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国家医保局举行第一届中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大会(第一届中国CHS-DRG/DIP付费大会),并正式启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究竟什么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这项改革将会如何影响我们看病就医?
一直以来,我国传统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项目付费,即根据诊疗过程中用到的所有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等,医院在诊疗过程中使用多少,医保和患者根据比例就支付多少。这种模式下,可能产生“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不仅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让参保人多花钱、医保基金多支出。
文章插图
2019年,我国开始先后试点DRG和DIP两种新型付费模式,来克服当前支付模式的弊端。
什么是DRG和DIP?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是按照患者的患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等因素,把病人分入临床病症与资源消耗相似的诊断相关组,以组为单位打包确定医保支付标准。
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是利用大数据将疾病按照“疾病诊断+治疗方式”组合作为付费单位,医保部门根据每年应支付的医保基金总额确定每个病种的付费标准。
这两种改革都是通过打包定价的方式,促进医疗机构转变运行机制,促使医疗服务提供方主动控制成本,为参保群众提供健康所需要的最适宜的服务。
近日,湖南邵阳市72岁的刘大爷因为胆囊结石诱发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刘大爷就诊的医院,湖南邵阳市中心医院作为试点医院推行了支付方式改革。办理出院手续时,刘大爷发现,相较于去年相同的病症,这次不仅住院时间缩短了,费用也有所降低。
【 国家医保局|注意!医保支付方式将有大变化】
文章插图
湖南邵阳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 张国华:今年10月DIP实际付费以来,我院入住病例平均住院日和次均费用均下降约20%。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如何影响医院诊疗行为?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为疾病治疗打包确定一个支付标准,结余费用成为医院收益,超额费用医院自负,能够推动临床路径更科学、药品耗材使用更合理,通过结余留用等方式,让患者、医保和医药机构在降费提质上能够相向而行。
医保和医院之间的支付方式改革
和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国家医保局分别于2019年底和2020年启动了DRG付费和DIP付费的支付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地区的医疗机构在新付费模式下,主动控制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诊疗、医药以及耗材项目,精细化管理程度提高。医院的效率、资源配置等多项绩效指标均有了明显改善,比如例均费用、医药耗材费用、住院时长等指标逐年下降,给老百姓看病就医减轻了负担。
什么时候支付方式改革落地实施?
支付方式改革在医改过程中起到基础性、引导性作用。国家医保局出台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在三年内从目前的101个试点城市推向全国。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都将开展支付方式改革,到2025年底,要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
来源:央视新闻、央视财经
- 尿毒症|尿毒症患者,在饮食上有什么讲究?牢记这6大注意事项
- 妇科检查|乳腺结节、增生易变癌?注意,7类女性更受乳腺癌青睐
- 胸痛|冠心病号称“人类第一杀手” 要注意日常的保健养生
- 眼健康|春节长假注意眼健康
- 优秀人才|培养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 十八周岁|注意!未按规定告知医疗风险,有风险!
- 排便|春节饮食作息要注意 当心肛肠疾病来“闹春”
- 摘除术|春节假期护眼:注意这四点,预防这五类
- 龋齿|【提醒】注意!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用这种牙膏!
- 济南市卫生健康委|济南93家医疗卫生机构可核酸检测,市民需注意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