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情报员|德国除东西差距外,南方为什么比北方发达?
_本文原题:德国除东西差距外 , 南方为什么比北方发达?
本文插图
德国南北差距
德国在二战后分裂为东德和西德两部分 , 这两部分由于采取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及受到外部的援助不同 , 导致了东西发展差距较大 。
但是细看德国人均GDP分布图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 按照中部隆起山脉为界将德国分为南北两部分 , 南方要远远好于北方 。
【环球情报员|德国除东西差距外,南方为什么比北方发达?】
本文插图
▲德国南北分界
德国北部靠近波罗的海的地区 , 河网密布 , 地势平坦而且海运方便 , 而南方是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 。 北方尽管自然条件优越 , 但是在经济发展上却落后于南方的巴伐利亚等州 。
本文插图
▲德国地形 , 南高北低
根据统计数据 , 德国最富裕的地区集中在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腾堡州 。 2018年公布的德国381个地区经济排名中 , 前十名都来自于巴伐利亚州和巴登—符腾堡州 。 著名的汽车品牌宝马、奔驰、保时捷等知名公司的总部都位于德国南部的这两个州 。 而东北部则是落后地区的聚集地 。
本文插图
▲德国人均GDP分布图(单位欧元) , 南方的经济好于北方
德国本来就有东西差距 , 自然条件更优越的北方怎么还会落后于南方呢?
一、曾经繁荣的德意志北方 德意志北部平原地区凭借着优越的自然条件 , 种植业发达 。 特别是它靠近波罗的海 , 海运方便 , 因而贸易也很繁荣 。 后来由于世界形势的变化 , 导致了西欧的商路发生改变 , 这更为德意志北方的贸易发展带来了机遇 。
公元7世纪 , 在阿拉伯半岛上 , 穆罕默德创建了伊斯兰教并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 。 阿拉伯国家建立后为了传播伊斯兰教义 , 积极对外扩张 , 到了8世纪中期成为了一个控制西亚、北非以及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庞大帝国 。
本文插图
▲阿拉伯帝国最大疆域
在阿拉伯帝国如日中天的时候 , 罗马分裂后的西欧也出现了一个大国 。 公元8世纪中期 , 墨洛温王朝的宫相丕平篡夺王位 , 建立起加洛林王朝的统治 。 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时不断向外扩张 , 建立了横跨欧洲中北部(包括法国、意大利北部、以及德国)的大王国 。
查理曼死后 , 其子孙为了争夺权力相互都争斗不断 , 最后达成了分割帝国的《凡尔登条约》 , 其中德意志地区属于东法兰克王国 。 德意志由于当时地方权力过大 , 难以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 。 而且来自于北欧的维京海盗不断侵略波罗的海沿岸 , 这使得德意志北部一直处在了四分五裂的状态 , 大大小小的公国遍布其中 。
本文插图
▲《凡尔登条约》后法兰克王国一分为三 , 东法兰克王国即为德意志的雏形
阿拉伯帝国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后 , 禁止东方来的货物途经直布罗陀海峡 , 原有的商路被切断 。 东方货物只能经意大利 , 翻越阿尔卑斯山 , 顺着莱茵河 , 由德意志北部进入西欧 。
本文插图分页标题
▲莱茵河流经地区 , 从中世纪开始这就是欧洲南北贸易的重要路线
四分五裂的德意志 , 依仗着处在东西方新商路的中转地带 , 大力发展商业 。 尤其是北部地区 , 凭借着靠近波罗的海的地理位置 , 成为了货物进出西北欧的重要中转站 。 北部的一些地方逐渐发展起来 , 成为了商业繁荣的城市 , 如科隆、汉堡、不来梅等 。
德意志北部城市想要发展海上运输 , 就必须经过维京海盗控制的波罗的海 , 为了抵抗维京海盗的劫掠 , 德意志各个城市的商人开始走向联合 。 他们先后成立了莱茵同盟和士瓦本同盟 , 企图通过结盟的方式来防卫地方贵族和强盗对商队的掠夺 。
本文插图
▲士瓦本同盟徽章
这两个德意志城市间的同盟很快瓦解 , 取而代之的是规模更大的遍布整个波罗的海各个国家的“汉萨同盟” 。 汉萨同盟的崛起源于一起政治投资 。 在德意志北部城市贸易发达的时候 , 欧洲大陆的骑士们受到教皇的召唤 , 发动了对东方伊斯兰教的征服运动 。
在这场征服运动中 , 英格兰国王狮心王理查作战勇敢 , 打下了赫赫威名 。 但是其弟弟约翰却趁他在前线作战的时机在国内发动了叛乱 。 理查在急急忙忙赶回国家的途中被抓 , 科隆商人为狮心王理查支付了巨额的赎金 。
投桃报李 , 理查授予了他们在英格兰的免税特许状 , 并免除他们应交给国王的各项捐税 。 此后继位的英格兰国王相继给予了吕贝克和汉堡商人相似的特权 。
本文插图
▲荷尔斯泰因门上方的汉萨同盟格言对内一致 , 对外和平
到了12世纪 , 科隆、汉堡和不来梅等城市为了控制了整个波罗的海地区的贸易 , 在吕贝克召开会议建立了联盟关系 。
到了14世纪 , 汉萨同盟打败了北欧丹麦 , 迫使丹麦签订了《斯特拉尔松德条约》 , 要求丹麦退出波罗的海的贸易并限制丹麦跟大陆的商业交流 。 这使得汉萨同盟垄断了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家之间的贸易 , 成为西欧、北欧和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中间商和转运商人 。
本文插图
▲汉萨城市与贸易路线
通过这种转运贸易 , 北德意志地区的城市赚得盆满钵满 , 成为了整个德意志地区乃至于北欧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 而德意志南部山区受制于自然条件 , 种植业发展基础薄弱;商品贸易又被北部的商人和阿尔卑斯山南面的威尼斯商人所垄断 , 导致了经济落后 。
二、航路转变 , 北方相对衰落 德意志北部地区的商品转运中心的地位 , 到了15世纪末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国家中央集权的加强而遭到了动摇 。
15世纪末 , 西班牙赶走了入侵的伊斯兰势力 , 重新控制了直布罗陀海峡 , 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建立起了中央集权制度 。 但不久之后在中亚和西亚又出现了一个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 , 奥斯曼控制了商路 。
为了重新开辟欧洲到东方的商路 , 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后派出达迦马、哥伦布等人远洋航行 。
本文插图
▲哥伦布首航舰队旗舰圣玛利亚号
西葡两国找到了从海上到达亚洲的道路以后 , 促使欧洲的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 从此之后 , 东西方的商品贸易可以通过海上航线直接联系 。 随着航路的转变 , 西葡以及英国等靠近大西洋的国家逐渐占据了贸易的优势 。
1500年 , 荷兰人在波罗的海的船只总数已超过了汉萨同盟;西班牙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1750年左右的欧洲主要商路 , 以大西洋为中心
西葡等国海上贸易的崛起 , 使得汉萨同盟所控制商路的重要性大大降低 , 严重影响了汉萨同盟的商品贸易 。 雪上加霜的是荷兰的独立和壮大 , 严重挤压了汉萨同盟的生存空间 。
汉萨同盟走向衰落的同时 , 德意志北部经济的繁荣 , 也引发了一场席卷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 四分五裂的德意志 , 尤其是发达的北方 , 成为了基督教会掠夺的对象 , 为了反对教会的掠夺 , 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北部的威登堡教堂张贴了《九十五条论纲》 , 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 。
本文插图
▲《九十五条论纲》
宗教改革后 , 德意志南北部出现了信仰的差异 , 北部接受了马丁路德新教 , 而南方的奥地利、巴伐利亚等则是继续信奉天主教 。
荷兰作为一个邻近德意志北方的工商业发达地区 , 人民思想开放 , 也接受了马丁路德倡导的新教 。
信奉新教的荷兰通过战争从西班牙手里获得了独立 。 独立后的荷兰利用庞大的船队 , 进行垄断性的世界贸易 , 到了17世纪前半期 , 荷兰人拥有全欧商船吨位的4/5 。 荷兰的崛起抢走了原来属于汉萨同盟的贸易 。
本文插图
▲独立后的荷兰凭借着连接莱茵河口和北海的优势 , 崛起成为贸易大国
汉萨同盟本身就是一个商业城市的松散联盟 , 它在抗击海盗侵扰和地方割据势力的压迫的时候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 , 但是当碰到中央集权的国家的时候 , 这种优势就荡然无存了 。
在西葡先后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后 , 法国以及英国的国王权力在不断强化 , 先后成为了中央集权制国家 。 这些国家纷纷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 保护本国的工商业发展 。 英国在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后大力发展海洋运输业 , 并且在政府的支持下绕过汉萨同盟 , 和沙俄之间进行了贸易 。
到1618年 , 起源于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 使得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爆发了“三十年战争” , 这场战争后欧洲大陆的格局发生极大的变化 。 法国取得欧洲霸权 , 瑞典取得波罗的海的霸权 , 荷兰和瑞士彻底独立 。
随着欧洲大陆各个民族国家的出现 , 以城市联合为主体的汉萨同盟则彻底败下阵来 , 走向了衰落 。
本文插图
▲三十年战争中的白山战役
三、工业革命 , 南方崛起 德国中南部是高山丘陵 , 生产力较低的年代 , 北部凭借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 , 成为了德意志地区经济发达的地区 。
新航路的开辟降低了波罗的海在欧洲贸易中的地位 , 从而影响到了德意志北部转运贸易的发展;而到了19世纪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展 , 给德意志资源丰富地区的经济腾飞带来了机遇 。
其中 , 德国西部的鲁尔区凭借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 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 工业产值一度占到全国的40% 。
本文插图
▲鲁尔区的位置
伴随着大机器生产的流行 , 资本主义思想尤其是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出现 , 德意志也出现了要求统一的呼声 。 德意志东北部的普鲁士王国在其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带领下 , 先后通过多次战争 , 打败了奥地利、丹麦、法国 , 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
德国从战败的法国手中获得了阿尔萨斯和洛林 , 其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了德国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 因为其紧靠德国的西南部 , 所以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开发推动了德国南部经济的发展 。分页标题
为了便于资源的运输 , 德国在中南部不断铺设铁路网 , 使得巴伐利亚、符腾堡、萨克森等地区的铁路网密度要明显高于北部 , 这促使南部经济迅速腾飞 , 南北方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小 。
本文插图
▲洛林(现属法国)的位置
德国中南部尽管依靠丰富的资源获得了发展 , 但是一直到二战后的70年代 , 北方还保持着一定的领先优势 , 按1970年西德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8693马克为100的话 , 北方分别为99.9 , 而南方则是99.6 。
但是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 导致了中北部的重工业走向衰落 。 到了1980年 , 北方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98.7 , 而南方则到了101.4 。
南方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广泛利用 。 北方地区受制于传统产业的限制 , 转型困难 , 而南方传统产业较弱 , 因而德国将电子、精密机械、飞机制造等产业广泛安置在南方 。 著名的西门子和宝马公司的总部就位于南方的巴伐利亚州 。
本文插图
▲德国著名品牌的地理分布 , 南方的密度要高于北方
德国南方的崛起还得益于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 , 欧洲形成统一的市场 。 在这种大背景下 , 德国原来相对落后南方地区成为了与外国交流前沿阵地 。 随着航空运输和大陆交通的发展 , 这些地方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 。
本文插图
▲德国慕尼黑的宝马世界
而且因为南方传统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 所以大量资本流入此地 , 兴建各种高新技术产业 , 慕尼黑已经成为德国乃至于欧洲的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 。 在产业转型升级中 , 建立高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南方成了德国出口的重要基地 。
1990年 , 东德和西德重获统一 。 德国面临着东西部发展差距悬殊的现实 , 为了缩小差异 , 德国政府非常重视原东德地区的发展 。
本文插图
▲德国各地的可支配收入 , 颜色越深表示收入越高 , 除了东西差距较为明显之外 , 南方也普遍高于北方
尽管德国南北差距相对于东西差距来说并不是十分明显 , 但也引起德国政府的注意 , 以鲁尔区为代表的北方也开始了产业的转型升级 , 重视对科技和新兴工业的投入 , 北方科技落后于南方的状况已有缓解 。
本文插图
▲2010年拍摄的鲁尔区杜伊斯堡内港 , 鲁尔区的环境现已修复一新
长期作者|羊洋洋
扬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 环球侃客|时髦精都在穿的「轻羽绒马甲」,一件就温暖
- 销量|这辆甲壳虫,有点可爱
- 环球网社会|珠海斗门现无人驾驶小车!车主楼下买包烟,眼睁睁看爱车冲进大坑!
- 环球网|李宇春复古玩趣大片 色彩鲜艳的摩登女郎
- 环球车讯网|穿山区过边检,险阻重重,只为一顿诺邓火腿
- 环球车讯网|新款现代昂希诺 EV官图发布 内外调整
- 环球车讯网|本田全新思域预告图曝光 11月18日正式亮相 三厢版风格大变
- 环球车讯网|实拍现代伊兰特,外观是10万级最帅合资车,油耗才6L
- 环球车讯网|一周最焦虑的时间段,让长安欧尚X5陪你笑看生活!
- 环球车讯网|入门级豪车?凯迪拉克CT4!起步价为22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