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武则天为什么立李显为太子?多亏一突厥可汗关键时刻捣乱
690年九月九日 , 武则天在神都洛阳登基称帝 , 并将国号由“唐”改为“周” , 史称“武周” 。自此 , 中国历史进入了为期十五年的女皇统治时期 。
武则天登基时已年届六十七岁 , 按古人的标准来说 , 活到这个岁数已经算是“寿星”了 , 但同时也意味着来日无多 。因此 , 早日为她的武周王朝选出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就成了当务之急的事情 。不过 , 立谁做太子这个问题对武则天来说却显得特别艰难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时有希望继承皇位的共有三人 , 分别是武则天的第三子李显(唐中宗 , 后被废黜皇位降为庐陵王)、第四子李旦(唐睿宗 , 690年被迫让位于武则天 , 并以皇嗣身份软禁于宫中) , 以及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 。
按照正常流程 , 皇位传给自己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 , 即便女皇也不例外 。但问题在于 , 武则天的皇位本来就是从儿子手中抢来的 , 而且她还把李唐的江山改成了武周 。如果让儿子成为太子 , 将来继承皇位 , 那这一切就等于白白瞎折腾了一场 , 用她的侄子武承嗣的话来说就是“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 。可如果立武承嗣为太子不仅不合情理 , 而且武则天自己也心有不甘 , 毕竟儿子再疏远也是儿子 , 侄子再亲近也只是侄子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因此 , 武则天在位初期就被选择继承人的事情搞得焦头烂额 。到底是照顾武氏家族的利益 , 还是照顾自己亲生儿子的利益成为她最犹豫不决的问题 。朝廷大臣依据各自的立场也泾渭分明地分成了两派 , 彼此势同水火 。
692年 , 大臣李昭德劝武则天放弃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想法 , 他进谏道:“自古帝王 , 父子之间 , 都会为了权力互相争夺 , 何况姑侄?”武则天此时也意识到了让家族成员拥有过多权力的危险性 , 因此她立即下令升任武承嗣为太子少保(虚衔) , 并借此罢免了他的一切实权职务 。后世不少人认为武则天此举就表明了她决定将皇位留给自己的儿子 , 其实不然 。武则天明升暗降夺取武承嗣的权力 ,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朝廷不同利益集团的势力保持平衡和分裂 。因为任何一个集团过于强大对皇帝而言都不是一件好事 , 这是所有精明帝王的惯用手段 , 与立储实在没什么必然联系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真正让武则天下定决心将儿子立为太子是一件发生在698年的事件 。当时武周正面临着日趋严重的财政危机 , 底层百姓对女皇的不满情绪也在逐渐上升 , 不少人开始怀念当年大唐盛世的光景 。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关系 , 武则天接受了狄仁杰、吉顼等大臣的建议 , 将她的儿子李显从流放地召回洛阳 , 这是武则天打算由李氏家族继承皇位的明显信号 。
不过 , 信号总归是信号 , 还没确定下来的事情都存在着无限的可能 。最终促使武则天付诸行动是源于一个突厥可汗的突然捣乱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698年秋 , 默啜可汗率突厥大军进犯 , 并宣称:“我突厥世受李氏恩 , 闻李氏尽灭 , 唯两儿在 , 我今将兵辅立之 。”为了抵御突厥入侵 , 武则天立即派出军队前往迎战 。同时又在国内进行紧急征兵 , 准备以人数上的优势压制突厥骑兵的机动能力 。然而过了一个月时间 , 征募到的兵员却不足千人 。由于军情迫在眉睫 , 武则天只好打出了最后的“王牌” 。她宣布任命李显为太子 , 并担任河北道元帅之职 , 统领大军讨伐突厥 。此令一经宣布 , 应征入伍者络绎不绝 , 没多久就征召到了五万大军 。同年九月 , 新募集的军队开赴前线 , 默啜可汗认为战机已失 , 于是主动选择了退兵 。分页标题
一场意外入侵却促成了武则天正式决定将江山归还于李家 , 要说谁是李显复位的功臣 , 突厥默啜可汗应当被记上一功 。
【隋唐|武则天为什么立李显为太子?多亏一突厥可汗关键时刻捣乱】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 王莽|在这个问题上,武则天与王莽的答案为何完全一致
- 吴权|强敌来袭,吴权却不慌不忙,为什么
- 汽车扒一扒|理性分析,碰撞测试比帕萨特更好的迈腾,为什么同样卖不动了?
- 雪佛兰|8月最后几天,雪佛兰为什么要来保定?
- 康帝心理说感情|婆媳关系:婆婆为什么要让儿媳走自己的路呢?
- 康帝心理说感情|“为什么你送了女朋友10几份礼物,一份也送不到心上?”
- 张鑫|“为什么我容易被销售?”|是什么让我们活得富有,又是什么让我们贫穷?
- 育儿房间|为什么很多女人生完孩子,会变得怨气重重?这些事老公要注意
- 冰糖|为什么有的苹果会有“冰糖心”?难道是坏了?这样的苹果能吃吗?
- 元朝|满族人口远少于汉族,为什么能建立清朝,统治中国两百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