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缘由的恶意

作者:黎荔
无缘由的恶意
文章图片
提起“恶意”二字 , 我的脑海里首先浮现的是鲁迅先生那句:“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 , 来揣测中国人的” 。 这句话出自鲁迅1926年杂文《纪念刘和珍君》 。 传统中国从来不假定人性为恶 , 而在鲁迅这句掷地有声的话 , 说出来将近一百年之后 , 现在的中国人 , 就是用阴谋论看一切 , 用怀疑的眼光冷眼世界 , 不论善与恶 , 大家都用“力透纸背”的方式反面解读 。 这恐怕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的启蒙者鲁迅所始料未及的吧?
我是这么理解鲁迅的这句话的 。 中国传统上自来是一个高语境(high-context)的熟人社会 ,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 , 同族的人长期生活在一起 , 对彼此的行为方式了如指掌 , 熟悉到可以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沉默来交流 , 而语言只是信息传递的一部分 。 高语境文化主要依靠语境来传递信息 , 因此在交流之前交流双方各自都有一个提前进行设定的信息传达程序 , 例如共同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和社会公理等等 。 而低语境文化主要依靠信息编码来传递信息 , 在交流中注重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 而对语境的依赖程度很低 , 因此低语境文化的人们把迂回的表达方式视为对交际本身的不尊重 。 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喜欢直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 而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在交流时喜欢婉转隐晦的表达方式 , 根据语境去揣测对方的想法 。 我们生在这样一种文化传统中 , 中国人向来是喜欢各种揣测别人的 , 在人际互动中极其在意交往中的细节 , 并且倾向于把一切无意的都看作是有意的 , 或者说不区分有意和无意 , 对方任何微妙委婉的表示 , 都可能被过度解读 。 于是 , 有些无意的冒犯 , 不合时宜的话语 , 稍纵即逝的不屑 , 略带嫌弃的举动 , 都可能在别人眼中进行一定程度的放大 。 比如有人打招呼 , 可惜没听见 , 结果竟因此结下了几十年的仇恨 。 也许有些恶意是故意为之 , 而有些 , 只是在一种高语境互动之中 , 将对方的微小举动视为有意为之的强烈信号 , 一个人太敏感了 , 就要深受这种心态的折磨 。
无缘由的恶意
文章图片
我能这么理解 , 说明我还是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温情 , 所以把“揣测”解读为中国人交流不够直接坦率 , 彼此之间常常不免产生误解 。 不过 , 近年来我开始越来越看到“最坏的恶意”了 。 我个人认为近年来整个互联网环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差 。 随便点开一条热搜 , 你可以看到每条火热的微博底下几乎都有人在吵架 , 吵架的理由五花八门 , 观点 , 偶像 , 乃至地域 , 性别 , 长相 , 一切都能成为吵起来的理由 。 很多时候 , 我们在网络上见到的 , 那些疯狂的发贴和跟贴 , 有不少就是正在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别人的人 。 你说 , 现实生活中八竿子打不着的人 , 彼此之间毫无利益冲突的人 , 两个平行世界的人 , 为什么非要这么恶意满满、充满攻击性呢?不得不承认一个人就是有可能没有由来的对另一个人抱有恶意 。 恶意是一种无缘无故产生的伤害他人的欲望 , 目的是从比较中获得快乐 。 语言有时候因这些恶意而变得扭曲 , 变得可怕 , 出口的字句都变成了寒光凛凛的伤人的“刀子” 。 而恶一旦被打开 , 难以预知它将以何种形态造成不可预估的伤害 。
无缘由的恶意】相信每个人从小都听过父母这样的教诲: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 少时 , 我们理解的善良是宽容、理解、谦恭、温和、大度、识时务……渐渐的 , 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所谓的“善良” , 因为当我们在“善良”时 , 偏偏有人会产生“恶意” , 尤其当这份“恶意”可以躲在暗处 , 偷偷放出冷箭 , 自以为无人察觉之时 。 网络恶意的泛滥与汹涌 , 就在于这种自以为无人察觉的准匿名状态 。 可能 , 互联网上聚啸的恶意不是别的什么 , 只不过是千千万万网民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恶意的放大而已 。 从小到大 , 邻居家的孩子 , 别人的女朋友 , 别人的老公 , 晋升的身边同事 , 发财的中学同学 , 可能一直都是照出我们阴暗面的“照妖镜” ,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 你不会嫉妒远方的星星多么闪耀 , 但是你看到身边的“朋友”却会产生变形的恶意 。 当然 , 在现实规则的约束下 , 这些恶意不过在脑海中一闪而过 , 但在一个以虚拟身份活跃其中的网络空间 , 舆论场中处处流行着派系和圈子 , 情绪成为一种强大的气场而压倒性的占据主流 , 肉眼可见各种极端言论甚嚣尘上 , 面对毫无交集的一个遥远彼处的陌生人 , 对于暴力的原始幻想终于在无意识中探头探脑 , 最终喷涌而出 。 即使我们作为人类已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 早已征服了太空 , 但我们中的许多人 , 却还没学会征服自身的原始本能和情绪 。 当网络上匿名的愤怒者(也许在现实生活中 , 他是一个本份老实的员工 , 一个有些窝囊的丈夫 , 一个学业压力山大、父母眼中乖巧、老师眼中听话的好学生)终于找到了一个喷火口 , 找到了一个喷火方式 , 披着千奇百怪的马甲他在各大论坛上与人议论、争执、撕逼 , 向着可以网暴攻击的对象 , 他肆无忌惮地发泄着跃马横刀的亢奋、生存的焦虑和人性之恶 。 有些恶意真的是无端的 , 有些恶意真的是单向的 。 这不是深恶痛绝的恨 , 而是无缘无故的恨 。 当作恶的成本无限降低 , 人性中恶意的残忍和冷漠将会被无限放大 , 人性的恶也可能展露无遗 。
无缘由的恶意
文章图片
我原来也曾在网上 , 跟这样无缘无故的恶意 , 来一场激情Battle , 但我现在已经戒掉这动作 。 因为你和对方有任何互动 , 都是给你们这个关系注入能量 。 哪怕是回复一句话 , 这种小小的动作 , 也是让你们之间多了一层牵绊 。 令我害怕的 , 并非网络暴力本身 , 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 。 如果与他们持续的互动 , 会发现自己也被潜移默化 , 心里恶意的种子不知何时悄然种下 , 生出无数小触手抓住你的心 , 挣脱不得 , 深陷其中 。 记得中国著名逻辑学家、哲学家殷海光曾说过“中国文化分子多带权威性格” , 他发现很多学者在学术讨论中常常下意识地将他人无恶意的批评看作是有意针对自己的攻击 , 因为自己的权威不容侵犯 。 我反思自己也常常犯了这个毛病 , 中国知识分子好面子 , 面子固然成就人格价值 , 但害怕丢面子、对他人的行为(尤其是批评)反应激烈 , 睚眦必报 , 乃至因而结仇 , 这不能不说是威权性格的体现 。 当我在公共讨论空间去挺身应战的时候 , 常常在某个时刻感觉无意义极了 , 因为我吵架的样子像极了我所讨厌的对手 。 所以 , 现在我的态度是 , 如果不喜欢对方 , 不想跟对方有任何牵绊 , 就不应该有任何动作 。 可以选择视而不见 , 听而不闻 , 任其恶语满天飞 , 自生自灭 。 就当那些恶意留言是人体排出的废气好了 。 我自从这么做了后 , 少了很多麻烦 , 心态清明舒畅多了 。 除了对网络恶意不予理会 , 妥善地保护好自己的心 , 使其免受扭曲和沾染 , 拒绝恶的诱惑之外 , 与此同时 , 还要适当培养自己的钝感力 , 不能遇事就崩 , 一激就怒 , 别人一个眼神 , 就觉得别人在说自己坏话 。 带着这样的想法 , 久而久之 , 自己都神经衰弱了 。 别想太多 , 心情就会好很多 。
每个人体内都埋藏着被封印的恶 。 我们必须学会正视和面对 , 用理性去控制 , 以善念来化解 。 每个人都要用力把心中的恶意按压下去 , 因为恶意最终伤害的不止别人还会反噬自己 。 人类都是复杂的情感动物 , 人类的经验不可避免地充斥着焦虑、痛苦、丧失和毁灭 , 厌恶、憎恨、嫉妒 , 这些不愿拥有又无法避免的负面情绪 , 也真实地证明着我们的存在 。 不让欲望凌驾于现实之上 , 不让无知蒙蔽了双眼 , 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 自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 , 也不会对他人产生如此深的误解与恶意 。 而我也始终选择相信 , 在这个世界上 , 即使捉摸不透的人性的某个角落 , 存在着吞噬亮光的无边黑暗 , 让人万劫不复 , 但世间也依然充满了善与美 。 因为还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反省和自律 , 从自身做起 , 从点滴小事做起 , 在努力克服这个粗鄙而躁动的时代 。 一上来就断定: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不过是一种虚伪的努力 , 难道这不也是一种“恶意的揣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