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记ICU安宁缓和医疗推广及实践分享会

ICU挽救了大量重症患者的生命,但也让很多患者及家属留下了痛苦的回忆,人文怀的缺失是发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安宁疗护是以临终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精神及社会支持等。2017年我国将姑息治疗、缓和医疗、临终关怀统称为安宁疗护。2015年《经济学人》发表的《2015死亡质量报告》对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死亡质量指数评估,中国第71位;另外疾病种类和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也引起来国家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17年由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推出《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宁疗护中心基本标准、管理规范,实践指南、(试行)》的通知。
因此推广针对重症终末期患者的安宁缓和医疗理念和实践方法,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优质、专业、人文、舒适,有温度的医疗照护,推进医院內安宁缓和医疗理念的发展以及工作的的开展势在必行。
2021年11月10日,在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呼吸四部牵头,急诊、SICU、心内科CCU、北区MICU护理单元共同协办的“ICU安宁缓和医疗推广及实践分享会”在中日友好医院远程中心举办。护理部赵芳主任莅临会场并致辞,赵芳主任在致辞中提到:“在临床工作中,护士是在患者身边陪伴时间最久的人,护理工作可以做的、能够做的、有意义的事情非常多。特别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限制探视、谢绝访视等院感防控措施,更加加重了患者以及家属的心理负担,情感需求。这些问题在于危重症患者更加凸显。院内急危重症护理团队应该采用共荣共享的合作方式,关注临终危重症患者的全人需求,给予有品质的照护措施,让患者有尊严的离开。从另外一个层面上看,安宁缓和不仅能帮助到患者、家属;也能帮助到我们自己。当安宁缓和的理念根植于心,内化于行动时,安宁缓和可以成为打开我们温暖内心的一把钥匙、一份事业、一种文化。”
会议特邀中日友好医院国际医疗部赵天豫副主任医师带来了《安宁缓和医疗-让生命温暖的告别》的主题交流。赵天豫老师从医生角度讲述安宁缓和医疗的基本内容,末期患者的真正需求,指出安宁疗护的核心内容,利用案例让大家认识和了解安宁疗护。
山东省中医院护理部王蒙蒙,硕士期间对于家庭会议的开展做了大量的深入性研究,讲述针对ICU患者的家庭支持-如何开展家庭会议,让大家了解家庭会议的组织形式,召开的必要性、重要性、影响因素以及实践分享。
北京协和医院肿瘤内科郑莹护士长,从病例分享引出患者及家属的哀伤辅导,内容中涉及概述、评估、家庭的反应模式、临终患者及家属实施哀伤辅导的意义,并给出临床中安宁疗护实施的指导建议。
中日友好医院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呼吸四部臧玉慧,通过分享ICU患者的疾病特点,结合安宁疗护的理念,帮助患者和家属共同面对突发的疾病及死亡。突出现阶段ICU实施安宁疗护必要性和挑战性,改变大家对于ICU的认知和恐惧。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教授岳鹏老师,带来题为《监护室人文关怀建设》的课程。通过切身体验的案例,循序渐进为我们讲述护士在疫情防控下,是陪在患者身边时间最长的人,是感受患者的冷暖,关乎生命的陪伴。在护理过程中,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生命体征,更是一个生命。提升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价值。
最后,林芳护士长总结本次会议,感谢赵芳主任、授课嘉宾以及线上线下参与的护理同仁。安宁疗护在急危重症科室的开展才刚刚开始,面临诸多的困难,比如理念上的转变,行动上的落实。希望安宁缓和医疗工作在ICU逐渐推广,在传递爱心的同时,也可以传递我们的敬业,更能凸显我们的专业。
推广|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记ICU安宁缓和医疗推广及实践分享会】本次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在疫情波动的当下,为危重症患者的全人照护带来一抹温暖。正如特鲁伊医生所说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让ICU的护理同仁用专业、温暖、敬业、共情陪伴更多的危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