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9.4高赞:这是综艺的天花板,一场极其震撼的心灵之旅!( 三 )


听说,如果能找到当世大儒、文坛泰斗王世贞来作序,或许能出版的希望。
于是,这位老人二话不说,拉着书稿顺江而下,去拜访这位素未平生、身份天差地别的文坛领袖。
这序,一等,就又是10年。
穿越古今的对话
李时珍未了的心愿
就是这么一套书,李时珍用了近30年去写,然后又用了10年的时间再勘误、再修订,最后那一刻,王劲松表演的已经70多岁的李时珍在那一边哭一边笑,可以看出来,在他心里,《本草纲目》有多重: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他的儿子李建元在向万历皇帝写的《进 <本草纲目> 疏》里面有一句话: 甫及刻成,忽值数尽。
意思就是,《本草纲目》刚刚刻成,李时珍仙逝。他没有看到自己毕生为之耗费心血的书,最后放在他眼前。
虽然让《本草纲目》惠及后世,是李时珍最大的心愿,但是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个人能力的有限,所以他认为,医书应该一代一代不断地去修,他希望后世能不断地去斧正自己在本草书中的一些谬误。
天下医书,利益天下,当天下共修,世代永新。
例如,《本草纲目》中将“青蒿”和“黄花蒿”弄混,而这一错误,直到400多年后的屠呦呦才正式得以纠正,可以说是李时珍精神的最佳践行者。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录下的知识点也许还不是最重要的,真正可贵的是他留下的科学精神和仁心医德。
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无论是古代的医者李时珍,还是我们现代的医者,他们继承和发扬的就是中国传统科学精神中的:求真务实、关心民生、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在《本草纲目》这期的最后,李时珍经常会说一句话:寿国以寿万民,寿万民以寿国。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央视9.4高赞:这是综艺的天花板,一场极其震撼的心灵之旅!】在疫情肆虐的当下,这句话读起来,尤其具有分量,400年前的智慧仍在以不同的话语方式,发挥着强大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