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旧事:浦市古驿道逸闻( 二 )


湘西旧事:浦市古驿道逸闻
文章插图
金银潭及飞瀑。不知道从何时起,浦市古镇的居民与菊村的山民一直以来把这里的巉岩称作“峰子岩”,将瀑底之水潭叫做“金丝潭”。所问由来,谁也道不清说不明。据高山坪唐姓老人介绍,现今的“峰子岩”原本称“封就岩”,谷底的“金丝潭”原本叫“金银潭”,据说这两个名字为唐自健母亲宋氏所起。传说始修于清乾隆甲申年的十华里青石路,请工匠三十多名,先后耗时三年有余方才完工。完工之时,唐家宋氏老夫人特意选择巉岩下方路旁为《修路碑记》石碑立碑之处(现今石碑仍存)。古代有一风俗,但凡大型工程或者新屋落成之时,总要向领头参与工程建设的工匠讨吉言,名曰“讨口封”,说得好自然免不了赏一份丰厚的“利是”(赏钱)。为了给子孙后代讨个好“口封”,宋氏老夫人带上一匣金一匣银,叫上几名家人与工匠抬上刻好的《修路碑记》石碑,来到了今人叫做“峰子岩”路段。待工匠们埋好石碑坐定后,宋氏老夫人问道:“岩匠师傅,这路是不是修窄了?”“六尺宽的岩板路,又宽又好走,不窄不窄!”工匠答道。“我说窄就是窄,你们说不窄,说出个不窄理由呀!”工匠急忙辩解道:“这路的确不窄了,保证您的子孙担柴挑茅都得过!”工匠此言一出,令宋氏老夫人十分沮丧。一气之下,命家人将两匣子金银倒入谷底深潭,头也不回地走了。此后,人们就将宋氏老夫人脚下踩踏的那块大岩石起名“封就岩”,谷底倒有金银的深潭叫作“金银潭”了。
湘西旧事:浦市古驿道逸闻
文章插图
封就岩。“瑶人坪”与“马王台”“瑶人坪”是古道上离古镇浦市最近,也是最出名的一个景点。这里四座环而不连的青山,簇拥着一块约百十来亩的小盆地,发源于高山坪(菊村)那条四季长流的小溪纵贯其中,最后注入沅水。穿境而过的古道上,还有一座老凉亭。老亭正中主梁题有:“民国元年岁次壬子仲春月谷旦,高山坪唐姓合族公建”文字。据此可知此亭为清末民初高山坪唐氏家族所建,迄今已有一百零八年之久。每逢盛夏时节,这里凉风习习,流水潺潺,来往于古道的人们,总要在这儿驻足歇息,或天南地北扯上一阵子“龙门阵”,或背依亭柱悠闲自在地打个小盹儿,享受这份因风动水流而带来的凉爽与惬意。至于“瑶人坪”地名的由来,除了“瑶人坪”外,还有“扬金坪”“羊角坪”“杨戬坪”和“杨家坪”四个名字。有人说,唐太宗李世民曾打此经过,见此地百姓穷困潦倒,在此“扬金惠民”,此地因而得名“扬金坪”。关于“杨戬坪”的来由,说是与古代神话中“二郎神”杨戬有关。初看起来,似乎有那么回事,但只要稍加思忖,便知道这纯属今人的附会和杜撰。至于为何叫作“杨家坪”,顾名思义,必与杨姓人居住地有关,然而,事实上这块百十来亩的地方自古至今并没住过什么人家,无根无据,亦不足信。如果把“瑶人坪”这个名字与菊村的传说以及相关的地理风物联系起来,倒是让人倍感神秘、神奇和浪漫。
湘西旧事:浦市古驿道逸闻
文章插图
传说中的瑶人劈山印迹。古人最重“风水”,因为“风水”好坏事关子孙之兴衰。就“瑶人坪”这个地方而言,菊村人的先祖们早就有了定论:龙凤狮象守水口,荣华富贵到顶头。在旧时的风水先生们看来,前有昂头飞龙,后为卧地神象,右边行走雄狮,左侧展翅彩凤,穿行其间的山溪流水四季不枯,远观细思,风动水流,形神兼备,倒还真是块鲜为人见的“风水宝地”了。传说古时候瑶人最先来到这方宝地,初到时这里并非平地,眼前一口深不见底的硕大水潭,自然也就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为了铺一条通往菊村的路,瑶人中有一位身高八丈、巨臂如椽的大力士,找来一根十来丈长的扁担,从不远处的龙头山上挑石填潭,只用了十天就将此潭填平了。最后,他挑起两块巨石准备填埋离瑶人坪一华里的蜂子岩水潭,行至狮山脚下时,只听“嚓啦”一声巨响,挑石的扁担断为两截,两块巨石滚落在坪中,这位巨人一气之下,将断掉的扁担砍向狮山陡峭的崖壁上。如今,古亭的前后各有一块一般大小的巨石,狮山崖壁上的那道光滑的砍削痕迹,以及古亭右侧那方形似巨人脚印的稻田仍清晰可见。因此,从这个似假还真的神奇传说来判断,加之菊村至今尚存的“瑶人坟”、“瑶人地”和菊花洞外高高崖壁上留存的“瑶人韭菜”,“瑶人坪”也许才是这里真实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