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七夕节的由来


民俗|七夕节的由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七夕”来源于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 。“七月七”最早的记载是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 , 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 人俱习之” 。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 。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 , 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旧时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 。“七”又与“吉”谐音 , “七七”又有双吉之意 , 是个吉利的日子 。在台湾 , 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 。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 , 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
乞巧内涵
其实 , 乞巧节并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 , 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 , 民间又称“七姐” 。乞巧节是女子的节日 , 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 , 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 , 在葡萄树下 , 摆上新鲜水果 , 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 , 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 。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 , 最有名的是穿针乞巧 , 即谁穿针引线快 , 谁就“得巧” , 慢的称“输巧” , 输巧者要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蛛丝乞巧则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 , 以其织网疏密为得巧多少;明清时代流行的投针验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缝衣针 , 以盆底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 。除了穿针乞巧 , 还有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拜“七娘妈” 。后来这个“乞巧节”还被传到东南亚以及日本和韩国 。

民俗|七夕节的由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七夕赞美
古代对七夕节赞颂的诗词很多 , 最著名的首选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朝朝暮暮 。
七夕变迁
但是 , 不知哪一天开始 , 乞巧节又有些变味 , 这个节日又被一些人说成是“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最重要的是乞巧 , 乞巧是女孩子向上天乞求智慧灵巧 , 所以七夕是真正的女儿节 。
?中国情人节 , 目前大致有三种说法:一个是元宵节(也称上元节 , 即正月十五);二是农历三月初三;三是近年来兴起的七夕节(即乞巧节 , 七月初七) 。
其实中国情人节应该是“三月三” 。农历的“三月三” , 时值清明前后 , 杨柳婆娑 , 春暖花开 , 帅哥靓女相约踏青 , 互表爱慕之情 , 才是最具浪漫的情人时节 , 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情人节’是三月三 。
【民俗|七夕节的由来】
民俗|七夕节的由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