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如何真正走近这条上海的“母亲河”

【爱历史】如何真正走近这条上海的“母亲河”
文章图片
苏州河从历史中走来 , 带着吴淞江的浩淼烟波 , 孕育着上海 , 滋养着沿岸产业与社区 , 从黑臭脏乱到碧水蓝天 , 一条苏州河 , 见证上海风云变迁 。 在苏州河中心城区42公里岸线全线贯通、水上航线开通之际 , 如何真正走近这条上海的“母亲河”?
在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指导下 , 由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编写 , 《苏州河地名故事》新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 。 本书收录了上海市境内苏州河(吴淞江)沿岸122个地名 , 涉及黄浦、虹口、静安、普陀、长宁、闵行、嘉定、青浦8个行政区 , 共三册700余页 , 是一部全面梳理记述苏州河畔历史文化遗迹的读本 。
《苏州河地名故事》在“阅读走进如常生活”系列杨浦会场的学悦风咏书社首发 , 本书主要编纂人、“城市考古”创始人徐明从《水经注》、同治《上海县志》所记载的长江下游地区“三江五湖”说起 , 介绍了“黄浦夺淞”、吴淞江下游改道等古代上海地区水文地理环境演变、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
吴淞江古称松江、吴江 , 1843年开埠后 , 来到上海的外国人发现沿江向上游航行可直达苏州 , 便称其为“SoochowCreek” , 即“苏州河” 。 后来 , 上海人也用起了这个名字 , “苏州河”遂成为对吴淞江上海市区段的习称 , 沿用至今 。 吴淞江、黄浦江(由“三江”之东江几经演变而来)的产生皆远远早于上海市区成陆 , 从“年龄”看 , 都是上海的“祖母辈” 。 因自然环境变化和水利工程改造 , 这两条大江大河才逐渐形成了人们今天看到的形态 , 并作为“母亲河” , 共同孕育了近现代上海城市的繁荣 。
【爱历史】如何真正走近这条上海的“母亲河”
文章图片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培雷介绍 , 本书前所未有地将苏州河(吴淞江)上海段沿岸包括市区、郊区的122处地名“一网打尽” , 为读者、游客提供了完整导览;收录了大量珍贵历史照片、地图 , 配以实地拍摄建筑街景照 , 让人直观感受到苏州河畔今昔巨变 。 此外 , 本书从外白渡桥东侧的苏州河河口溯流而上、按区编排 , 在详细解说单一地名的历史变迁和建筑、文化细节的同时 , 亦完整展现了苏州河岸线不同区段特点风貌 , 体现每个行政区的独特气质和历史文脉 。
原上海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心主任徐妍回顾往昔时谈到 , 自1998年上海市制定《上海市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以来 , 经过数十年整治 , 这条河流完成“华丽转身” 。 2022年上海旅游节以“最上海 , 苏州河”为主题、9月迎来苏州河水上航线开通试航 , 新书发布正处在重要节点 。
《苏州河地名故事》的发行是上海地名工作从只注重“空间”向同时关注“时间”——即地名-历史转变的一个标志 。 本书编纂历时三年 , “城市考古”专业团队精心搜集史料、多次实地踏勘;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安介生 , 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市地名学会副理事长薛理勇等历史学专家审读稿件;各区地名管理办公室反复检查 , 合力保证本书内容的准确、严谨和学术性 。
<<
这个国庆假期 , 由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指导委员会指导的“阅读走进如常生活”系列活动 , 走进全市多个商圈地标、文创园区、实体书店 , 力争将更多优质阅读资源送到市民身边 。 遍布8个区的10个主题会场 , 以“一场地一主题”为特色 , 打造“有故事的场景、新体验的阅读” 。
其中 , 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学悦风咏书社举办多场海派文化系列讲座 。 比如 , 文史作家、“读史老张”张国伟携新书《卿云:复旦人文历史笔记》与作家陈季冰对话 。 《卿云》是继《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后的第二部复旦文史散文集 。 本书旁征博引、考证严密 , 既有老校友回忆中不为人知的往事 , 又有从故纸堆中发掘的历史新知 , 带领读者踏上关于复旦校史、上海城史的探索之旅 。
【爱历史】如何真正走近这条上海的“母亲河”
文章图片
张国伟谈到书名“卿云”三重内涵——“卿云“语出《尚书大传·虞夏传》:”卿云烂兮 , 乣缦缦兮 。 日月光华 , 旦复旦兮“ , 和复旦校名同源 , 因而经常被视为复旦的象征;本书讲“私家”校史 , 对校史上“云”遮雾罩的谜团作了一些拨“云“见日的尝试;《卿云》创作于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 , 其间 , 不少访谈、资料搜集都转为在“云端”进行 , 于是 , “卿云”一词又被赋予新意义 。