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太爷爷到哪儿去了?不欺骗孩子,家长试试这样聊生死

3岁的细毛突然问我:太爷爷到哪儿去了?我才意识到 , 得和孩子谈谈“死亡”这个话题了 。
1
孩子:太爷爷到哪儿去了?家长:回老家去了 , 孩子:老家怎么也没有太爷爷呀?
太爷爷是孩子7个月大时去世的 , 就满月时抱过孩子 。 双胞胎右右、细毛对太爷爷 , 应该是没什么印象的 。 就这两年清明、过年前去扫墓 , 和孩子说过是去看太爷爷 。 家里也挂有太爷爷的遗照 , 但孩子以前也没再多问过一句 。
今天问起 , 是太奶奶没在家 , 和孩子解释太奶奶是生病住院了 , 病好了就回家 , 孩子突然问:“那太爷爷到哪里去了?”
我:“太爷爷去世了 , 到天上去了 。 ”
细毛:“那他还会不会回来?”
我:“不会回来了 。 ”
细毛:“他怎么到天上去的呀?”
我:“有一个叔叔来接他走的 。 ”
细毛:“那他会不会摔下来呀?”
我:“不会的 。 太爷爷在天上保佑你的 , 你小时候太爷爷抱过你的 , 记得吗?”
细毛:“天上那么高 , 有没有楼梯上去呀?”
我:“有的 , 很长很长的楼梯 。 ”
3岁孩子:太爷爷到哪儿去了?不欺骗孩子,家长试试这样聊生死
文章图片
太爷爷去世时 , 我侄儿5岁 , 不像我家孩子小 , 他是有印象的 。 我表姐他们就骗孩子:太爷爷是回老家去了 。 孩子再问 , 就会说:你长大就知道了 。
前一阵表姐一家带侄儿回了趟老家 , 已经7岁的侄儿四处跑 , 好像在找什么 , 后来问 , 他说:我找太爷爷呀 , 太爷爷怎么不在这里呀 , 不是回老家了吗?
孩子说出这话 , 全家都陷入了深深的哀思 , 难过极了 。
2
为什么中国家长害怕和孩子谈“生死”?要关注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 , 对“死亡”的不同感受
中国人不爱谈死亡 , 虽然在传统文化中是“慎终追远”的 , 但对死亡这件事 , 成人之间都是忌讳的;对孩子更是躲闪其词:“你长大就懂了” , “回老家去了” , “他已经走了 , 离开了” , 等等含糊的说法 , 不止让孩子没法明白 , 没法注意安全、警惕危险 , 更让孩子对“生死”这件再普通不过的自然规律 , 产生的不是敬畏 , 而是害怕、恐惧、无法面对、陷入长久的痛苦之中 。
当孩子第一次问起 , 我们就不要欺骗 , 用平和的语气告诉孩子你对亲人的思念 , 告诉孩子你不用多久就会好起来 , 告诉孩子“他去世了” 。
而如何回答孩子关于“死亡”的话题 , 首先需要理解孩子对于“死亡”的感受 。
3岁孩子:太爷爷到哪儿去了?不欺骗孩子,家长试试这样聊生死】比如我家孩子 , 太爷爷去世时 , 他们才7个月 , 基本是不知道的 , 他们这2年对“死亡”的感受 , 是出于周围人对亲人的回忆、描述和怀念 。 他们更关注于天堂的细节 。
而我家侄儿 , 太爷爷去世时 , 他有5岁了 。 对这个疼爱自己的亲人 , 突然“消失”了(没让侄儿参加葬礼) , 他更多的疑问是:为什么不在了呢?去哪里了?我还想他回来 , 他还会回来吗?
匈牙利的心理学家玛利亚·耐基在研究了378名3-12岁儿童对死亡的认知后 , 得出结论: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对死亡的感受是不同的 。 在3-5岁阶段 , 孩子对“死亡”没有概念 , 不懂“死亡”和“分离”的差别 。
3岁孩子:太爷爷到哪儿去了?不欺骗孩子,家长试试这样聊生死
文章图片
了解孩子的认知程度和感受后 , 我们可以有4种方法 , 与孩子“直面死亡” , 让孩子明白这种自然规律 。
3
用童话故事 , 给孩子讲“生死”
细毛继续追问“天上”、“天堂”的话题 , 我拿出了他俩平时看的绘本《狮子王》 , 里面有一段是法师拉飞奇向辛巴说起他去世的父亲 , 配图有辛巴的父亲在天上的画面 。
3岁孩子:太爷爷到哪儿去了?不欺骗孩子,家长试试这样聊生死
文章图片
我跟右右、细毛说:“你们看 , 辛巴的爸爸去世了 , 但是他一直在天上看着辛巴 , 陪伴着辛巴从小狮子长成了大狮子 , 爸爸一直在辛巴的心里 , 对吗?所以太爷爷也是一样的 , 他在天上看着你们 , 保佑着你们的 。 ”
如果没有绘本、童话书 , 可以找找《狮子王》这个动画片给孩子看看 , 培养的是孩子的逆商: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挫折 , 我们都应该勇敢地去面对 。
3岁孩子:太爷爷到哪儿去了?不欺骗孩子,家长试试这样聊生死
文章图片
4
用一片叶子的生命故事 , 给孩子讲“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