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电影艺术家张瑞芳:三段婚姻无儿女,心血献给艺术,晚年办敬老院

【爱历史】电影艺术家张瑞芳:三段婚姻无儿女,心血献给艺术,晚年办敬老院
文章图片
表演艺术家张瑞芳
2012年6月28日 , 94岁的老一辈艺术家张瑞芳与世长辞 。
说起张瑞芳这个名字 , 对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而言 , 或许有些陌生 , 因为她活跃的年代 , 是在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 。
她参与的最后一部电影 , 是1986年的《T省的八四、八五年》 , 从那以后 , 有30年的时间她没再拍电影 , 所以年轻的观众对她的名字或许并不熟悉 。
2007年 , 张瑞芳获得了第1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
当时采访人员曾经问她 , 您最希望谁来给您颁奖呢?张瑞芳的回答是:“我最希望周恩来总理能回来给我颁奖!”
【爱历史】电影艺术家张瑞芳:三段婚姻无儿女,心血献给艺术,晚年办敬老院
文章图片
1963年 , 周总理祝贺张瑞芳获得百花奖最佳女演员
因为在1963年 , 当张瑞芳获得百花奖最佳女演员时 , 曾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
而且 , 在周总理的组织下 , 相关部门评选出了新中国22位电影明星 , 张瑞芳便位列其中 。
当年 , 二十世纪初的中华大地内忧外患 , 笼罩着层层阴霾 。
1918年 ,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张基夫妇拥有了第三个孩子 , 他们给她起名张瑞芳 。
作为国民革命军的一名军官 , 张基受命到各地赴任 , 一家子也就跟着辗转于河北、山东和江苏等地 。
父亲张基长得高大英俊 , 有着将近1米9的身高 , 他非常喜欢孩子们 , 经常捏捏他们的小鼻子 , 这时候孩子们会故意躲起来 , 不让他捏着 。
【爱历史】电影艺术家张瑞芳:三段婚姻无儿女,心血献给艺术,晚年办敬老院
文章图片
4岁时的张瑞芳(右一)和家人
可惜这样欢乐的时光很短暂 , 在张瑞芳11岁的时候 , 张基就去世了 。
父亲的早逝是整个家的巨大变故 , 有文化的母亲决心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有用之才 。
从1928年起 , 一家人在北平定居下来 , 家里女孩子多 , 姐姐张楠成了妹妹们追随的对象 。
张楠先考上了北平市立女子中学 , 常常带妹妹们去看学生们排演的话剧 。
那时候张瑞芳看到那些登上舞台的同学们 , 就开始幻想着自己也能站在那里 。
12岁时 , 张瑞芳考上了女子中学 , 在那里 , 她如愿登上了舞台 。
张瑞芳从小角色开始 , 凭着一股热爱和灵气 , 虽然没有什么经验技巧 , 但她的演出也时常赢得好评 。
【爱历史】电影艺术家张瑞芳:三段婚姻无儿女,心血献给艺术,晚年办敬老院
文章图片
张瑞芳
中学毕业后 , 张瑞芳又考上了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 。
在这里戏剧活动更加热闹 , 张瑞芳的表演才华也得到了更多的施展空间 。
而且在妈妈和姐姐的影响下 , 张瑞芳也开始参加革命行动 。
在艺专学习期间 , 19岁的张瑞芳认识了志同道合的雕塑系学生郑曾祜 , 两个人一起学习 , 一起绘画 , 一起演戏和出游 , 二人萌生了丝丝情愫 。
遗憾的是为了革命需要 , 张瑞芳要南下去重庆 , 郑曾祜却只能听从家里的安排继续留在北京读书 。
分开的时候两个人约好以后一定要在一起 , 却没想到这一分别就是一生 。
【爱历史】电影艺术家张瑞芳:三段婚姻无儿女,心血献给艺术,晚年办敬老院
文章图片
郑曾祜后来去了台湾 , 他们再也无缘相见 。
从此这段往事 , 成了张瑞芳心底最珍贵的记忆 。
张瑞芳在学校里面经常参与一些抗日宣传剧之类的演出 。 就在这个过程中 , 她认识了第一任丈夫 , 这个人是北京大学的大学生 , 名字叫余克稷 。
那时候张瑞芳所在的学校要排练一部舞台剧 , 需要请一位比较懂行的人来做导演 , 这次请来的导演就是余克稷 。
【爱历史】电影艺术家张瑞芳:三段婚姻无儿女,心血献给艺术,晚年办敬老院
文章图片
余克稷一见到张瑞芳就喜欢上了她 , 后来舞台演出排练结束后 , 余克稷就开始给张瑞芳写信 , 大概一周要写两封信 。
年少的张瑞芳被余克稷的真情感动 , 就从心底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男友 , 也正是这段跟余克稷的交往 , 坚定了张瑞芳走演艺这条道路的决心 。
那时候中国国内有不少的移动话剧团 , 也叫移动剧社 , 主要进行流动演出 , 目的是宣传抗日 。
他们大都使用街头卖艺的形式演出 , 在抗日战争期间 , 鼓舞了人民的抗日斗志 。 张瑞芳后来就加入了一个移动剧社 , 到处参加演出 。
【爱历史】电影艺术家张瑞芳:三段婚姻无儿女,心血献给艺术,晚年办敬老院
文章图片
此时余克稷已经大学毕业了 , 被分配到重庆工作 , 主管电力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