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商报|商报二十年征文|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_本文原题:商报二十年征文|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石油商报|商报二十年征文|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赵璐
在接到梁刚老师约稿的电话后 , 我思绪万千 。 20载弹指一挥间 , 回顾石油商报与我走过的历程 , 不得不感慨时光似箭 , 岁月如梭 , 我在石油商报的成长和发展 , 点点滴滴浮现在脑海中 , 历历在目 。

石油商报|商报二十年征文|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本文插图
2006年 , 正值青春芳华的赵璐美丽动人 。
人生就像一条路 , 幼年时在父母的臂弯中呵护着 , 少年时在师长的掌心里指引着 , 青年时则在独立行走中经历着 , 每一个关口对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 每一段风景都是笑泪交织 , 劳逸兼收的宝贵财富 。 回首时 , 就会发现那些曾经不起眼或者最艰难的旅程 , 最后却成为难忘的回忆 。
2006年5月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 这一天 , 我大学毕业有幸进入石油商报 , 第一个岗位是采访人员 。 懵懵懂懂 , 不愿服输的我 , 给自己定了几个阶段性的短期目标:一周内熟悉工作流程、掌握采访人员的采写要点 , 三个月内争取独立下基层采访……
至今还清晰地记着 , 我的第一次采访任务是参加集团公司的一次大型会议 。 那天 , 我跟着当时采访人员部的林勇老师来到会议现场 ,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大型会议 , 兴奋、不安、紧张 , 我不断调试录音笔 , 生怕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 林勇老师看出我的紧张后不断地鼓励我 , 教我采访重要会议和大型活动要冷静观察、深入思考 , 告诉我参加会议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胆大心细、遇事不慌 , 在现场挖掘新闻 , 在材料中寻找闪光点 , 把重大会议的主旨和大型活动的最终目标宣传报道好 。
为了把“第一单”采访报道写好 , 会后我第一时间听录音、看材料 , 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再安静地来捋思路 。 记得那天夜晚 , 我用了一个多小时 , 写出了一篇八百多字的小报道 , 写完后 , 搁置一旁 , 待到第二天晚上再咬文嚼字、推敲斟酌 , 然后才交给林勇老师审核 。
不久 , 我被报社独自派往大庆油田进行历时一个月的专题采访 , 下井队、进班组 , 我与一线员工同吃住 , 摸爬滚打 , 采访了很多大庆石油人风餐露宿、可歌可泣、为油奉献、拼搏进取的感人事迹 。 从主动寻找新闻线索 , 到联系基层单位深入井队班组 , 我白天在基层采访 , 晚上在电脑前写稿 , 认识了很多前线钻井工人 , 见识了模拟井喷的演练现场 。 这一个月“贴地皮、接地气”的采访 , 让我成长很多 , 也使我在从事新闻工作的生涯中得到了真正的历练 。 这些经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
半年之后 , 我的岗位被调整到编辑部 , 在那里 , 我是资历最浅的小编辑 , 为此 , 我努力学习 , 不断提升自己 , 尽快胜任这个岗位 。 “不经一番寒彻骨 , 哪得梅花扑鼻香” , 不到半个月 , 我全面掌握了报纸的排版、稿件的编辑、文字的校对等编辑工作 。
一开始 , 我只负责《油气田》这一个版面 , 在编版的时候 , 对如何选稿、如何修改标题、怎样布置版面总是拿不准 。 当时报社师徒“结对子” , 我的“师父”是报社的孙秀娟副社长 , 每次我去请教 , 孙社长都会耐心地指导我、帮助我 。 每天编辑邮箱里都有数量庞大的投稿 , 如何快速挑选出最有新闻价值的精品稿件是让我苦恼的问题 , 孙社长语重心长地告诉我 , “这是一个表面上看起来繁琐、枯燥的工作 , 可是当你认真去做 , 你会发现它带给你的收获是超出你想象的” 。 那时每天晚上 , 我就整理邮箱里面的稿件 , 按照版面栏目分门别类地进行选稿和标注 , 每一期的版面争取能做出一个主题 , 让版面看起来更生动、更有吸引力 。 那时候 , 陪伴我的只有头顶的白炽灯和手中的鼠标 。分页标题
“不要小看选稿的工作 , 这是每个编辑的必经之路 , 只有将所有的稿件都过一遍的时候 , 你对这一期的版面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 在不知不觉中在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 , 这就是一个积微成著的过程 。 ”当初孙社长的殷殷教诲 , 在不知不觉中兑现了 。
后来 , 我一周负责《油气田》、《西气东输》、《商报读书》、《西部管道》四个版面 , 在四个版面的选稿、编排工作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的标题让人眼前一亮;有的内容让人为之震撼;有的故事让人读后鼻子一酸……总之 , 自己编排出来的版面和稿件总想给读者留下点什么 , 让读者记住点什么 。 在每周五的评报会上 , 我的业务得到金社长和周总编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 当时以为撑不过去的汪洋 , 越不过去的鸿沟 , 肩胛上日积月累的磨砺被时光蜕变成羽翼 , 突然有一天 , 不经意地 , 振翅、纵身一跃 , 就轻轻地越过了 。
在我15年的工作生涯中 , 最难以忘怀的一直是在商报工作的日子 ,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 , 却为我漫长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它着实不经意地影响着我 , 仿佛拨云见日般的醍醐灌顶 , 又仿佛滴水石穿一般靡坚不摧 。 当肩上的重担压迫着你 , 磨砺出了羽翼;当你以为走到了小路 , 尽头却收获了彩虹 。 问渠哪得清如水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我忘不了周总编在总编室批改样报的身影、忘不了编辑部邱老师给没吃早饭的我端来热腾腾的豆角焖面 , 忘不了孙社长在周末的时候叫上单身的我去家里包饺子 , 忘不了石社长在我加班很晚的时候开车送我回宿舍、更忘不了每周二、四出完报纸后金社长带着大家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的场景 。
一幕幕、一幅幅画面在我的脑海中闪过 , 每一幅画面都是回忆 , 每一段教诲都是珍藏 , 每一位同事都是缘分 。 一晃20年 , 商报从“咿呀乳儿”成长为“俊美青年” , 我也从青春芳华走向而立之年 , 但那些流逝岁月的点滴回忆 , 既是商报发展的见证 , 也是我职业生涯、生活变迁中的永恒记忆 。

石油商报|商报二十年征文|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本文插图
2020年 , 已过而立之年的赵璐更加成熟、温婉 。
“不积跬步 , 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 , 无以成江海 。 ”瞭望远方的天空 , 一轮骄阳之下 , 商报和我 , 都在成长 。 祝福20岁的商报如日中天 , 再写发展新篇章!
赵璐 , 2006年5月入职石油商报 , 2008年12月离职 , 现就职于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党委宣传部、群团工作部)

石油商报|商报二十年征文|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本文插图
编辑:王琳琳
校对:李诗琪
审核: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