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体教融合,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绿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体教融合,探索新的发展思路】_原题为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体教融合 , 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学校“雅美”教育“为每一个孩子幸福绽放积蓄力量”的目标追求 , 按照《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体育学科三年发展规划》思路引导 , 一切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 , 实事求是 , 创新发展 , 走出了一条精彩的体育课堂教学和体育活动特色之路 。

绿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体教融合,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文章图片
因时而变 , 点亮体育课堂教学特色 。
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 , 微课等在线课程已经融入了小学课堂教学中 。 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的体育课教学因时而变 , 基于现阶段学校活动场地极其有限的特殊情况 , 积极探索微课在体育课堂教学应用的教学模式 , 录制篮球、足球技巧等微课 , 用于室内课堂和课后家庭作业中 , 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规范的技术动作 , 为场地实训和课后练习提供正确的示范引领 , 化解场地不足带来的实训矛盾 , 提升体育教学的时效 。
应势而变 , 适时调整大课间活动内容 。
同时 , 针对特色课程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提高技能效果的现实情况 , 文化绿城小学在体育课日常教学中创新使用“课中课”的教学模式 , 每节课用10分钟的时间学习、巩固特色课程 , 既保证了规划课程教学任务的正常完成 , 又突出了特色课程内容的强化 , 为文化绿城小学“一校一品”的落实提供了坚实基础 。

绿城|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体教融合,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文章图片
顺课而变 , 提升体育特色课程水平 。
大课间是学校特色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 一直是文化绿城小学课程研发和教学的重点 , 以“抖空竹”为代表的大课间特色课程在全区有较大影响力 。 2019年以来 , 学校在调研中了解到 , 学生更想学习 , 家长更关注的是普及度更高 , 中招体育测试必考的篮球项目 。 虽然“抖空竹”的课程项目经过多年发展 , 有较好的基础 , 继续进行下去轻车熟路 , 事半功倍 。 但随着学校地下篮球馆的建成使用和篮球专业师资力量的引进 , 学校已经具备了开展篮球大课间的基础条件 。 为适应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 , 回应家长、学生的关切 , 学校应势而变 , 以《金水区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提质增效”实施意见》为指导 , 制定详实的篮球大课间方案 , 主管领导带领体育教研组组织实施 。 施教理念在探索技能生成规律中达成一致共识 ,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助力文绿学生运动水平的“提质增效” 。
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 , 将开展体育活动作为解决中小学课后“三点半”问题的有效途径和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重要载体 。 文化绿城小学把握课后服务契机 , 创新“一校两案”工作思路 , 南校采取“平行菜单”模式 , 北校采用“点线自助”模式 , 将篮球、足球、啦啦操、田径、跳绳、毽球等社团训练融入到课后服务中 , 并通过定期举行校级层面的篮球班级联赛和足球班级联赛等比赛活动 , 以赛促练 , 提高训练水平 , 锻炼抗压能力 , 凝聚团队精神 , 提升综合育人效果 。
适地而变 , 小场地完成课间“大任务” 。
场地是开展体育教学和训练活动的基础设施 , 学生的体育活动需要充足的场地来保障 。 文化绿城小学作为金水区学校运动场地最为紧缺的学校之一 , 体育运动场地非常有限 , 特别是丰庆校区 , 基本没有整块的运动场地 , 给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 学校积极应对 , 反复勘查 , 制定《丰庆路校区室外体育课实施方案》 , 设计《丰庆路校区室外体育课安排表》 , 将管乐排练厅、门厅、进校通道、地下篮球馆等7块场地进行统一规划 , 合理安排 , 充分利用 , 最大程度保证参与大课间的学生人数 , 为大课间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条件 。 实在无法参加室外大课间的班级 , 充分开发教室内活动空间 , 结合推广传统体育项目的要求 , 将动静有度的《咏春拳》设计到室内大课间项目中 , 由各班轮换进行室外活动和室内活动 , 保证了大课间课程实施的成效的同时积极探索出一条帮助学生建立了解人体基本力学原理、发展学生反应、灵敏素质的独特室内大课间道路 。 (通讯员 刘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