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樊想|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_本文原题:克服“讨好型人格” , 你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不同樊想|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插图
作者 | 樊登读书 · 明日霜降
主播 | 樊登读书 · 沙漠之狐
你是否常常对自己的状态无力改变?你是否时常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感到疲惫?你是否总是陷入自卑或痛苦?你是否觉得自己离幸福很远?
“人可以改变 , 人人都可以获得幸福 。 ”
“人不是缺乏幸福的能力 , 而是勇气 。 ”
这是《被讨厌的勇气》给出的答案 。
《被讨厌的勇气》由岸见一郎所著 。 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
该书倾注了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精神与智慧 , 采用哲人与年轻人对话的方式 , 语言表达通俗易懂 , 深刻揭示了人生的三个烦恼真相和五个幸福密码 。
你不知道的三个烦恼真相:
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
哲人:人人都可以改变 , 并获得幸福 。
青年:一个多年躲在自己房间闭门不出的男子 , 他也很想走出房间拥抱外面的世界 , 正常的工作与生活 。
可是他一踏出房间就会心悸不已、手脚发抖 。 他根本无力改变自己的现状 。 所以人其实是想要改变但无法改变的 。
哲人:那你认为他无法走出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青年:是因为他小时候受到了父母的虐待 , 所以惧怕与人交往 , 无法适应社会 。
哲人:不 , 是因为他不让自己出门 。
【不同樊想|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被讨厌的勇气!】1.原因论与目的论
这段对话体现了阿德勒的心理学观点——目的论 。 传统观点和心理学认为 , 现在都是由过去的事情决定的 , 一切结果都是有原因的 。
比如一个人闭门不出是因为他受到了心理创伤 , 一个人大发雷霆是因为有事情让他很愤怒 。 我们习惯于通过原因来解释事物和现在 。

不同樊想|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插图
然而 ,阿德勒倡导“目的论” 。
我们习以为常的“原因论”一味关注过去的原因 , 认为现在都由过去决定 。 但过去无法改变 , 因此我们容易陷入变相的“决定论” , 止步不前 , 无助于解决问题 。
而“目的论”认为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 , 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 现在不全是由过去的“因”决定的 , 而是出于某种“目的”形成的“果” 。
相比于过去的原因 , 我们更应该关注现在的目的 , 因为目的可以改变与调整 , 这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和获得幸福 。
按照“目的论” , 男子无法走出房间是因为他想通过难以走出房间这一情况成为一个“特殊者” , 从而获得父母的重视、关注和照顾 。
他是先有了“不出门”这一目的 , 之后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制造出不安和恐惧的情绪 。
同样 , 一个人大发雷霆不是因为他受到了愤怒的支配因而不受控制地大发雷霆 , 而是他为了让自己达名正言顺地大发雷霆从而制造与夸大了愤怒的情绪 。
事件不重要 , 重要的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 。 过去不重要 , 重要的是你在潜意识里为自己寻了一个怎样的目的 。
在此逻辑中 , 在此理念下 , 目的和态度可以调整 , 人人可以改变 , 人人便可以轻松获得幸福 。
2.讨厌自己是你对自己的“善”
按照阿德勒“目的论” , 你无法控制地讨厌自己其实是你对自己的“善” 。
你不是因为看到了自己的很多缺点而讨厌自己;而是因为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 , 为了达到讨厌自己的目的 , 所以才只看到自己的缺点 。

不同樊想|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插图
分页标题
因为讨厌自己对你而言是一种“善” 。 无论是因为身材而讨厌自己 , 还是因为性格而讨厌自己 , 你都是在不断暗示自己某些方面的不好 , 以此达到不喜欢自己的目的 。
而当你自己都不喜欢自己的时候 , 你也便成功地证明了别人不愿意跟你交往是情有可原的 , 别人不喜欢你是可以理解的 , 你也成功地为自己在交往能力上的不足找到了开脱的理由 , 为避免在人际关系上受挫找到了逃避的借口 。
说到底 , 自己讨厌自己是你应对“他人可能会讨厌你”的心理机制 , 是你对自己的保护 。
3.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
如果你理解了前面两点 , 那么你便自然能理解为什么阿德勒说“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 。
并不是要抹煞事物的客观性 , 而是为了每个人更好地更幸福地生活 , 阿德勒主张建构主义的世界观 , 认为事物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不是其本身 , 而是我们对它的看法与态度 。
只要人人都有勇气改变我们的态度和潜意识里的目的 , 那么人人便可获得幸福 。
你的不幸是你自己选择的 。 你之所以选择“不幸” , 是因为将某件事定性为“不幸”是对你而言是“善”的 , 是“有好处”的 。 所以你宁愿选择“让自己不幸” , 也不愿选择宽恕一切 。

不同樊想|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插图
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幸的人 。 我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 , 从出生便因为是个女生而遭遇了种种不公 , 因为不爱说话性格内向遭遇了种种贬低与嫌弃 , 我所有的平等对待和刮目相看都是靠我努力读书挣来的 。
我有说不完的心酸经历 , 我时常觉得我所有的痛苦都来自家庭 , 我所有的委屈都生于过往 。
现在我突然懂得 , 我的“不幸”是我自己选择的 。 所有人都劝我要理解父母 , 就连我自己也知道我应该要理解我的父母 , 是我太计较了 。
如果我选择了放下那些芥蒂 , 将童年美化 , 将过去看淡 , 我选择了认为自己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和成长经历 , 这是我对父母的“善” 。
但我选择了铭记那些经历 , 强化那些痛苦 , 反复强调自己成长的辛苦 , 这是我对自己的“善” , 是为了让我保持愤怒而不断努力来证明自己 , 是为了在所有人都认为我不该这么耿耿于怀时 , 给当时的自己 , 给从那段时间走过来的自己一个理解和安慰 。
你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哲人:人的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 。 要消除烦恼 , 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
青年:这样的话 , 那势必会被孤独感包围吧 。
哲人:因为有了其他人的存在 , 你才会知道什么是孤独 。 若从一开始便只有你一个人 , 恐怕连孤独这个概念都不存在 。
1.自卑心理说到底也是人际关系问题
所谓的“自我厌弃”其实是为了避免让自己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 。
所谓的自卑其实也是一种人际关系问题 。 你为自己的身高过矮而自卑 , 你为自己的身材过胖而自卑 , 你为自己的长相过丑而自卑 。
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 , 上述情况其实并不是客观上的“劣等性” , 而是主观上臆造的“自卑感” 。
即你所有的“自卑”“不好”“不如人” , 皆源于你在和其他人作比较 , 更具体说是与比你好的人作比较 。 它不是你的客观价值 , 而是你与他人比较中、与社会大众比较中产生的自我价值判断 。

不同樊想|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插图
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存在的话 , 社会意义便不具备 , 一元钱所承载的社会价值也便不再存在 。 那么你用钱当纸张也无可厚非 , 你的身高、身材、相貌也不会再给你带来苦恼 。
2.竞争心理是阻碍你获取幸福的屏障
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 , 而是来自你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分页标题
如果你始终将自己置于和他人的比较中 , 始终将人际关系里的他人作为自己的竞争对手 , 那么你便无法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 。
以下三个案例可以 检验你是否以竞争心理看待人际关系:
一是你是否特别在意你的朋友A上了名牌大学、B进了大企业、C找到了个很帅的男朋友 , 是否会因此产生自卑感或者优越感 。
二是当你和你的朋友共同准备一场考试时 , 你是否很在意你朋友的准备状态 , 如果她特别认真或者不认真你是否会因此不安或者松一口气 。
三是当你的朋友获得幸福、取得成功时 , 你真的会真心为此高兴为其祝福吗?
以竞争心理处理人际关系的人 , 总是会把他人看作“敌人” , 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 , 因此难免陷入自卑、嫉妒、不安、怀疑等烦恼中 。
而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竞赛 , 你要超越的是昨天的自己 。 只有当你拥有自信和从容 , 不以竞争心理看待他人时 , 你才会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
别人的优秀不影响你的优秀 , 别人的成功不影响你的成功 , 你在意的只是你自己的实力与进步 , 因此你也能坦然地接受他人的能量 , 真心地祝福他人的成功 。
对认可的追求将扼杀你的自由
1.自由就是被讨厌
变成什么性格 , 养成什么兴趣爱好 , 习得什么技能 , 选择什么职业 , 取得什么成就 。 我们时常活在他人的期待中 , 活在父母的为自己规划的路线中 。
虽然很不情愿 , 但很多人还是会选择别人期待的生活方式 。 用别人认可的说话方式、做事风格、社交法则生活 , 选择这样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就是为了“被接纳”“融入”“不想被任何人讨厌” 。
然而 , 自由就是意味着被讨厌 。
真正自由的人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 不害怕被别人讨厌 , 不刻意追求别人的认可 , 他的价值信念来自于内部 , 所以他不必委屈自己迎合外界的标准与眼光、看法与评价 。
你想要获得一个人的认可 , 就要迎合他的喜好牺牲自己的一点自由 。 你想要获得认可的人越多 , 束缚住你的枷锁就越多 。 想要获得所有人的喜欢 , 那该是多么的不自由与痛苦 。

不同樊想|克服“讨好型人格”,你需要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插图
2.你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所以 , 当你不再惧怕人际关系的破裂 , 不再害怕他人的眼光与评价 , 当你有了被讨厌的勇气 , 你便为自由的做自己挣得了一分田地 。
不是每一个人对你的喜欢与否都对你那么有价值 , 不是每一个都值得你去寻求认可 。当你有了被讨厌的勇气 , 也有承担代价的能力 , 你便在人际关系中获得了自由 , 你便接近了幸福 。
《被讨厌的勇气》揭示了禁锢我们人生的三个束缚:来自过去的束缚 , 来自人际关系的束缚 , 来自未来的束缚 。 愿你有无谓的勇气 , 挣脱这三个束缚 , 改变自我 , 获得幸福 。
听听樊登老师对获得人生幸福的看法
关注我 , 刷视频也是在学习
你想看的 , 这里都有
更有名人大咖干货视频分享哦!
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