个心理学家从经济学的角度剖析病人心理 , 这绝对是强人所难 。
人和人的纷争 , 两代辈分之间的代沟 ,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框架”的不同 。
父母崇尚节俭的生活 , 年轻人喜欢用信用卡透支未来 , 你能说谁对谁错吗?框架不同而已 。
那 , 是不是意味着冲突的双方就一定无法达成共识了呢?
当然不是 。 只要你能成功唤醒对方心中与你相符的框架 , 照样可以“求同存异” 。

浙大传播学|如何劝服一个固执到极点的人?
本文插图
是的 , 每个人的框架并非只有一个 , 而是很多 。 它们相互矛盾 , 又彼此共存 。 比如 , 你的领导上班时是个严厉的上司 , 但在家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妻管严” 。 因此 , 你想改变某人对一件事的态度 , 关键就在于 , 你要在他的心中唤醒一个新的框架 。
那具体怎么做呢?很简单 , 针对这个新的框架 , 创造一个新的词汇 。 或者也可以理解为 , 把你的框架 , 浓缩在一个词汇或者一个句子当中 。 这一步非常重要 , 用词只要稍微差一丁点 , 对方的理解就会“失之毫厘 , 谬之千里” 。
举一个关于“得到”的例子 。 我们都知道得到算是知识付费的元老级app , 但是创始人罗胖罗振宇非常讨厌“知识付费”这个词 , 于是一直对外宣传“我们是做知识服务”的 。
仅仅两字之差 , 给人的印象和标签完全截然不同 。 所以为什么说 , 你一定要给框架找到一个极其精准的词 。 因为这个词就是框架的容器 。 容器不对 , 框架硬塞只会适得其反 。分页标题
回到小虎身上 , 你猜我是怎么劝他打消盲目创业的想法?很简单 , 他不是眼里只有创业成功的财富自由吗?那我就把真实的创业失败的悲剧故事发给他看 , 让他知道创业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 , 弄不好就妻离子散 , 负债累累 。
【浙大传播学|如何劝服一个固执到极点的人?】

浙大传播学|如何劝服一个固执到极点的人?
本文插图
总结一下今天的宣讲 , 改变一个人的看法 , 不是创造一个他以前从来不知道的新概念 。 而是 , 唤醒他心中一个沉睡已久的 , 和你有共识的框架 。
今天说到的所有框架 , 它们的本质 , 其实都是主流认为的普世理念 。 它们就在我们心里 , 只是等待有朝一日被唤醒而已 。
从这个角度看 , 最后真正改变你的 , 其实是你自己 。 就像《被讨厌的勇气》里说的那样 ,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 , 是因为你早已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
作者简介:西门君 , 前《跑男》一二季现场导演 , 目前就读浙大传播学在职研究生 。 关注我 , 学习最接地气的传播学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