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伴嫁歌是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流传至今的传统民歌 , 民歌界有“北有兰花花 , 南有伴嫁歌”之美誉 。 嘉禾伴嫁歌是集诗、歌、舞于一体的婚嫁风俗音乐 , 是中国汉民族传统婚事礼仪活动最具代表性的风俗音乐 , 它的音乐旋律如同女性一样的温柔 , 美妙 , 使人百听不厌 , 如痴如醉 。 她的歌词动人心弦 , 催人泪下 , 还用音乐形式演唱长歌故事 ,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文章图片
嘉禾伴嫁歌手抄本
【伴嫁歌是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流传至今的传统民歌,民歌界有“北有兰花花,南有伴嫁歌”之美誉。|永不凋谢的艺术——嘉禾伴嫁歌】2006年 , 嘉禾伴嫁歌被列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2021年5月24日 , 嘉禾伴嫁歌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
嘉禾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西南 , 建县于1639年 , 面积696平方公里 , 人口44万 , 是湖南省地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份之一 。 嘉禾民歌品种繁多、内容丰富、保存完好 , 有伴嫁歌、情歌、儿歌、劳动歌、生活歌、仪式歌、花灯调、喜庆曲牌等 , 1993年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民歌之乡” 。
文章图片
近期收集整理出版的嘉禾伴嫁歌书籍
嘉禾伴嫁歌的由来
嘉禾民歌最具特色的就是伴嫁歌 。 嘉禾伴嫁歌是乡土里长出来的 , 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 它发源于秦汉间 , 唐宋时 , 表现形式已日臻完美 , 明清之际则达鼎盛 , 一路传承 , 清末、民初延绵不绝 。
传说楚怀王的孙子义帝熊心的女儿楚玉偶遇嘉禾逃婚女陈线云 , 在了解陈线云的不幸婚姻后 , 在其出嫁的前一天晚上 , 领着一群仙女从天而降 , 来到陈家 。 当晚 , 陈线云和公主楚玉一唱一和 , 连唱了数百首当地流传的“哭嫁歌” , 其中有7首长歌 , 每首长达140多句 , 每句都是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和劝说父母不要干涉儿女婚姻自由的歌词 。 众仙女踏着节拍 , 边歌边舞 , 不时还与线云、公主相互对唱 。 直到天亮时分 , 楚玉才率众仙女踏着彩云而去 。
从此 , 唱伴嫁歌、跳伴嫁舞的习俗在嘉禾沿袭至今 , 并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嫁女的人家 , 一般都要连唱两晚伴嫁歌 。 第一晚唱短歌 , 只唱耍歌 , 半夜即散 , 叫伴小嫁;第二晚上半夜唱“耍歌” , 下半夜唱“长歌” , 直唱到次日黎明见到曙光才散场 , 叫伴大嫁 。
传统嘉禾伴嫁歌分布于嘉禾县全境 , 按其地理分布和地方方言不同 , 可分为河东、河西片 。 其中河西片的珠泉镇、晋屏镇的伴嫁歌曲带有很强的山歌、民谣、仪式歌风味;广发镇、坦坪镇的伴嫁歌则带有花灯调、渔鼓风味 。 河东片龙潭镇、行廊镇、普满乡、石桥镇带有小调、号子、舞龙曲调风味 。 艺术特色及风格上 , 河东较为粗放灵活 , 河西则显程式细腻 。 嘉禾伴嫁歌辐射周边地域桂阳、临武、新田、蓝山、宁远等五县市 。 近年来 , 随着嘉禾10万青壮年南下广东、广西等地务工 , 嘉禾伴嫁歌传播到广东、广西等地 , 并逐步影响到当地市民的婚嫁习俗 。
嘉禾伴嫁歌的特点
在浩如烟海的嘉禾民歌中 , 伴嫁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 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 古朴动人的文化传承很是耐人寻味 , 引人入胜 。
伴嫁歌 , 全由女性用嘉禾方言土话唱诉 。 旋律阴柔、凄美;曲调结构灵活多变 , 广用衬词、衬调 。 节奏比较丰富 , 除了强、弱的二拍节奏外、还有哀怨凄美的三拍子 ,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强、弱、次强、弱、弱”的五拍子 , 这种五拍子的歌很典型地展现了“阴性结束”的特点 。 调式上多采用“羽调式” 。 使整个伴嫁歌极具频繁的阴性终止韵味 。 嘉禾伴嫁歌有传统曲目1300余首 , 新创歌、舞曲目100余首 , 分安席歌、耍歌、射歌、长歌、舞歌、哭歌诸种 , 以短小、活泼的1000余首耍歌为主 。 演唱形式结构完整 , 有领唱、齐唱、对唱、说唱、现编现唱多种;当地方言杂以湘南官话为演唱语言 , 形成一曲演唱多首歌词、一首歌词可用多首曲调演唱、节拍多样、调式多变、音程大跳的特点 。
文章图片
嘉禾伴嫁歌之哭嫁歌
嘉禾伴嫁歌极具代表性的曲目有《半升绿豆》《蛾眉豆》《十八满姑三岁郎》等 , 一首首传统伴嫁歌把封建婚姻制度及封建伦理中的父权、夫权、族权、神权给妇女婚姻生活造成的许多悲剧表现的淋漓尽致 , 满腔悲怨之情倾泻得如泣如诉 。 伴嫁哭嫁 , 不仅是离情别绪的自然倾泻 , 更多的是对封建婚姻制度 。 歌声反映出来的情感极为复杂 , 有怨恨 , 有愤怒 , 有抗争 , 有疑虑、还有嘻闹打趣的欢乐吉庆 。
稿源:(海外网)
【】网址:/a/2021/0917/091G1W1112021.html
标题:伴嫁歌是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流传至今的传统民歌,民歌界有“北有兰花花,南有伴嫁歌”之美誉。|永不凋谢的艺术——嘉禾伴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