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甲申国变—两百余年辉煌大明的落幕余晖

正如世间万物都有兴衰更迭一样 , 立国二百七十六年的辉煌大明最终也在天灾人祸、鞑虏流寇以及一群冷眼旁观的京勋戚官的共同推动下如同过去众多的封建王朝一样轰然倒塌 , 只留下了供后人留恋的一砖半瓦 。
【历史故事】甲申国变—两百余年辉煌大明的落幕余晖
文章图片
公元1644年 , 经过十数年生死奋斗、击败孙承宗率领的大明最后抵抗力量的驿卒李自成终于在“均田免粮”“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和一群抱着“改朝换代”“从龙之臣”心思的士绅地主的拥护下于西安称帝建制 , 成为了明末农民军的最终胜利者 。 而就在京师震动后不久 , 这些曾经仅在陕西、山西、四川、甘肃等地游击 , 畏惧北京严密防护和围剿的农民军领袖们也将觊觎的目光转向了大明帝国的心脏——北京 。
逐渐膨胀的李自成等人寄希望于通过拿下北京、颠覆明王朝的方式传檄天下、混元宇内 。
【历史故事】甲申国变—两百余年辉煌大明的落幕余晖
文章图片
大厦将倾 , 内心逐渐绝望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终究也是放不下祖宗数百年的江山社稷、过不了祖训的这道坎 , 在严禁南迁、要求各地加强防护从而阻止李自成等人东进的同时 , 也不得不厚着脸皮向那些早已练就一身厚脸皮、准备城头变幻大王旗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京勋戚官要求捐助饷银 。 然而 , 树倒猢狲散 。 早已心有准备的京勋戚官也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各自哭穷 , 以数两、数十两的份额糊弄着朱由检 , 不愿继续在大明朝这艘快要倾覆的大船上讨取生活 。
无奈之下 , 朱由检也只能整合剩下的金银粮饷 , 以分发京营士兵的手段鼓舞士气 , 期待奇迹的发生 。
【历史故事】甲申国变—两百余年辉煌大明的落幕余晖
文章图片
但很显然奇迹并没有发生 。 虽说沿途有牛勇、王永魁等总兵率兵出战迎敌 , 周遇吉携夫人于宁武关死战殉国 , 更多的却是各地投机官僚在大顺政权“官复原职”的承诺开城投降 , 甚至“举城哗然皆喜 , 结彩焚香以迎” 。 李自成的大顺军也就这样一路顺风顺水地直接打到了北京城下 , 最终在谈判破裂后围城炮轰 , 开始了崇祯帝寄希望的固城自守、期待援军的环节 。
【历史故事】甲申国变—两百余年辉煌大明的落幕余晖
文章图片
奈何人心变化莫测 , 所谓的京师保卫战不过是虎头蛇脑 。 镇守京城各门的国之重臣张缙彦、太监王德华率先打开城门迎大顺军进城 , 而原为国之柱石的京营也在制度积弊、大顺口号的诱惑下迅速放弃了抵抗 。
似乎同所有人预料“人心所向”一样 , 就在大顺军三月十五日包围北京后 , 十八日北京就这样稀里糊涂的陷落了 。 只有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 , 远望着城外和彰义门一带的连天烽火 , 徒留哀声长叹、徘徊无语 。 最终在安排好后事后自杀殉国 。 留下了“朕自登基十七年 , 虽朕薄德匪躬 , 上干天怒 , 然皆诸臣误朕 , 致逆贼直逼京师 。 朕死 , 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 , 自去冠冕 , 以发覆面 。 任贼分裂朕尸 , 勿伤百姓一人 。 ”遗言 。
【历史故事】甲申国变—两百余年辉煌大明的落幕余晖
文章图片
然而 , 事情的发展却是那么的富有戏剧性 , “天道轮回”这句谚语似乎在这段历史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
【历史故事】甲申国变—两百余年辉煌大明的落幕余晖】就在拷掠助饷所满怀期待的“王师”进京不久 , 初步稳定局势的大顺统治者就开始对这群“遗老遗少”露出了来自下层的獠牙 。 以刘宗敏为首的大顺拷掠助饷部队直接用这些官员惩戒下人的刑罚让他们认识到了这世间的残酷 , 一生贪污受贿的积蓄也不得不随着生命的流逝去充斥着大顺诸官的口袋 。 也只有这个时候 , 以周奎周国丈为代表的大明蠢虫才真正意识到了自己的根基所在 , 在绝望中悔恨当初没能尽心御敌 。
【历史故事】甲申国变—两百余年辉煌大明的落幕余晖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