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深圳私募告别“草莽时代”



股票|深圳私募告别“草莽时代”
本文插图
腾讯、华为等高科技公司的成就 , 很容易让人忽视深圳金融市场的成绩 。 其中私募基金就是代表行业之一 , 目前深圳注册的私募基金数量居全国第2 , 机构资金规模居全国第3 。
在2010年前 , 深圳私募疯狂生长 , 诞生一大批私募机构和民间股神 , 但随着越来越多来自公募、券商的正规军加入 , 深圳私募正在告别草莽时代 。
那些草莽年代的私募枭雄
私募这个充满活力的行业 , 从一落地就开始野蛮成长 。 国内私募基金获得合法地位的时间比较晚 。 中国私募是起于1990年代 , 调整于2000年左右 , 爆发于2010年左右 。 2014年以前 , 私募基金长期处于野蛮生长状态 , 一直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 , 私募基金长期以理财工作室、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名义存在 。
而在提倡“敢为人先”、 “先行先试”的深圳 , 由于毗邻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 , 是最早接触到国际金融的城市 , 又是国内外资金的汇集交叉地 , 民间资本活跃 , 自然是国内私募的前沿重镇 。
对于深圳私募的特点 , 私募排排网资深研究员刘有华 , 对虎嗅大湾腹地表示 , 深圳券商和民间背景私募偏多 , 上海海归背景偏多 , 北京则以公募背景居多;在操作风格上 , 深圳私募普遍偏激进;历年来看 , 高收益私募中深圳私募占比最高 , 上海则在量化投资领域优势明显 , 国内多数知名的规模较大的量化私募主要集中在上海 。
总结下来就是 , 深圳的私募特点就是:
政策宽松包容 , 人员参差不齐 , 打法野蛮激进 , 成绩两极分化 。
深圳相当多的私募基金就是在灰色地带成长起来的 。 实际上 , 深圳私募以草莽英雄见长 。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深圳林园投资的老板林园 , 这家在今年7月管理资产规模进入百亿俱乐部 。 林园投资是目前百亿私募中非科班出身、且唯一带有“民间实战派”标签的私募管理人 。
公开资料显示 , 陕西人林园曾是一名医生 , 1989年以8000元进入股市 , 2006年10月底 , 林园持有股票市值达到20亿元 , 正是在2005和2006年那波遥远的牛市中 , 林园被称为“民间股神” 。
“白手起家”的林园堪称一个传奇 , 在深圳私募圈他同样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 。 近期 , 在某媒体的直播上 , 林园表示:“在牛市真正来临的时候 , 有更高的安全垫 , 能够更大胆地操作 , ‘牛市中比拼的就是胆子’ 。 ”显然 , “牛市中比拼的就是胆子”这类话是不会从一个公募派或券商派私募基金经理嘴巴中说出来的 , 后者有着各种科班和行业的约束 。 据林园自己透露 , 在他的投资公司中 , 真正能操盘的只有他自己一个人 。 这在公募看来显然是不可思议的 。
除了林园 , 深圳类似的“民间股神”并不少 。 比如近两年一直高居私募收益排行榜前列的赛亚资本董事长罗伟冬 。 罗伟冬曾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 , “我刚拿到高考状元奖学金马上就开户入市开始学习股票投资 。 1996年 , 我大二的时候来深圳玩 , 看到了深南玻、深宝安、深发展、深康佳、深纺织等很多上市公司 , 像进入了股市万花筒 , 进入了我最喜欢的童话世界 , 于是超级喜欢这个城市 。 刚好大三的时候成功投资深科技 , 赚到了不少钱 , 就全款在深圳买了房 , 毕业后也就如愿来到了深圳 。 ”
再如极具个人特色的彭大帅 , 同样是一位“民间股神” 。 彭大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 2006年他在东方财富开设新股淘金博客 , 并在博客上分享自己的操盘看法 , 个股观点 , 并应网友要求建立了股票QQ群 , 为他们分享股市观点 , 因为很受欢迎 , 所以QQ群越建越多 , 最多的时候建了近20个 。
彭大帅在“吉峰农机大捷”中一战成名 。 2009年11月初 , 彭大帅以32元拿下吉峰农机 , 一个月后以88元卖出 , 获利超175% 。 其中有一个群里的一个粉丝听了彭大帅的观点 , 500万元买入吉峰农机 , 15个交易日后资产变成了1000多万元 。分页标题
深圳的民间股神大多诞生在2010年之前 , 他们抓住了私募早期的行业红利 , 和资本市场爆发的行情 。 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 , 从业人员开始规范 。 逐渐一些来自公募和券商资管等持牌机构的“正规军”也开始在深圳耕耘 , 创立自己的私募品牌 , “公奔私”也成为潮流 。 2012年 , 曾任中国国际期货农产品部经理、中信期货总经理助理的吴星创办凯丰投资 , 2013年 , 曾任职于国泰君安研究部、国泰君安研究所、银华基金等机构的金斌创立丰岭资本;2014年 , 原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王鹏辉创立望正资产······
民间投资人、公募、券商等机构大佬们 , 构成了深圳私募最初的基石 。 随着2014年2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依法开展登记备案 , 私募开始走向阳光化 , 2014年被认为是私募基金大发展的元年 , 备案制的实施让私募基金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
小而散的深圳私募
现任广州市量化基金管理公司执行总裁的成书新 , 在深圳私募圈打拼多年 , 在他看来 , 相较于上海、宁波和杭州 , “深圳私募更加活跃 , 并且以主动管理、大资金抱团的方式为主 , 很多投资人是从传统实业转型的商人 , 他们可能去抱团投一两支股票 , 这点和沪宁杭是不一样的 。 ”在成书新看来 , 北京、上海的私募出身于正规军的比较多 , 深圳也有很多正规军私募 , “但深圳是私募行业的后起之秀 , 但另一方面 , 深圳1亿以下的私募很多 , 它募资是比较困难的 。 ”
正如成书新所言 , 深圳私募基金呈现的特点是小而散 。 一个数据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截至今年7月 , 深圳注册的私募基金为4493家 , 仅次于上海 , 位居全国第2;从机构资金规模来看 , 深圳为1.90万亿元 , 仅次于北京和上海 , 位居全国第3 。
乍一看 , 深圳私募稳稳占据全国私募圈前三强 , 从私募管理人数量来看 , 三者相差不大 , 均是4500家左右 , 但在管理规模上深圳不足2万亿元 , 而北京、上海则都是在3万亿元以上 。
粗略计算下来 , 深圳私募的平均管理规模仅为4.21亿元 , 北京、上海则分别为7.93亿元和7.14亿元 。 事实上 , 管理规模10亿元才是一家私募能够存活的生死线 , 10亿元的管理规模 , 意味着即使不靠业绩提成、扣除渠道等费用后 , 1%的固定管理费1000万元刚好可以养活自己 。
深圳私募平均管理规模仅在4.21亿元 , 这也意味着大量深圳私募规模在2亿元甚至1亿元以下 , 在行情不好、没有20%的业绩提成时 , 生存都将是一个大难题 。
同时 , 深圳百亿级大型私募的数量也远远低于北京、上海 。 私募排排网截至今年7月底的数据显示 , 上海百亿级私募数量最多 , 达到22家 , 北京有14家 , 深圳则仅有6家:
对于深圳百亿级私募数量过少的问题 , 刘有华认为 , 北京债券私募较多 , 债券私募以机构投资者为主 , 比较容易扩大规模;上海是金融中心 , 国内外很多知名金融机构的总部集中在上海和北京两地 , 所以北京、上海私募资源较为丰富 , 规模起来较快;但深圳私募的优势是高收益高风险 , 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 , 可能短期来看 , 在没有充分证明自己之前 , 很难获得机构资金的青睐 。
深圳一大型私募基金负责人表示 , 北京、上海有大量银行和券商 , 私募基金在销售渠道上有天然优势 , 近水楼台先得月 , 通过银行募集资金的私募成长速度也更快一些 。
“我们最近也是想在上海招聘一个营销总监 , 负责跟上海的银行、券商渠道进行对接 , 之前一直都是我们深圳的人过去上海 , 但一直感觉沟通不畅 , 还是要找个上海的‘地头蛇’才能切入这些渠道 。 ”这位负责人称 。
告别草莽年代的深圳私募
深圳越来越多的私募开始放弃短平快的投资方式 , 正规化、机构化成为私募们的共识 。 这就意味着 , 深圳私募的野蛮生长的打法和成长方式 , 逐渐成为了过去时 , 私募创新 , 与时代接轨 , 正规化就成了必然 。 告别野蛮 , 健康成长 。分页标题
一方面是现有的问题 , 在成书新看来 , 深圳私募在业务创新上略显迟缓 。 “比如说T+0 , 最早起源于沪宁杭地区 , 甚至福建都接受T+0了 , 深圳私募对它的接受度还是不高 , 深圳是2019年下半年、2019年年底才逐渐接受T+0的;再比如量化投资 , 上海、北京对量化投资接受度比较高 , 深圳接受度比较低 。 ”
成书新称 , 相较于其它地区 , 深圳更加注重短期利益 , 而量化投资是要摒弃短期投资利益的 , 深圳对此接受度比较低 。 这还是和基金管理人有关系 , 深圳的管理人把之前经商的风格延续到了投资上 , 更在乎短期利益 , 以短平快为主 。
正如成书新所言 , 深圳私募在当前最热、最火的量化领域是极度缺位的 。
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 , 当前百亿级的量化私募全部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杭州 , 各占2家 , 深圳则缺位其中 。
但另一方面 , 私募机构正在进化 。 成书新同样对于深圳私募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未来5年 , 深圳私募机构赶超北京是没什么问题的 。 以最能量化的数据来看 , 深圳百亿规模的私募越来越多了 , 未来深圳私募机构要加强创新 。 数据显示 , 2010年以后 , 散户不管是参与度还是盈利能力都是在走低的 , 今年行情这么好都有散户赚不到钱 , 他们会用脚投票 , 这会倒逼私募机构创新做出改革 。 ”
深圳一百亿级私募负责人也表示 ,
达到百亿规模并不是单纯靠募资去达成的 , 更多是通过内生增长 , 是这几年不断赚出来的 , 这可能是深圳的企业发展的特点 。
“深圳各行各业的企业 , 地产中的万科、银行中的招行、保险中的平安 , 总的来说都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 。
深圳私募的价值观是比较市场化的 , 比较接地气的 , 他可能会走得更远一些 。 我想未来的深圳私募行业 , 当前是百舸争流 , 但未来也会向头部私募集中 。
”这位负责人表示 。
【股票|深圳私募告别“草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