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李清照:在花间自顾自地美丽


诗词歌赋|李清照:在花间自顾自地美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宋神宗元丰十年 , 李清照出生在齐州章丘(今山东济南) 。因为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 , 所以她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才华出众 。如世人皆知 , 是大宋的女词人 ,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 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
十八岁嫁于志趣相投的赵明诚后 , 二人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 夫妻琴瑟和鸣、生活甚是典雅美满 。
望尽生活的山色水韵满是“试问卷帘人 , 却道海棠依旧”的儿女柔情 , 仅有的一丝的愁绪不过是”云中谁寄锦书来” 。
这时的易安诗词大多是描述闺中生活并且极为细腻柔情 。
其中《如梦令》的“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和《醉花阴》的“莫道不销魂 , 帘卷西风 , 人比黄昏后”等词句 , 语言尤为清丽崇尚典雅 , 论词强调协律 , 读来总是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其中的意境之美、岁月之惬意 , 称得上是大宋诗词中的一股势不可挡的力量 。
若凭此断定她是一位只知柔情 , 吟诗弄月、单春悲秋之女子 , 那就是对她最大的误解 。若真正读懂李清照的人 , 真正品味过她诗词句之人绝不会有此观点 。
其实相比于前半生 , 李清照的后半生用她自己的一句词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
命运的颠沛流离才给历史赐予了一个更加具有特色的易安居士 , 令人无比欣赏、怀念和敬仰 。
宋钦宗靖康二年 , 金兵入据中原 , 靖康之乱发生后 , 李清照独自押运15车书籍器物南渡 , 期间尽管遭遇许多磨难 , 却都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守护着珍贵的书籍器物 。爱生命、爱舒适的生活 , 不过更珍惜心爱之书籍器物 。
彼时金兵入侵、砸烂宋朝的琼楼玉宇 , 百姓处于水生火热 , 高宗赵构本可以蓄意抗金 , 但却丝毫没有保家卫国的责任感 , 竟带着臣僚仓皇南逃 。
这一切都被刚刚南渡后的李清照看在眼里 , 急在心里 , 借着八咏楼和十四州的典故 , 直诉忧思:“千古风流八咏楼 , 江山留与后人愁” 。
而丈夫赵明诚作为京城建康的知府在叛乱发生时 , 竟在夜里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 。
李清照愤然慨叹 , 在吴江岸边吟下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 ,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 不肯过江东 。”
自此后千百年来 , 纵有无数文人墨客 , 却无人不叹易安居士的巾帼之气度 。
在她身上柔情似水的淑贤从来不会与刻进骨子里的刚毅爱国冲突 , 只不过是留给世人更多的空间去寻找发现 。

诗词歌赋|李清照:在花间自顾自地美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虽是女儿身 , 却是将一腔爱国之情、远大的理想抱负坚定如磐石;虽身处深深庭院 , 同样关心社会时事 , 志杰不屈 , 不忘初心 。
哪怕是颠沛流离的乱世 , 定要做心似明镜、身似琉璃的红衣战士 。
北宋末年 , 由王安石变法和司马光反变法引起的斗争延续到后来 , 双方实力互相倾轧 , 朝廷乌烟瘴气 。外有辽、今的步步紧逼 , 不少明理人士已然意识到危险的来临便借咏叹开元、天宝遗事来隐喻时事之弊 , 警醒执政者 。李清照便在张耒、黄庭坚发表政见后作诗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
那句“呜呼 , 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专 , 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词中的尖锐批判非常人所能及 , 借鞭挞腐化误国的唐玄宗和昏聩无能的臣子来影射当时政坛的昏暗 , 以此表达在内忧外患下百姓的忧心 , 较张耒的诗作寓意更为深刻 , 颇有青出于蓝胜于蓝的风味 。
沈去矜曾说:“男中李后主 , 女中李易安 。”
在长期封建的男尊女卑的思想下 , 想要拥有如此高的觉悟和对时事的敏锐判断着实是难能可贵的 。分页标题
敢于批判、敢于说出口的想法均是来自对故土、国家、百姓的热爱和珍惜 , 奈何力量微薄不能同辛弃疾一样上阵杀敌 , 便只能忧天下之心全然淋漓尽致地用诗词抒发 , “永夜恹恹欢意少 , 空梦长安 , 认取长安道 。”
即使身处“女子无才便是德” , 无论对错与否 , 女子状告丈夫必须坐牢两年的时代 , 她还是选择了心存高洁不低头 。
在二婚丈夫张汝舟的贪婪索取、拳脚相加下 , 毅然选择史无前例的离婚之路 , 势必撕下小白脸的伪装面具 , 告他个欺君之罪 。
所幸 , 命运总是格外照顾不平凡的赶路人 。在一场昂首挺胸的庭堂博弈后 , 用九天的牢狱生活换张汝舟的发配流放和一场婚姻的不将就 。
若真只是文采飞扬 , 吟风叹月的纤纤弱弱 , 而无“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自信和渗进骨血的深明大义、忧国忧民 , 绝不会有留名千古的称赞与怀念 。
是女子又如何 , 逢乱世又如何 , 处于女性地位低下的时代又如何 。
心似明镜、身似琉璃就好 。
只管在岁月的长河中自顾自地美丽 , 余下的交给岁月来处理 。
【诗词歌赋|李清照:在花间自顾自地美丽】
诗词歌赋|李清照:在花间自顾自地美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