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被迫在煤山上吊自尽。而在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之前,崇祯皇帝并未完全放弃,他一道圣旨将辽东总兵吴三桂召回京城——三月初四,明廷封吴三桂为平西伯,会同蓟镇总兵唐通统兵入卫京师。
文章图片
吴三桂剧照
如果吴三桂能够赶在李自成进京之前赶到北京城下,上演一出当年袁崇焕督师挫败清军的好戏,那么吴三桂将无疑青史留名,成为崇祯皇帝的大恩人。但是事与愿违,因为崇祯皇帝之前犹豫不决,没能及早召回吴三桂,而吴三桂所部离京城较远,接到诏书之后的吴三桂紧赶慢赶才于三月十三日进入山海关内,而此时李自成的大顺军已经进抵居庸关,这是京师西部的最后一道关口,三月十七日,大顺军抵达北京城下,十八日晚北京城破,崇祯皇帝自杀殉国。
文章图片
崇祯皇帝自尽
这一剧烈的局势变化无疑让吴三桂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我们来看一下吴三桂所面临的处境,他的前面是被李自成占领的北京城,刚刚逼死自己君父的“叛臣逆子”,而他的身后是山海关,关外是世仇多尔衮和清朝,多尔衮听闻关内形势巨变,调集全国所有力量,全员出动准备趁乱入关。
此时的吴三桂有三个选择:
第一,投降李自成,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毕竟之前已经有很多明朝文武官员投降了李自成,而且被原职留任甚至封爵重用,而且李自成是汉人,取代明朝只不过是改朝换代而已,十分正常;
第二种选择,则是收拢周围的明朝军队,据守山海关,和明朝其余军队收复北京城,但是此举风险极大,北京和山海关之间距离太近,完全没有防守的战略空间,而且山海关主要的防守方向是关外,对关内则无险可守。此外,在此地的明军人数也很少,只有吴三桂自己从辽东带回的数万兵马和山海关不足一万的守军,这些兵马完全不是数十万大顺军的对手。
文章图片
山海关
第三种选择,则是以山海关为筹码,投降多尔衮。这个选择有很大的缺陷,首先吴三桂和清朝作战多年,双方互有死伤,可以说是世仇,虽然多尔衮和之前的皇太极多次拉拢吴三桂,但是吴三桂均未明确表态。更加关键的是,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如果李自成取代朱明,那只是改朝换代而已,但是清朝取代了明朝则是“亡天下”了,吴三桂轻易不愿意成为天下的罪人。
但是,当时的形势已经不允许吴三桂左思右想,必须尽快做出决断,毕竟在北京和山海关之间很难养活数万兵马,而且一旦山海关守军投降李自成,吴三桂将成为“瓮中之鳖”。于是,吴三桂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一个选择——投降李自成。三月二十二日,吴三桂在河北永平府贴出告示:“本镇率所部朝见新主,所过秋毫无犯,尔民不必惊慌。”这里的新主便是指占领了北京城的李自成,由此可见,吴三桂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如果吴三桂能够坚持这一选择,那么在加入大顺朝之后,或许会受到重用,帮助李自成政府明朝残余地方政权,如果真能如此,他也许会成为唐朝的尉迟恭、秦琼那般的人物;或许会被李自成削去兵权,闲置起来,但是这种至少也能够保住性命和富贵,最多得一个投降的骂名。
但是,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李自成先选择了第一个选择,几天后,他又改变了主意,选择了第三条路——以山海关为筹码,投降清朝,成为为清朝卖命的汉奸。至于吴三桂为什么会突然改变主意,选择了一个最差的决定,原因众说纷纭,有“冲冠一怒为红颜”之说,也有说是因为李自成因“追赃助饷”抄没吴家,没有保护吴家的利益之说,但是无论如何,这一决定都让吴三桂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了“汉奸”的代名词。
文章图片
多尔衮像
如果你是当时的吴三桂,你会怎么选择呢?
【 崇祯|李自成逼死崇祯皇帝后,吴三桂有三个选择,他选择了最差的那一个】参考文献:《南明史》、《明末农民战争》
来源:(网络)
【】网址:/a/2020/0816/1597541764.html
标题: 崇祯|李自成逼死崇祯皇帝后,吴三桂有三个选择,他选择了最差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