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贵州|旮旮角角贵州史丨招堤十里荷花是安龙人的后花园


_本文原题:旮旮角角贵州史丨招堤十里荷花是安龙人的后花园

动静贵州|旮旮角角贵州史丨招堤十里荷花是安龙人的后花园
本文插图
正是时晴时雨 , 野菌生长的季节 , 安龙的荷花也开得正好 , 值得去走一趟 。 现在的交通实在方便 , 清早从贵阳出发 , 不到中午就可到安龙 。 找个整洁的小饭馆 , 选个靠窗的座位 , 先泡上一壶清茶 , 安排炒几个牛肝菌、松苞菌之类 , 烧汤自然得用鸡枞菌 , 这可是当地的名产 。 “淡烟漠漠雨初晴 , 郊外鸡枞菌乍生 。 采满筠篮归去也 , 有人厨下倩调羹 。 ”这是咸丰《兴义府志》中“鸡枞菌赋”中的诗 , 署名“张之桐”小注“南皮人” , 应是“张之洞”之误 。 赋中还写道:“香菌号鸡枞 , 托根依芳草 。 有客异味尝 , 雅欲黔南老 。 雨后空山有足音 , 鸡枞香菌餍侬心 。 乱峰迢遞烟岚锁 , 知在深山何处寻” 。 《府志》中还有康熙年贵州巡抚田雯的“鸡枞说”:“以之充庖 , 甘鲜殊可悦” 。 明代杨慎和乾隆时路孟达的鸡枞诗也收录其中 。 《兴义府志续编》中有余厚墉的“咏鸡枞菌”:“宜雨宜晴值仲秋 , 一肩香菌遍街游 。 鸡形垂羽唯高脚 , 螘穴抽芽独繖头 。 瘴岭人来何蓑笠 , 蛮家客至当珍馐 。 牂牁飞渡尝佳味 , 动我蓴鲈兴未休” 。 《府志》中还说“今郡人以鸡枞入酱油 , 味尤旨” 。小小野菌 , 在志书中如此慎重其事记载 , 可见确为安龙佳品 。 顺便说一句 , 清代嘉庆二年(1797)撤原南笼府(今安龙县) , 改设兴义府 , 一直到同治元年(1862年) , 兴义府才移驻兴义县(今兴义市) 。

动静贵州|旮旮角角贵州史丨招堤十里荷花是安龙人的后花园
本文插图
鸡枞菌
当然 , 还要再煮上几个嫩苞谷 。 你就可以定下心来 , 把目光移向窗外 , 透过浓密的柳荫 , 千亩荷花绽放 , 风送荷香 , 清沁袭人 , 这便是有名的招堤荷池 。
招堤的北面 , 有潺潺渠水 , 汇入天然湖泊绿海子 , 当地人又称陂塘海子 。 海子长约十里 , 宽约半里 , 一道石堤横亘其中 , 湖畔遍植垂柳 , 浓荫中露出楼亭檐角 , 水中莲叶尽绿 , 红荷镶嵌其间 , 使人顿生欢喜 。 真得羡慕安龙人 , 实在有福 , 那十里荷花 , 简直就是自己的后花园 。 每当夕阳西下 , 晚风轻拂 , 走出家门 , 转过街口 , 就可以恣眠柳荫 , 饱挹荷香 。 漫步石堤上 , 真如《浮生六记》中所说:“白莲香里 , 清风徐来 , 令人心骨皆清” 。

动静贵州|旮旮角角贵州史丨招堤十里荷花是安龙人的后花园
本文插图
此时 , 人们自然会想起 清康熙年间番禺(今广东)人 招国遴 , 当时任安龙镇游击 。 我一直觉得奇怪 , 为什么一个武官会倡修水利工程?后来才知道是因“有识者言 , 水之形势如反弓 , 不利于安龙 。 安龙之屡被兵 , 用武不克敉安 , 职此故 , 筑堤以易水形” 。 也有人认为陂塘水逶迤数十里 , “其势不聚” , 水又不够深 , “则气之凝也不力” , 所以“锋羽时至 , 用武不宁” 。 于是招国遴捐俸银二千两 , 率工匠 ,用一年时间筑成一道石堤 , 据说“安龙乃安” 。 无论是说水面形状好像反的弓 , 还是说湖水绵延 , 水不深 , 不能聚集气势 , 都不利于战事 ,总之筑堤是与风水、战事有关 , 并非阻挡洪水 。 后人为纪念他 , 名之曰“招堤” , 谁知后来成了一道风景 。

动静贵州|旮旮角角贵州史丨招堤十里荷花是安龙人的后花园
本文插图
道光年 , 张之洞父亲张瑛任兴义知府 , 其宦迹被认为有“五可称”:“一廉 , 二善听讼 , 三治盗 , 四义仓 , 五兴书院” 。 道光二十三年(1843) , 张瑛将招堤筑高 。 咸丰四年(1854) , 又建省耕亭、半山亭 。 当地人黄绍琦也筑挹秀亭 。此后 , 又陆续修建了涵虚阁、一览亭等建筑 。 又于堤畔植柳、水中栽荷 , 形成了今天 “水色涵山色 , 荷香杂稻香”的招堤美景 。分页标题
走过招堤 , 面前是一座林木葱笼的小山 , 楼台亭阁 , 错落其间 , 虽方寸之地 , 布局极为精巧 。 山名金星山 , 右侧崖壁上 , 镌刻有张之洞撰的《半山亭记》 , 由写景入手 , 述“吾家大人”之政绩 。 词藻华丽 , 比喻恰博 , 骈散结合 , 真不敢相信出自十一岁孩童笔下 。 张之洞天生聪颖 , 是个读书种 , 5岁入家塾 , 丁诵先、韩超两位老师给他的影响较大 。 张锳重修明十八先生祠 , 十二岁的张之洞题联:“杀身以成仁洵称志士 , 临难毋苟免不愧先生” 。 此时还将所作诗文结集为《天香阁十二龄课草》 。 13岁中秀才 ,16岁顺天乡试以解元中举 。 可不要小看顺天乡试 , 它与全国的会试共用北京一贡院 , 甚至皇帝也会亲临视察;考生远远超出了直隶举子的范围 , 包括国子监全国的贡监生等 。 第一名必须属直隶省举子 , 称解元 , 第二名必属南方各省 , 称南元 。 如果张之洞不是以原籍直隶南皮应试 , 就中不了解元 。26岁中会试第三名 , 即探花 。

动静贵州|旮旮角角贵州史丨招堤十里荷花是安龙人的后花园
本文插图
【动静贵州|旮旮角角贵州史丨招堤十里荷花是安龙人的后花园】张之洞读书之多之广 , 有些惊人 。 他曾经给成都尊经书院的门生开列了二千余种书目 , 后来作为《书目答问》一书传布全国 。 除了经史子集的传统经典外 , 还有翻译的西学著作 , 比如《新译西洋兵书五种》、《新译几何原本》、《代数术》、《数学启蒙》、《瀛环志略》、《海国图志》《新译地理备考》、《新译海道图说》等 。
张之洞于兵荒马乱中 , 回到安龙与石氏结缡 , 夫妻感情甚笃 。 夫人持家勤俭 , 与张之洞很是契合 。 石夫人去世时 , 张之洞写下悼亡诗:“笼具凄凄惯忍寒 , 箧中敝布剩衣单;留教儿女知家训 , 莫作遗簪故镜看 。 ”张之洞在临终前 , 告诫子弟:“勿负国恩 , 勿堕家学 , 必明君子小人义利之辨 , 勿争家产 , 勿入下流” 。 《清史稿》中说张之洞“ 任疆寄数十年 , 及卒 , 家不增一亩云” , 而捐银千两在安龙城郊购置土地 , 作为书院的学田 。 光绪三十三年(1907) , 他购置了几千册图书和一批教学仪器、模型 , 派人车载、船运 , 又人挑马驮千里迢迢到安龙 , 给新开设的高等小学堂使用 , 并捐银修缮校舍 。 正如汉口英国传教士杨格非所说:“张之洞在中国官吏中是一个少有的人才 。 他不爱财 , 在这个帝国中他本可以是个大富翁 , 但事实上他却是个穷人 。 财富进了他的衙门 , 都用在公共事业和公共福利上” 。 日本驻汉口二等秘书濑川浅之助在给其外务省报告中说:“张总督为该国颇为少见的清廉之士 , 虽历任大官 , 囊中常常空乏 。 ”“其学问和认识人所敬服 , 其纯洁廉正 , 当世无比” 。 有一说是张之洞遗折中有“不树党援 , 不殖生产”之语 , 触及朝廷权贵大忌 , 遂将原本是“文忠”的谥号改成“文襄” 。 辜鸿铭曾说“文襄自甲申后 , 亟力国图富强 , 及其身殁后 , 债累累不能偿 , 一家八十余口几无以为生!”

动静贵州|旮旮角角贵州史丨招堤十里荷花是安龙人的后花园
本文插图
张之洞
正当你发思古之幽情 , 逸兴正浓时 , 急风骤雨很可能不期而至 。 你大可不必失措 , 湖心亭廊足可让你暂避风雨 , 雨中赏荷 , 别有一番景致 。 刚刚还是艳阳高照 , 顷刻便黑云翻墨 , 白雨跳珠 , 绿盘乱翻 。 而湖心亭廊的四周 , 则如张之洞在《半山亭记》中所写:“柳眉烟锁 , 荷盖声喧 , 迷离于远岸者 , 亭之雨也” 。
俗语说:“六月天 , 小儿脸” , 说变就变 。 “卷地风来忽吹散 , 望湖楼下水如天” , 红荷绿盖 , 越显得摇曵多姿 。 微风拂柳 , 水珠滴落 , “更作荷心万点声” 。 碧绿的荷叶上 , 大颗小颗晶莹剔透的珠粒 , 在夕阳的映照下 , 珠光闪烁 。分页标题

动静贵州|旮旮角角贵州史丨招堤十里荷花是安龙人的后花园
本文插图
假如你要过些时日才去安龙 , 则也无妨 。 那时“伞疏还作半池荫” , 而莲实新熟 , 湖藕初掘 , 正可怀幽人素心 , 一饱佳味 , 又是一大快事 。
撰文:周胜
编辑:曾璐
责编:苏畅
编审:陈薇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