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作家群|虞燕:有广播相伴的旧时光|散文选读
_本文原题:虞燕:有广播相伴的旧时光|散文选读
因为收音机 , 偏远小岛上的少女与外面的世界建立了最初的联系 , 那无限广阔的天地令人心驰神往 。 我从新奇、憧憬到达观、奋勉 , 甚觉未来可期 。
文/ 虞燕
【中原作家群|虞燕:有广播相伴的旧时光|散文选读】来源:虞燕小窝(微信公众号)|此文载《东方少年》
清晨 , 阳光从窗外羞手羞脚地探进来 , 明晃晃的 , 恍惚回到了幼年时光——屋外的有线广播正激情唱响“东方红 , 太阳升……”嗔笑声也随之而来:懒猪起床啦 , 你听 , 广播都响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 , 好像家家墙上都有那么个四四方方的“怪物” 。 对它 , 我是有怨气的 , 害人睡不得懒觉 。 我曾经盼望着广播可以突然间哑掉 , 却意外发现它还连着一红一绿两根线 , 两根线贴着墙角、顺着墙缝一直延伸到屋里 , 唱响的时候 , 会一颤一颤地抖动 , 难道那么小的匣子里装了人?我好奇地去问过爸爸 , 忘记他怎么回答我了 , 不过 , 至此相信匣子里是只有声音没有真人的 。 可是 , 声音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发出声音的人都躲在哪?
有时候 , 广播喇叭一阵嗞嗞喇喇 , 好一会才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 急得人挠头 , 这又是怎么了?它也会生病吗?
本文插图
越有疑问就越去关注 ,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 我渐渐不讨厌那个“怪物”了 , 甚至还喜欢上了它——它会唱一些好听的儿歌、讲一些有趣的故事 , 虽然听得半懂不懂 , 但当大人们忙得无暇搭理我时 , 好歹也不会觉得太无趣了 。
有一次 , 我坐在墙根 , 听着广播就睡过去了 。 醒来时 , 月光洒满了整个院子 , 院角的美人蕉和冬青树像蒙上了轻纱 , 那么羞涩、动人 。 而头顶的喇叭正在唱一首歌 , 我不知道是什么歌 , 缓缓的 , 悠扬的 , 就这样流淌在月色里 。 那个幼小的我 , 竟蓦然滋长出了幸福感 。
上小学的某天 , 父亲出海回来 , 捧回来个长30厘米、高20厘米左右的“盒子” , 前面那块长方形的布 , 黑底绣紫红色花 , 看着特贵气 。 它有三个摁钮 , 其中一个摁钮跟另一个离得较远 , 中间刻了些数字 , 旋动摁钮 , 红色的针像蛇一样在数字之间来回游走 。 那是一台半导体收音机 , 可把我稀罕得 , 摸了又摸看了又看 , 恨不得晚上抱着睡 。
为什么在这个匣子后面塞两节电池 , 它就能发声了?我抱着脑袋琢磨了好几天 , 无果 , 索性啥都不想了 , 只学着大人的样子调台 , 嗞嗞嗞一阵响 , 男声、女声、清脆的、低沉的、轻快的、深沉的……红针一路过去 , 各种声音俯首可拾 , 满足得不得了 。 这可比墙上的有线广播强多了 , 可以轻轻松松选择自己喜欢的频道和节目 。 人是多么喜新厌旧呀 。
本文插图
兴冲冲散播消息 , 说我家的“盒子”会发出各种声音 。 呼啦啦围过来一众小人 , 摸摸、瞅瞅 , 闹哄哄不过一周 , 兴致也就淡了 。
唯有我知道并享受这“盒子”的好 , 我迷上了广播剧 。 那会 , 似乎单本广播剧不多 , 我听的都是广播连续剧 , 在每天的固定时间 , 固定频道 , 把自己固定在收音机旁 。 若一不小心错过 , 晚上铁定得听重播 。 一段日子后 , 觉得听一个台不过瘾 , 耐着性子一个频道一个频道找 , 终有所获 。 妈妈啧啧称奇 , 这小人啊 , 跟收音机粘一块了 。 大概也是从那时起 , 闹腾的我竟文静起来 。
广播剧未必全听得明白 , 但这不影响我沉浸其中 。 配乐随着剧情波澜起伏、动人心魄 , 配音演员感情真挚、充沛 , 让人一忽儿身临其境 , 一忽儿如梦似幻 , 奇妙如斯 , 欲罢不能 。 直至今日 , 回想起《雷雨》里反复出现的雷声 , 仍觉心悸 。 雷声和音乐 , 极大地渲染了悲剧氛围 。 另有一事 , 想来甚怪 , 听完《穆斯林的葬礼》后的许多年里 , 一看到或一想到跟《穆》有关的 , 耳朵便不安分了 , 标准普通话、混着乡音的普通话、英文、上海话簇拥着自动跑了出来 , 那是北大英语系宿舍里韩新月等四个女孩的日常 , 简直要怀疑 , 我的耳朵是不是曾有过录音功能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当我成为少女 , 第一次走进颇有规模的书店 , 《雷雨》和《穆斯林的葬礼》正倚在书架上等我 , 那是我久别重逢的老友啊 , 我必须带她们回家 , 对望 , 叙旧 , 谈心 。
每每台风天 , 母亲面色凝重 , 我和弟弟亦敛声屏气 , 娘仨巴巴地围住收音机 , 播音员声音缓慢、庄重 , 每一句均重复两遍 , “台风紧急警报 , 台风紧急警报……”字字都似渔网上的铁坠子 , 拖着我们的心往下沉 , 往下沉 。 父亲所在的船 , 有没有提前靠岸?若没有 , 在苍茫大海里是否安好?通讯不发达的年代 , 我们惊惶失措的牵挂送不过去 , 只能一遍又一遍地收听天气预报 。 守着收音机 , 就如守着慰藉和信念 。
一九九四年 , 家里新添了台录音机 , 兼具放磁带、录音、广播的功能 , 插上电源 , 摁下开关 , 左右两个喇叭闪得像霓虹灯 。 那些年 , 正是中国流行乐坛的黄金期 , 华语音乐群雄逐鹿 , 高潮迭起 , 青春年少的我 , 沉醉在音乐里 , 买磁带快买疯了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而同时 , 又渴望倾诉、渴望与外界交流 , 便对互动类的广播节目上了心 。 尤爱东方广播电台的“梦晓时间” , 风格清新、温暖 , 节目开头 , 轻柔的音乐伴着叽叽喳喳的鸟叫声 , 恍若从梦里飘过来 , 由远及近 , 从混沌到清晰 , 芳华正茂的男女主持一开口 , 世界豁地明亮美好起来 。 我在方格纸上写下自己的心情 , 一笔一划 , 工工整整三大张 , 而后 , 装进素雅的信封 , 寄往广播电台 。
因为收音机 , 偏远小岛上的少女与外面的世界建立了最初的联系 , 那无限广阔的天地令人心驰神往 。 我从新奇、憧憬到达观、奋勉 , 甚觉未来可期 。
几乎要认为 , 会说话的匣子们于潜移默化中改变了我的人生 。 谁知道呢?
- 中原作家群|安宇影:我爱深秋的风(外一篇)|散文选读
- 三国两晋南北朝|诸葛亮叫喊着收复中原,为何却趟趟往甘肃跑?他的计谋尽显老辣
- 中原作家群|罗西:余生没那么长,请活得真实一点|名家阅读
- 中原作家群|李佩甫:诗歌是时代生活的上限|名家谈创作
- 中原作家群|田晓华:马达加斯加34号公路(节选)|新诗荐读来源:青年诗人(微信公众号)
- 中原作家群|邵悦:扶起一片苍土|新诗荐读
- 中原作家群|田晓华:我读我的脑部核磁共振片子|新诗荐读
- 中原作家群|梁小斌:刻骨,抵达铭心|名家阅读
- 中原作家群|王太生:蕉露与花露|散文选读
- 中原作家群|苗霞:叙述的迷踪和诉求的多意|余勉小说《虹》读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