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总是能掐中时代情绪的刚需

韩剧总是能掐中时代情绪的刚需
文章图片
◎韩思琪
“爱意是透过金钱来表达的 , 没钱就要学会妥协 , 要我妥协到什么地步都无所谓 。 ”
以上这句台词出自Netflix新韩剧《小小姐们》 , 这种仿佛误入了《小时代》频道——“没有物质的爱情就是一盘散沙 , 不用风吹就散了”的感受却是真实存在的 。 尽管是对贫穷“奇观化”的呈现 , 但同时也让观众大呼真实 。
小小姐们的爆款密码:贫穷 , 或是贫穷感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幸运地拥有了天降巨额财富 , 你要怎么花?这代价你又是否真的付得起?
这是《小小姐们》故事的切入点:三个贫穷的姐妹意外收到一笔20亿的财产 , 正犹豫要不要占为己有的同时 , 他们也掉进财阀家庭的阴谋与权力战争中 , 随着剧情的发展她们也慢慢地解开金钱这门人生课题 。
熟悉的韩剧套路 。 正如有剧粉精准地概括《小小姐们》身上的各种既视感:“韩国同行真的就可怕 , 内核是《鱿鱼游戏》的 , 包装是《致命女人》的 , 故事是《安娜》《夏娃》的 , 各种类型炉火纯青地在一起 , 完事儿还能让你觉得是个新故事 。 ”
三姐妹的性格大不相同:
韩剧总是能掐中时代情绪的刚需】大姐是大公司的小会计、边缘人 , 能力平庸 。 曾经期待靠嫁人实现阶层跃升 , 可惜脱贫梦碎 , 但结交到了一个给自己留下隐秘遗产的好友 。
二姐是充满正义感的采访人员 , 有理想、能忍耐、却又重度酒精成瘾 。 够聪明、17岁就曾玩股票赚到百万 , 却因心结不愿去够伸伸手就可以够到的财富 。
三妹是美术天才 , 凭借“做题”天赋进了全国顶尖的艺高 。 但她宁愿去给特权家的女儿当“枪手”出头 , 也不愿再忍受“吸血”姐姐们 。
在国产剧集里 , 不用说广受诟病的“住精装样板房的悬浮穷人” , 即便是《他乡》《二十不惑》这类现实向的女性题材剧 , 镜头也多对准焦虑的中产阶层 , 他们的痛苦是镶着金边的乌云 , 是有backup的软着陆 , 更是永远有退路的人生 。 所以 , 今年的韩剧从《安娜》到《小小姐们》能够在社交网络刷屏 , 首先是因为在屏幕里看到了真实的贫穷 。
当然 , 《小小姐们》也遭受了“精致穷”不够真实的争议:“穷了小半辈子 , 却在睡觉时把250万韩元大剌剌摆在床头柜;一边嗫喏着‘冬装太昂贵’ , 一边裹上LEMAIRE价值7600元的冬大衣坐定谈判 。 ”但《小小姐们》与其说是靠1比1还原“贫穷” , 不如说是靠“贫穷感”取胜 。
正如“现实”与“现实感”是两个概念 , “贫穷”与“贫穷感”亦同理 。 《小小姐们》让观众把“编剧真的懂贫穷”刷上微博热搜 , 是因为大量细节处的隐喻与填充 , 非常生活化、接地气 。
概念化的“贫穷感”和“被剥夺感” , 被具象成冬装、窗户、雪糕等符号 , 这些构筑成了三姐妹世界坚固的真实感 。
家里逼仄的“窗户” , 一旦打开就很难正常关上 。 即便打开 , 看到的也称不上是“风景” , 大都市生活的成本标价会计量到房间里的“光照” 。
“冬装很容易看出一个人贫穷与否” 。 因为夏装的时尚完成度靠身材 , 而冬装则是靠衣服材质的挺括 。
家境贫困的二姐会被同事轻易地识别出来 , 只因“太会隐忍了” , 因为没有翻脸的资本和底气 。 这种悬殊的贫富差异与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与时代共振的情绪才是《小小姐们》的真爆款密码 。
单向急转的韩剧:时代情绪出口
《小小姐们》播出后“高开”的成绩 , 固然有朴赞郁御用美指与编剧的美学加成 , 但更重要的是踩中了时代的情绪点 。 观众迎来《小小姐们》的预期是一部爽剧 , 或是高能悬疑:要看“穷女孩化身贵族刺客 , 收割财富和资源” , 一拳一个虚伪上等人 , 做真正的搅局者 。
爽剧的背面是时代情绪的刚需 , 而韩剧的制作人们则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水温的变化:一度被全球奉为世俗宗教的“才能至上”变得可疑 , “才能=天赋+努力”便可掌握人生命运的许诺正在破产 。 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机遇 , 这个过去隐形的暗礁浮出、结成越来越坚实而难以顶破的阶层固化 , 也侵蚀着人们的信心 。
于是 , 在韩剧《我的解放日志》中 , 美贞独白 , “我不知道是从哪里开始出了问题 , 但我就是累了 , 所有的人际关系 , 都像在工作 , 清醒的每个瞬间 , 都在劳动” 。 倦怠 , 不仅是体力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