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热点资讯|刘元春:中国迎来全面构建内部大循环的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


精选热点资讯|刘元春:中国迎来全面构建内部大循环的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
文章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作主旨演讲 。 人民网焦艳摄
2020年9月26日 ,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在2020中国资产管理武夷峰会上做主旨演讲 , 内容摘编如下:
博弈的核心在于创新 , 创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技术
创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 。 而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在于我们的大市场、大循环所孕育的大创新 。 这个创新就需要我们资本市场给予风险的定价 , 风险的发现 , 资金的集聚 。 因此 , 我们的经济前所未有的需要资本市场的发展 。
资管市场逐渐成熟 , 我们会看到机构投资者逐渐涌现 , 更重要的就是我们会看到世界已经发现中国市场的深度、宽度、价值投资的力度 。
中国迎来全面构建内部大循环的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
在我们的竞争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断裂的时候 , 在疫情的物质刚需的作用下面 , 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弹性和韧性以及它的竞争力发挥了作用 , 为我们扩大内需 , 为我们实现“六稳”“六保”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缓和窗口 。 这个窗口有多长这是我们目前要研究的重点 。
我们要思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 工作生产、服务业生产在行政性复工复产之后 , 我们是不是已经寻找到良性的市场动力 , 如果依然是行政性的 , 我们政府这只手一放手 , 我们市场可能会掉下来 。
第二个很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政府即使不放手 , 它的力量是不是足够大 , 带领我们这个市场 , 能够持续的让我们的国内国际大循环保持目前这种态势 , 在稳定的复苏的基础上 , 真正让世界经济繁衍 。
如何支撑下一步的经济繁荣
中国经济已经稳步进入到复苏的轨道之中 , 这个观点很重要 。
为什么叫稳步?稳步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的微观动力机制开始出现了 , 企业开始愿意投资 , 居民开始愿意消费 , 这是它的一个动力 , 是我们常态化的 。
第二个我们认为供给侧恢复较好 , 复产复工使命基本完成 。
【精选热点资讯|刘元春:中国迎来全面构建内部大循环的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第三个是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依然存在 , 但是外需持续改善明显缓冲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
第四个是金融稳定不仅反应了宏观经济的复苏 , 也为下一步复苏提供了动力 。
宏观复苏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第一个是宏观债务 。 最近我们的宏观债务上升了5个百分点 , 按照目前的债务余额的量来看 , 上升了差不多13万亿 , 占我们GDP比重也是在11个百分点这样的水平 。
第二个就是外贸增速的可持续问题 。 因为外贸的结构 , 如果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我们主要出口的产品会回落 , 如果疫情使我们一些竞争国家的供应链恢复 , 那么我们一些主打商品也会出现 。
第三个就是内需的方案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 目前大家都在想提消费 , 如果收入不增加 , 消费绝对不会增加 。 更重要的一个是我们目前发现内需依存的还是在投资上 。
第四个我们考虑的是分化问题会不会带来新的问题 , 一个是房地产的分化问题 , 另外一个是地区经济分化的问题 。
第五个是各方的积极性 , 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和地方政府官员的积极性 。 最近大家会看到我们民营经济没上来的原因是民营投资没转正 , 因为民营投资占60% , 如果这上面没有大力气、大突破 , 我们投资反转很难 。
目前如何进一步放开手脚 , 激励各方面的内生动力依然是我们改革的核心 , 也依然是我们宏观调控中短期的核心 。 我们相信这些短板在未来的进程将会逐步解决 。 因此 , 我们对于中国经济短期向好 , 中期向好 , 依然保持审慎乐观的定位是非常坚定的 。 (叶青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