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四川:创新驱动“医”路向前( 二 )


据悉,今年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又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揭榜攻关,目前医疗方面尚有“精准靶向端制剂”等4个领域待企业“揭榜挂帅”。
平台赋能 有力支撑“医”路向前
在保留“川军”荣耀四川的路上,这既要药企的创新自觉,也需要新药研发创新服务的有力支撑。
今年,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一座占地50亩的“国家成都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3期新址)投入使用,这是由成都华西海圻牵头建设的省重点项目。
“新基地投资近5亿元,是对现有设施装备的全面扩容升级,意味着华西海圻GLP中心已拥有符合国际GLP规范的先进实验设施8.1万平方米、近千人专业技术人才团队,每年可实现200个新药的非临床评价。”成都华西海圻总经理岑小波表示,新基地力求早日通过相关验证认证,有效提升新药非临床研究服务承载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助力四川省乃至全国新药研发创新。
创新|四川:创新驱动“医”路向前
文章插图
成都华西海圻全面升级新设备。企业供图
成都华西海圻,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一所国家级GLP中心,多年来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毒理学、药效学、药物动力学等临床前研究评价,建立了国际领先的眼科药物、吸入制剂非临床研究中心,国际前沿的影像毒理、代谢组学毒理、免疫毒理等创新技术体系。
近年来,成都华西海圻先后多次通过中国、欧盟GLP认证及美国FDA GLP现场核查,在我国率先构建符合国际规范的LIMS数据系统,实现数据管理技术的国际统一,建成了规范化、国际化、规模化、信息化的药物非临床研究评价中心,成为我国新药研发重要的技术支撑体系和新药评价技术创新中心。
在支持新技术、新方法的创新能力建设方面,成都华西海圻不断投入资源,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器官体外模型、代谢组毒理学、精准吸入、生殖毒性等领域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突破了药物“动物有效而临床无效”的技术瓶颈、实现细胞与分子水平药物毒性的精准发现、有效支撑了高端吸入制剂以及儿科用药等创新药物的非临床评价。
和成都华西海圻一样,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围绕技术创新进行攻坚克难,今年取得多项阶段性成果:
DNA编码化合物库(DEL)小分子种类已突破10,000亿,全球领先;拟用于治疗晚期实体瘤的HG381(国内第一个此类型创新药品种进入临床)、针对实体瘤适应症的HG146获得了临床试验批件;今年上半年联合Fierce Biotech,面向全球发布DEL行业白皮书——《DNA编码化合物库平台赋能新药研发白皮书》,成为行业内首家推动发布DEL技术白皮书的企业,为DEL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准并树立了标杆……
据了解,成都先导是西南地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企业,以DNA编码化合物库(DEL)技术作为公司成立和发展的核心技术,成为全亚洲乃至全球领先的DEL技术公司。
创新|四川:创新驱动“医”路向前
文章插图
成都先导实验室。企业供图
近年来,公司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EL/FBDD/SBDD核心技术平台的基础上,横向拓展了小核酸药平台、蛋白降解技术平台、一站式药物优化平台等,将小分子药物开发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延伸,为创新药研发提供更为坚实有效的基础。
据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技术创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除成都华西海圻、成都先导外,四川省以制造业、技术、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在新药研制各环节打造一批关键技术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资源型共性平台:
——拥有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医学院输血研究所等重点科研机构200余家;
——拥有我国首个生物医疗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生命科学领域唯一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国家成都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华西海圻等3个药物非临床实验机构(GLP)和26个药物临床实验机构(GCP)。
——整合华西海圻(GLP)、成都先导等创新服务资源,引进药明康德等新药研发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了“一站式、全链条”研发配套服务体系。
在创新平台的赋能下,2018年至2020年,四川省共新获批药品批件154个、医疗器械批件1346个(其中三类157个),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97个。
创新|四川:创新驱动“医”路向前】创新驱动,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做强技术创新平台,在万变中寻找不变,四川生物医药产业正朝着一条可持续高效发展的未来之路,铿锵前行。( 黄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